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辽宁一契丹人墓中挖出两堆烂泥,考古专家:立刻安排飞机送到故宫

导读:法库县隶属于辽宁省沈阳市,地处长白山与阴山山脉的交汇处,辽河蜿蜒而过,有山有水,自古这里就是风水宝地。法库历史悠久,从先秦时期就有人类定居,而位于法库西部的叶茂台,是辽丞相萧义及其家族的墓群,大辽国的萧太后、大清国僧王和公主等很多人都埋在了这片白山黑水间,所以法库地区一直是考古队关注的地区。

40年前的五月份,辽北地区刚刚有一丝春意,叶茂台附近的农民在耕地时,意外发现了一座古墓,考古队听闻后立刻赶往现场进行发掘。参与发掘的考古所研究员冯永谦回忆说,当时考古工作非常顺利,经过前期勘探,确定这是一座辽国时期的砖室墓。

清理完墓道之后,一道由青砖砌成的封门墙出现在了考古队的眼前,拆除墙体之后,一道密闭的石门便显露出来。众人合力推开木门之后,发现古墓保存完好,并没有被破坏。冯永谦第一个走入墓室,迎面而来的是一种冷飕飕的感觉,不过随后的发现让他兴奋的失声尖叫。

只见在甬道、墓室、耳室中,摆满了各种随葬品,大漆盘、白瓷碗、鸡冠壶、长颈盖壶等各种瓷器,还有鎏金银鞍桥、绣花障泥、铁马镫、铁马衔、嵌水晶辔头等全套鞍马具,铁锹、铁斧等生产工具。这些地下珍宝对于刚刚从事考古工作不久的冯永谦来说都是惊喜,所以才让他如此兴奋。

确定墓内的情况之后,考古队员依次进入墓中清理随葬品,冯永谦因为是新人大部分时间都在一旁观看学习。有些无聊的他突然见到墓室中的大石棺材与墙壁之间有一道缝隙,大概有二十公分左右。这里面会不会有随葬的文物?冯永谦心里想到。

他来到缝隙前向里面张望,可是这个隙缝既窄又深,里边很黑什么都看不见。于是他侧身将手伸进去摸索,看是不是能够摸到东西。在湿漉漉的地上摸索半天之后,冯永谦突然觉得碰到了两堆软软的东西,将东西抓在手中后,他却发现身体被卡在了缝隙中动弹不得了,没办法他只能呼喊其他同事帮忙。

同事赶来后发现他手伸进缝隙太深,导致身体被卡住,大家拉了半天也拉不动。直到一位同事发现他的裤腰带,才站到棺材上,一手揪住他的上衣,一手提其裤腰带,硬是把他从夹缝中提了出来。

出来之后的冯永谦,将手上牢牢抓着的两堆烂泥放在了一块木板上,大家都围上来查看。发现这并不是什么烂泥,而是两堆丝织品。当时人们都被震惊了,要知道古墓中最难保存的就是字画、丝织品,一千多年的辽代古墓中出土丝织品,这在辽宁还没有过。

东西被立刻密封保存,送到了沈阳文物研究所,当研究所的专家慢慢展开两件丝织品后,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居然是两幅画。沈阳的专家没有再继续打开,因为这种丝织品上的绢画只有故宫博物院有经验修复,他们立刻派人坐飞机将画带到故宫博物院修复。

两幅画到达故宫之后,引发了不小的轰动。这两幅辽代的绢画虽然历经千年,但保存相当完好,并没有残缺甚至颜色还十分艳丽。参与修复的专家刘九庵先生直呼:“这两幅绢画真是名副其实的‘国画’呢!”最后两幅画被命名为《深山棋会图轴》和《郊原野趣图轴》,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是国宝级文物。

参考文献:《文物》、《叶茂台辽墓群考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辽宁考古队员古墓中摸出两张字画,考古专家安排飞机送到故宫
【法库老故事】法库辽、清时期的文化教育
考古队在古墓寻宝发生意外, 竟出土两件国宝, 专家急了快坐飞机
都知道郭沫若造成考古史的悲剧,那么到底损失了啥文物呢?太可惜
马山一号墓出土“异样”棉被,堪称中华第一被,汉代被子真不一样
随展讲座 | 古代纺织品的出土保护与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