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浦中医达美君:“驱寇”护胃釜

案日肖某,男,30岁初 诊日期 1974 年 4月 23 日......从前年开始上腹部偏右疼痛,时作时止,去年入冬后,痛的程度逐渐加重,呈烧灼似的疼痛,都在饭后一个多小时,有些恶心,平时嗳气多,阵阵反酸,大便偏稀,时或胀气。钡餐造影显示,十二指肠球部龛影呈密度增加的圆形。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病.....-脉表细弦,舌淡苔薄腻,口干不欲饮,饮食稍不慎即见腹泻腹胀,情绪时或急躁。显系肝郁脾湿的证候......用驱寇饮进退,以解郁燥湿。予以炒山楂三钱、炒白芍六钱、陈皮三钱、制香附三钱、广木香三钱、清半夏三钱、五灵脂三钱、乌贼骨三钱、荆芥穗一钱、茯苓四钱、生姜二钱、柴胡二钱,水煎服,六帖......

4月30 日复诊,除大便仍偏稀,时或嗳气外,已无任何不适症状,遂疏驱寇饮原方,加工为细九。嘱其每服二钱,早晚饭后各服一次,开水送。上方去生姜,加炒豆蔻一钱,炙没药一钱,伏龙肝五分,肉桂五分,六帖。连服两个月后,从无犯病

--《任迎秋论医集·医案实录·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驱“寇”出门,全在人谋

《灵柩,五味篇》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吾人之生存,全赖谷食,而谷食之消化,全恃胃釜。”“胃之在人身,犹釜亦犹鼎......皆赖肾阳之火以熟之。”“若饥饱无时,饮食失节,即铄釜叩鼎,徒令寇盗生心而已。”“而驱盗出门,全在人谋。”故择药制方,定名“驱寇饮方”。

“驱寇饮方”,载陈无昝《医轨》。临床以本方为底加减,应用于多种胃脘痛(胃炎,以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皆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医轨》曰:“寒痛,加良姜、附片;热痛去肉桂,加黄连、郁金、黑栀;不寒不热,宜斟酌六君;寒结成冰,直须大已寒丸(即由荜菱、肉桂、炮姜、高良姜组成)。其他,姜厚朴、炒苍术、藿香梗、元胡索、毕澄茄等,皆药笼中物也。”

任应秋先生曾说过:“本方白芍、柴胡、香附、木香、五灵脂、乳香所以解肝气郁滞;山楂、半夏、陈皮、生姜、茯苓、乌贼骨所以健牌燥湿;稍用荆芥穗以升清阳之气。郁解则肝自舒,不复犯胃;湿燥则睥自健,运化无碍。清阳上升,浊阴下走,胃腑的消磨水谷功能得以复常,疼痛便消灭于无形了。”

各医家对胃痛的描述

胃痛,又称胃脘痛。有关本病症记载始见于《黄帝内经》为后世医家论治胃痛奠基了基础。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痛。”指出胃痛与木气偏胜,肝胃失和有关。

《至真要大论》还指出:“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心胃生寒,胸鹏不利,心痛痞满。”

《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以上这些说明寒邪入侵,气血壅滞不通而痛作。又《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亦为胃痛原因之一。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处方大建中汤、附子粳米汤、芍药甘草汤、吴茱萸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等方,皆为后世论治胃痛的常用效方。

生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指出九种心痛之说,包括了胃痛。

金元·李东垣《兰室秘藏》立“胃脘痛”门,大旨不外益气、温中、理气、和胃等法。

朱丹溪《丹溪心法》明确指出,胃痛病因有劳役太过、饮食失节、中气不足、寒邪入侵等,郁而生热,食积痰饮、 拒气食相郁,分寒、热、气、湿、痰积、死血、虚、虫八类而治。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指出心痛与胃痛之异,并对“痛无补法”予以批评指正。

张介宾《景岳全书心腹痛》指出,胃痛“惟食滞、寒滞、气滞者最多,其有因虫、因火、因痰、因血者,皆能作痛,大多暴痛者多有前三证,渐痛者多有后四证。”“因寒者常居八九,因热者十惟一二。

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提出了“久痛入络”之说,别开生面。

辨证分型治胃痛

综上诸说,对胃痛的辨证论治归纳如下。

寒凝气滞 具体表现为胃痛发则剧烈,畏寒喜暖,得热痛减,口不渴,喜热饮,苔白,脉弦紧或弦迟。

治疗:寒凝阳遇,胃失通降,治宜温胃散寒,行气止痛,可用良附丸(即由高良姜、香附组成)加味。若寒重,加干姜、莱萸:若气滞,加陈皮、木香;若兼表证,加苏叶、生姜等。

饮食积滞 具体表现为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思食,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食滞中焦,胃失和降,浊气上逆,腑行不畅。

治疗:治宜消导行滞,和胃止痛,可用保和丸(即由山楂、神曲、莱兼子、陈皮、半夏、茯苓、连翘组成)胀痛者,可加香附、积壳;便秘者,可加苦确、大黄,荡涤遇腑。

肝郁气滞 具体表现为胀满攻撑作痛,痛连两胁,胸闷嗳气,善叹息,苔白薄,脉弦。甚则心烦易怒,嘈杂吐酸,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肝气横逆犯胃乘脾,胃失和降,郁久化火灼津,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以柴胡疏肝饮(即由柴胡、香附、积壳、川芎、陈皮、白芍、甘草组成)主治。痛甚,加延胡索、川楝子、佛手;嗳气,加豆蔻仁、沉香、旋覆花。郁久化火,以逍遥散(即由甘草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组成)去白术,加丹皮、栀子、左金九(即由黄连、淡吴萸组成),散郁泄热。

瘀血阻络具体表现为胃痛如针刺或如刀割,痛处固定,拒按,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疗:以活血化疥为主,宜失笑散(即由五灵脂、蒲黄组成 )加味。痛甚,加丹参、延胡索,可通络止痛;气滞、加积壳、青皮、檀香、可行气助化疥;气虚,加党参、白术、黄芪、黄精,可益气活血。古有党参、五灵脂“相畏”之忌,但临床用之益气活血,相得益彰。

脾胃虚寒 具体表现为胃痛隐隐、绵绵不绝,喜暖喜按,得食可减,时吐清水,纳少,乏力神疲,手足欠温,大便溏薄,舌淡脉弱。脾胃阳虚,胃失温煦,脉运失司。

治疗:治宜温阳益气建中,可用黄芪建中汤(即由黄芪、饴糖、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组成)主之若吐清水多,可加陈皮、半夏、茯苓;若吐酸水,则去饴糖,加左金丸(即由黄连、淡吴英组成);寒痛者,可加良附丸(即由高良姜、香附组成);黑便者,加干姜炭、伏龙肝、白芨、地榆炭;痛止后,以六君子九(即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组成)香砂六君子丸(即由上方加木香、砂仁组成)、黄精丹(即由黄精、当归组成)加减调理,巩固疗效

脾胃阴虚 具体表现为隐痛灼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大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细弦。气郁化火,迫灼胃阴,下汲肾水,胃液枯竭。

治疗:以养阴益胃为主,可用益胃汤(即由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冰糖组成)合付叶石青汤(即由竹叶、石膏、麦冬、半夏、人参、炎甘草、梗米组成)加减。劫烁养阴,肾水不足,肝阴更灼肝火横逆,可用一贾煎(即由生地、桅子、沙参、麦冬、当归、川楝子组成),以滋背柔肝。

胃痛患者,要重视精神情志与饮食的调摄。要注意保持心情的愉快;饮食切忌暴饮暴食及辛辣寒冷,宜少食多餐食宜清淡易消化;严重时注意要及时求诊,配合检查,待诊断明确,积极治疗。

编辑|达美君 版权声明:本文为达美君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达美君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胃痛 怎样选常用中成药?
治胃痛病症精选的药方
胃寒胀痛——香砂养胃丸
慢性胃炎的辨证论治
四逆二陈汤——全国著名老中医欧阳锜经验方集粹
胃痛辨证论治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