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阴阳的角度读老子的《道德经》之第四章 (文/愣头青)
原文: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意译:“道”从某种角度讲就有如一个永远都装不满的器皿,也有似深渊,万物如流水般最终都归向那里。在“道”的这个大器皿里,万物都显得那样的渺小,锐利的东西不见其锋芒,再纷乱的事情也被支解得好象变得很简单,万物在“道”这里,都显示不了自我,其自身的光彩、个性都被融合、同化,似有若无。因“道”之博大精深不可测之,故我不知它从何而生从何而来,就象万物主宰之母体、源头。
 
理解:冲,通“盅”,指中空的容器。帝,古人想象中宇宙之主宰。
 
庄子曰,不知,深矣;知之,浅也;弗知,内也;知之,外矣。 “道”正因其虚、空,弗知之特性,故能包容万物。在这里,老子从三个方面来释其“道”的本质: 1、“道”因虚故能容因而才能真正拥有万物,进一步论证其“无为而无所不为”之万物共有的道性,见其“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2、万物出于“道”最终又回归于“道”。“道”拥有所有个体的基本特征和特性,而万物的特征和个性在“道”这里都显得若有似无,只不过是“道”的其中某个特性或特征。如文中所说,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3、“道”是万物之源头,是万物的源动力。正如老子在文中指出的,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从阴阳的角度上看,人的认知是有限的,就象人对事物的观察一样,只能看见事物的外表,看不见事物的内涵和本质,也就是说,人只能观其阴而不能窥其阳。故老子在这一节中,从感性的渊入手来构建“道”的抽象的形而上的哲学观点,通过“虚”、“空”来定义老子所说的“道”的形而上的概念。
 
“虚”与“实”其实从某种角度讲也就是阴阳学说中的“阳”与“阴”。“虚”在阴阳学说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其观点又直接影响、左右了几千来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和思维模式。如何来理解这个“虚”呢?其实“虚”是相对于“实”而言。六朝有一个佛家谒语,说的是一个徒弟问其师如何参“禅”的问题,老禅师当即拿起一把水壶往桌上一个空杯倒水,水杯装满水后再灌当然水就会往外流,可禅师还继续往已满了的杯子灌水。徒看到此之后赶紧对禅师说,“满了满了”。这时禅师才放下手中正在灌水的壶,对其徒说,“满了就不能容物,就是禅的道理”。从这个佛家的谒语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唯“虚”方能容物,再延伸就是唯“虚”方能吸纳、吸收,“实”就如同“满了”,也就再也装不了东西。如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些人刚懂了一些粗浅的道理,就如同刚装满了一杯水,已有了君临天下、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了,再也容不下其它的知识;也有一些人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从来都好象不知疲倦,就如同一杯水装满了就喝进肚子而又虚以待之,并一直乐而不倦。不言而喻,后者因“虚”而更能得知识之“实”,而这一切都缘于其“虚怀若谷”故才能“得”,一言而蔽之也就是所谓的“虚往实归”了。
 
《道》经第四章领会:老子在此章中,试图从“实”来证其“虚”,借“虚”之抽象的哲学观点来定义“道”之形而上之概念。也正如老子在其文中所指出的,“吾不知其(指道)谁之子也,象帝之先”。在此老子从抽象的角度把“道”定义为万物的第一因,是万物之起源,同时也包容宇宙万物。而“道”本身包含之一阴一阳的特性,也无时不作用于宇宙万物,与之“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此就是“道”之玄之又玄的地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是如何领悟道的?我们,能不能也像老子一样的领悟道?
“知我者希”——兼论“道”的超越性
《道德经》的大道至德
《有名无名大讨论》
道统论2:中国哲学主干是什么?
大道溯源 | “道”无形无相,学道最应该学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