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致全国“老班”:“双减”之后答好三问,从“破茧”走向未来胜任 | 头条

很多人能理解班主任们的苦和累,却很少有人看清他们的真正价值、魅力所在,与烦恼的源头。

他们的价值与魅力何在?班主任带一个班级,就是面对一个世界。班级不是支离破碎、可有可无、毫无价值的存在,因为班级的建设变革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而每位班主任都有对世界、教育、学生、自我的独特认知,随职业生涯变长,它们还会越来越丰富,就像蚕丝一样,并逐渐渗透到思想、行为、情感和体验中。每位班主任自己独有的形成物,最终将逐渐影响一个班级的气候,让每个班级有自己的独特性、整体性、发展性。

班主任自己的形成物,是基于真实存在的,凝聚了无数心血和故事,弥足珍贵,但在这样一个时代,现实与情境正发生剧烈变化,这些形成物会越来越频繁地面对质疑和挑战,进而可能变成阻碍班主任们发展蜕变的“茧”;要突破困境,班主任就要重构自己的形成物,就要破“茧”,一旦破而不得,就成了班主任们烦恼苦闷的源头。

班主任要破“茧”,必须回答好三个问题:我是否有自知之明?我是否有自强之行为?我是否足够自信?换句话说,班主任需要更加清醒,平和、辩证地对待教育改革和责任,基于更大更长的时空,构建起对自己身份的认可与底气。

我们是否有自知之明?

如果班主任们缺乏对自身工作的认知,将成为工作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第一层“茧”。

有人说,美国、英国都没有班主任制,中国也应该取消。但再看远一点,冰岛、新西兰等国家还保有班主任制;

纵向来看,中国班主任制度已有100年历史,发展出了自己的特殊性:班主任制度不是指一个班主任管一批学生,而是指一整套学校系统设计。进一步剖析中国的班主任日常会发现,他们的工作不只是检查卫生、上传下达——全国各地优秀班主任每年都能分享大量经验,其中有对教育经验、体验、探索的总结反思……他们所做的班级建设是有大量内涵的,也说明了中国的班级和班主任制度,在学校治理和学生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华东师范大学的特聘教授新西兰教育部的首席顾问Samuel Stuart McNaughton曾发表论文提到,未来世界应该更多借鉴中国班主任制度,因为它对学生成长的全面关心和关注,对学生健康与福祉的支持和促进力量在中国是典型存在的——

我们需要理解并尊重“班主任”存在的整合性、独特性以及历史价值和未来价值。

站上更长时间尺度和全球视角,我们也能更清晰地看到,所有对班主任的能力素养的要求中,“是否在自己的独特、优势领域中,用积极的思维、主动的实践,创造性地把世界的丰富变为现实”是最重要的。

我们作为班主任可以进一步思考,面对优秀同行、各类项目化学习、各种学习方式变革时,自己是否处于一种失语或弱势的状态?是否有底气说“我有这样的能力和基础”?

举一个家校合作的例子。有的老师最怕跟家长打交道,心想:50个学生都够我忙的了,再来100个家长忙上加忙。但有的班主任想的是:就算给我100个班、几百位家长也不怕,看我怎么影响他们。这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思维会出现不一样的工作状态,优秀的教师会迭代涌起,通过不同项目化研究以及学习方式变革带给学生受益终生的礼物,并推动学校发生积极的变化。

又比如,一个教育部门没有主动介入的事件,就有班主任看到了它的价值,并做出了努力——陈雅兰老师曾组织学生家长实践“中国农民丰收节”。

“中国农民丰收节”跟教育有关系吗?班主任能做些什么?我做过调查,很少有班主任和教师或校长关心过“中国农民丰收节”。实际上,让孩子参与其中,可以增强他们对农业农村的体验,了解民俗文化、农时农事。

班主任应该敏锐捕捉到各种事件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所以我们说,是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发展方式,决定了我们每一位班主任独特的形成物,反过来,也正是这些要素局限了我们。

我们是否有自强之行为?

束缚我们的,固然有来自外部的社会、文化的制约,更多的是思想、行为的“茧”。我们要继续追问:是什么让我们打破束缚思想、行为的“茧”?这种力量来自哪里?

诚然,我们能以思想唤醒思想,而当我们以一种有研究的实践,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人的体验融入其中,并且成为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其中一员,我们更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力量,打破自己身上的“茧”。

有研究的实践

专注于一隅,执着于一事。每一届学生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是“一花一世界”,班主任的工作不是模块式的制造,不是复印机一般的快速批量打印,本就需要投入大量心血更新,而这种更新,需要以学生研究为起点,用心、用脑培养学生——这也是我们破茧力量的来源之一。

若班主任用研究学生的眼光去看看学生到底有什么,缺什么,理想的学生应该是什么样子,就会发现有太多事可以做。比如,随着社会的进步,孩子们对农业、天地自然的体验感悟已冻化,更别说亲身参与——有了这个认知,就能看到“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意义和教育机会。

有温度的投入

我曾经问来到华东师范大学的美国博士生,小学毕业以后有没有看望过老师?他回答,没有。我问,有没有这个机会?他说,应该有机会,因为有同学聚会,但基本上不会请老师。

但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很少出现,中国的班主任与学生不是这样的交往状态,来自学生真诚的、终身的感恩,绝对是中国班主任一生拥有的财富。也不止一位校长说起:很多老师做过班主任后再任其他职位,还是会无比怀念与学生家长直接交往的体验。因为我们对家长和学生付出得越多,收获得越多,我们的工作无法用“很辛苦”来概括,这份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就是联结彼此心灵的极细红绳。

真心参与、与学生家长是终生交往,也是班主任工作继续向前的动力。

有品质的交往

有句话说,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顶峰。

当我们进入学习共同体时,要看到上海、杭州、广东、深圳、温州的,沿海城市、普通城镇、偏远乡村的老师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只有这种交往才会给我们力量。

上海的董雪梅老师经常利用假期,带领学生们开展形式多样的“研学旅行活动”,她组织的“七色花中队”和浙江武义“小水滴中队”合作开展了“探寻古村落文化”研学旅行活动,是“多主体跨时空合作学习”的全国首例。她还在暑假带着新接手的预备初一班,在福建开展新的多主体跨时空研学实践。这足以令我们尊重和学习。

在研学过程中,他们遇到去哪里、怎么去、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诸如此类的问题全部由学生们自己开会讨论解决,这样既锻炼了学生们的能力,同时,在对祖国地图的探寻中,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并且,她从来没有代替学生做完所有的事情,而是组织、推动、培育。

下面两张海报就是她班上的学生策划、设计的。她的上一届毕业班学生非常感慨地说,“我真的没想到能参与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综合活动,它锻炼了我的胆量、语言表达,也给实践能力带来发展,实在是太宝贵”。还有一位男生说,“没想到我初二就有胆量一个人从临港坐车到中心城区,到旅行社包车订住宿,设计报价,安排线路”。无形中,她也创新了值得学习借鉴的班主任工作方法。

我是大学教师,和很多中小学教师有合作,但我不是助人的角色,而是和他们相互学习,实际上,我就在董老师身上学到了积极探索建班育人的有效方法,如何在实践体验中,增进与学生们的对话交流,实现校外活动的教育性、综合融通和生命成长。

是的,富有研究性的实践、有温度的投入、高品质的交往,可以成就我们,也能形成我们发展的新格局。

“未来”是何模样,我们是否足够自信?

我认为,中国班主任的工作是透视理解中国教育的钥匙。不理解班级,不理解班主任,就很难理解中国学校、中国教育是怎么运行的。特别在全世界都专注研究人与人之间如何尊重与合作,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人如何更加全面地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班主任所做工作成为典型的教育。

另一方面,许多老师已经担任或者将要担任班主任,对班主任这个职位有着深厚的感情,希望这个岗位带给自己更多成就感、意义感、价值感,也希望孩子在自己的努力下发展得更好。我们班主任想要改变,就要琢磨:未来的班级是什么样的?未来的班主任是什么样的?我们可在当下发展自身的哪些独特性?通过思考这些未来,锚定当下的行动路径。

适应性专家

班主任是适应性专家,拥有这三项能力:研究学生的能力、系统建构的能力、动态生成的能力。

专家不是操作工,不是任人使唤,任人批评指责的帮手。班主任是教育工作者,是对教育有理解并拥有教育智慧的人,是能够把学生培养好的人。

“适应性专家”一词是Samuel Stuart McNaughton教授提到的。有一年,我陪同StuartMcCutcheon教授到上海一所小学考察,那天,班主任组织了一个中秋节主题活动,穿插了学生操作、亲子交往、教师队伍互动与小组合作。Stuart McCutcheon教授看完后和我说,“中国班主任用西方话来说就是典型的'适应性专家’。”当时我便请他写下来。回头一查发现,“适应性专家”是国外教师的最高境界之一。

中国班主任需要面对一群又一群不一样的学生,随时注意班级环境的变化,制定详细到某天某周某月的计划,这种计划无法重复使用,更无法照搬照抄——一切都需要直接面对。反过来看,很多老师,小到班徽设计,主题班会构思,大到家校沟通,都有自己的语言和表达,这些个性背后都指向一个共通的道理: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都有关注和研究,是班主任对自身潜能的充分发挥。

专业领导者

通常,我们谈到教师团队建设时,脱口而出“备课组”或“教研组”。但是,就算语文备课组有10位教师,真正和这个班学生有联系的,是那一位教师。站在学生家长角度看,学校里哪一个团队最重要?是教这个班的所有教师所组成的团队,班主任就是天然的领导者。

但这个团队恰恰是学校长久以来缺乏关注的,导致了班主任的“茧”:学生语文作业不交,语文教师怒气冲冲地找班主任:“你班的学生怎么语文作业不交?”数学老师也告状说班上某个学生上课做小动作。班主任是不是可以主动问语文老师、数学老师、音乐老师、美术老师:你教好我的学生没有?

无论如何,承担更重要责任的人、发挥更大的推进教育系统变革作用的人,还是班主任。面对班级这类微观世界的变革,我们班主任不能单打独斗,而是作为专业领导者组建、促进和培养学生团队和教师团队。

我们可以更多地关注班主任身上专业领导者的角色:拥有综合融通的能力,是新型教师团队的负责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领航员。

终身学习者

班主任是终身学习者,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就像我们每当听到新词、新表达,便会产生很多疑问,从而去探索其意义,这就是学习力。尤其班主任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保持永远的学习状态,要进行“做、听、说、读、写”的综合专业发展。

说说全国老师们都熟悉的于漪老师的故事。两年前,华东师范大学请于老师给所有大学老师做报告,最打动我的是于老师讲她怎么对待学生、甚至一个特殊的学生;她在面对一个班的时候,怎样全身心地理解他们,如何想尽办法支持和帮助他们。讲到跟学生交往时,于老师容光焕发,状态高昂,沉浸在自己的实践中——和许多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交往时一样。她有如此丰富的经历以及这样的精神,是因为她一直在学习。

作为班主任老师,也要特别珍惜和同学、同事、大学教师、科研院所的工作人员等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共同学习的机会。我所在的组织正在推动孩子与老年人之间形成共同学习的关系,因为我们看到,成年人在学习,孩子在学习,老年大学的学员们也在学习,现在需要尊重这种意识,于是我们与班主任们合作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研究。深圳的陈彩英老师积极参与其中,推动这个独特的项目,并通过这个项目丰富了学生的团队建设和家校合作。这也是一种学习。

常有人问,我一直在学习,但转化率不高,很少运用到现场中。我有三点建议:

第一,多和朋友、同事、学生、家长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更多的交流对话是加深理解的必要环节。第二,知行合一,有了想法就去做一做,过程中一定会有困难,也可能会有失败,但一定也会有新的体验和创生,多做一做比多想一想在一定意义上更加迫切。第三,读完了、做完了、交流完了也要多讲一讲、写一写、说一说,进行外化,我们需要给自己反馈,形成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闭环结构才能帮助我们实现自我超越。

所有的这一切,当我们班主任真正在做、在探索、在形成,在分享,达成共同理解,形成相互支持,走出会场以后还能继续学习交流和创新,我们就有信心说,我们可以走向未来,创造一个新未来。

· 如何既为班主任的工作减负,又成就班主任的专业发展?

· 32个开学准备方案,新学期做个不累的班主任

· 交作业不只是程序问题,背后隐含着对学生秩序感的培养

作者 | 李家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来源| 本文整理自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一班一世界 · 班主任带班破茧力主题峰会

责编| 芋圆

排版| Maggi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班主任,活出自己的精彩:郑立平演讲录之一
创新型班级管理四部曲
让班级管理“活”起来
毕业班老师会议校长讲话稿
家长关注的几个复读问题
论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