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始知真放本精微?——苏轼《汝州龙兴寺修吴画殿记》赏析?(叶爱欣)《文史知识》

始知真放本精微 ——苏轼《汝州龙兴寺修吴画殿记》赏析 (叶爱欣)《文史知识》

(2011-06-24 01:10:32)转载
标签:文化 分类: 汝州古代史

苏轼(字子瞻)、苏辙(字子由)兄弟一生与汝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们几次途经汝州,留下多篇歌咏汝州风物人情、名胜古迹的诗文;他
们都曾任职汝州;他们死后又同葬汝州。 汝州的历史,汝州的文化,因
为眉山二才子的钟爱而显得格外厚重飘逸。
据宋王存等撰《元丰九域志》卷1、元脱脱等修《宋史》卷85《地理
志》第三十八记载:宋代汝州辖梁县(今汝州西南)、襄城、叶县、郏县
(崇宁四年改隶颍昌府)、鲁山、龙兴(熙宁五年省为镇,入鲁山,元祐元
年复,宣和二年改为宝丰县)六县,基本上相当于今河南平顶山市所辖
区域。 绍圣元年(1094),苏辙由尚书右丞兼门下侍郎贬知汝州军州事。
据其 《汝州谢上表》、《汝州龙兴寺修吴画殿记》、《汝州杨文公诗石记》
等相关诗文,他于四月二十一日到达汝州任上,该年六月五日再贬袁
州(今江西宜春),在汝州知州任上总共两个半月时间(绍圣元年闰四
月)。 两个半月,苏辙就为保存汝州文化做了两件大事:补刻宋初文坛
领袖杨亿诗石,扩建思贤堂;新修龙兴寺吴道子画壁。 尤其是新修龙兴
寺吴道子画壁,为保存汝州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龙兴寺位于汝州东南二十公里训狐山上(今属宝丰),隋唐时代声
名颇著。 开元二十二年(734),李白由安陆北游汝州,曾写下《夏日诸从
弟登汝州龙兴阁序》,留下了“晴山翠远而四合,暮江碧流而一色”的名
句。 天宝初年,龙兴寺华严殿落成,吴道子至寺作画,轰动一时。 吴道子

为唐代画坛第一大家,故乡为与汝州为邻的阳翟(今河南禹州),主要
活动在开元、天宝年间,唐玄宗赐名道玄,画史尊称吴生,后世称为“画
圣”,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苏轼、苏辙兄弟都非常喜欢吴
道子的画。 苏辙于岐下(今陕西岐山)“始见吴道子画,乃惊曰:‘信矣,
画必以此为极也! ’”及见龙兴寺吴画,以为“比岐下所见,笔迹尤放”。
但是,如此精绝的壁画竟然因为年久失修,“屋瓦弊漏,涂栈缺弛,几浸
于风雨”(苏辙《汝州龙兴寺修吴画殿记》)。 为不使画圣之迹消亡,知汝
州军州事苏辙与同行的汝州通守李纯绎助资令龙兴寺僧惠真修葺画
壁。
据苏辙《汝州龙兴寺修吴画殿记》,汝州龙兴寺华严殿“东西夹道
皆道子所画,东为维摩、文殊,西为佛成道”。 后二十馀年,葛立方《韵语
阳秋》卷14对龙兴寺吴画壁作了更为详细的描绘:“余时(宣和年间)随
先文康公至汝州,尝至龙兴寺,观吴道子画两壁。 一壁作维摩示疾,文
殊来问,天女散花;一壁作太子游四门,释迦降魔成道。 笔法奇绝。 壁用
黄沙捣泥筑之,其坚如铁。 ”
绍圣元年(1094)四月,苏轼落端明殿、翰林侍读二学士;闰四月三
日,以左朝奉郎责知英州(今广东英德)。 苏轼《赴英州乞舟行状》自述,
“素来不善治生,禄赐所得,随手耗尽,道路之费,囊橐已空”,于是绕道
汝州,一来看望胞弟苏辙,二来筹借上任盘费。 苏轼在观赏了经弟弟修
复一新的龙兴寺吴画壁后, 挥毫写下了 《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
壁》:
丹青久衰工不艺,
人物尤难到今世。
每摹市井作公卿
画手悬知是徒隶。
吴生已与不传死,
那复典刑留近岁。
人间几处变西方,
尽作波涛翻海势。
细观手面分转侧
妙算毫厘得天契。
始知真放本精微,
不比狂花生客慧。
似闻遗墨留汝海,
古壁蜗涎可垂涕
力捐金帛扶栋宇,
错落浮云卷新霁。
使君坐啸清梦馀,
几叠衣纹数衿袂
他年吊古知有人
姓名聊记东坡弟

诗歌开头四句批评当时画坛缺乏大家,气象衰微,尤其人物画,技
艺不精,画虎类犬。 苏轼精通画理,他认为绘画要追求天然神韵:“论画
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
新。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今世”人物画之所以会出
现“每摹市井作公卿”的现象,正是因为“画手”不能把握人物的神韵,
形似神不似。
承接开头对当时画坛的批评,诗歌中间八句赞美吴道子臻于化境
的画技,自吴画总结出“真放本精微”的创作规律,同时揭示当世“丹青
久衰工不艺”的原因。
吴道子画风以天然逸放、变化多端著称,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称之“寺观之中图画墙壁凡三百馀间,变相人物奇踪异状,无有同者”。
其壁画人物因其衣褶飘举, 有若仙风拂袂, 给人满壁飞动的感觉,有
“吴带当风” 之誉。 吴道子天然逸放的绘画风格,“俄顷而就, 有若神
助”、“穷丹青之妙”的画技,在唐代就赢得了“天纵其能”、“穷极造化”
的高度评价,这些是与苏轼追求的“天工”之自然相一致的。 在前代画
家中,苏轼对吴道子情有独钟,对吴道子的人物画更是推崇备至,以至
于叹赏“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
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书吴道子画后》)! 所以,在人物画萎
靡不振的北宋,三百多年前的吴画在苏轼看来就更显珍贵。
用绘画或雕刻敷演的佛经故事叫做“变相”,简称“变”,一般绘制
在石窟、寺院的墙壁上或纸帛上,多用几幅连续的画面表现故事情节。
汝州龙兴寺吴画即为变相。 吴道子画壁多为“立笔挥扫,势若旋风”,故
此具有天工之妙,气势雄放。 但气势雄放,并非就忽视细节,恰恰相反,
吴画最注重的就是细节。 正如唐张彦远评价吴道子画所说:“观吴道玄
之迹,可谓六法俱全,万象必尽,神人假手,穷极造化也。 所以气韵雄
壮,几不容于缣素;笔迹磊落,遂恣意于墙壁;其细画又甚稠密,此神异
也。 ”(《历代名画记》卷1)所以苏轼首先赞赏吴道子变相“波涛翻海”般
的整体气势,再从吴画人物“手面分转侧”的细节写起,揭示了吴画讲
究细微之处的精神,从而达到“毫厘得天契”的天工之妙,也就是苏轼


所谓的“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
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书吴道子画后》)。 苏轼灵心慧眼,善于
理性反思,他往往通过具象发现真谛,通过细节总结规律;同时又擅诗
词、书法、绘画,在艺术技巧方面追求纵意所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
吴画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同上),正是苏轼所
追求的艺术真谛。 真放本自精微,是吴道子绘画艺术的核心,也是苏轼
从吴画中总结出来的艺术规律。
经过以上对宋代人物画画虎类犬和吴画天然真放的对比描写,诗
歌最后八句始点题写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的义举。 汝海,即汝
水,此代指汝州;遗墨,指汝州龙兴寺吴画壁;蜗涎,指龙兴寺吴画壁因
年久失修而漫漶如蜗牛爬过的痕迹;垂涕,写对珍贵的吴画壁不被珍
视的伤感。 龙兴寺华严殿因苏辙的慷慨解囊而得以修复,因“屋瓦弊
漏,涂栈缺弛,几浸于风雨”的殿内吴画壁,也因此重现“错落浮云卷新
霁”的气象。
苏辙因哲宗责其“以汉武比先朝”,由尚书右丞兼门下侍郎贬知汝
州军州事,心情的沮丧可想而知。 性情旷达的苏轼,此时也正遭遇他一
生中的第二次政治迫害(第一次“乌台诗案”,这一次远谪岭南),此次
绕道汝州,筹措盘费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恐怕还是为了安慰弟弟。 看
到苏辙慷慨解囊修复的吴画壁,苏轼应该释然:苏辙并未因贬谪而消
沉,而是以一种进取的精神在履行着他的知汝州军州事。 所以,释然的
苏轼便以他一贯的洒脱写下了勉励兄弟也是兄弟互勉的“使君坐啸清
梦馀,几叠衣纹数衿袂”的闲适和豪情。 “力捐金帛扶栋宇”原本就是善
举,因此而使吴画壁光彩重现,更是一时盛事,“他年吊古知有人,姓名
聊记东坡弟”,是苏轼对弟弟由衷的称赞。
苏轼诗歌长于说理,其诗往往将叙事、描写与议论相结合,表现自
己的情感和深思。 《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叙汝州龙兴寺吴画壁
新修之事,但又不就事论事,而是从宋代画坛说起,由今到古,再由古
到今,从而突出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的意义。 在艺术上苏轼一
向反对形似,所以在描写吴画时既写形又传神;摹形则既有气势飞动
的画面,又有细致入微的线条,生动形象,形神兼备;尤其是善于从个

别到一般总结艺术规律,发幽微之思,而又自然天成。 整首诗寄情感于
叙事之中,融思理于形象之内,一气呵成,不粘不滞,充分体现了诗人
“妙算毫厘得天契”与“始知真放本精微”的独特审美情趣。
唐李白的文、吴道子的画,宋苏轼的诗、苏辙的记,天下名刹有几
座能如汝州龙兴寺占尽这般的风流、这等的荣耀?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苏辙诗文中的兄弟情
苏轼(1037-1101年,北宋文豪,罕见的全才)
千秋夜雨伯仲情 万古豪风天下怀——苏坟怀古
幸与不幸在路上一直平行
苏东坡何以从《绩溪县志》中消失
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诗话黄石之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