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目睹了三百次死刑执行后,她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成书

有一些职业每天都在和死亡打交道,在很多人眼里,他们看淡了生死,对于他人的死亡毫不在意,但是这些想法却并非事实,这些特殊职业的人生活得并不开心。

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有一名死刑验证官叫做米歇尔·莱昂斯,她的工作职责就是亲眼目睹死那些被判了死刑的囚犯执行死刑。12年间,她目睹了300次死刑的执行,每一次看到有人在自己面前死去时,一开始她表示没有任何感觉。

她原本是一名监狱新闻的记者,对于凶神恶煞的罪犯她早就很熟悉,所以在她第一次目睹执行死刑的时候她表现出超乎常人的淡定。

第一次面对死亡

第一次目睹执行死刑,是在莱昂斯二十二岁的时候。她带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情在一旁围观,那天她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即便是面对死亡,当时的我并没有感觉到什么不适。

对于她来说,眼前的这些陌生人都是犯下了滔天罪行的罪人。所以有时间关心他们的生死,还不如关心一下路边休息的老人。

在十二年后莱昂斯回忆这段日记,她当时的想法大部分都显示出她过去的无情和漠不关心。甚至她觉得自己很赞成死刑,觉得这就是对严重犯罪最好的惩罚方式

在法律的世界里,非黑即白。

正是因为这种淡然的情绪,让她有足够的心理承担能力进入死刑室进行监督。

她工作的地方是全美国执行死刑人数最多的地方,在十二年间,她总共目睹了三百多名囚犯在自己面前被执行死刑。在德克萨斯州有一个叫做亨茨维尔的小镇,自从1924年以来,全州的所有死刑犯最后都要来到这里走完最后一程,所以这里也有“世界死刑之都”的称号。

逐渐逼问自己的良心

从一开始能够淡然面对死刑的执行,到后来自己却很想为死者进行辩护,但是又没有办法面对自己的良心。这一段心理的变化,被她记在自己的日记里。

最开始她记日记,是为了有一个地方能够抒发心声,也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但是每当她看到自己淡然地面对这一切,她就开始逼迫自己、直面问题,渐渐的她无法对死刑这件事漠不关心。

她的日记中透露了很多死刑犯行刑时的细节,比如一个谋杀母亲和女儿的死囚,在行刑的时候仍然带着一副眼镜。看久了他以后,觉得竟然和自己的一位亲戚有点像?另外一个杀害了多名丈夫的女人,长了一双很小的脚。这些细微的观察,都说明其实她每一次都是很认真地在观摩死刑的执行。

甚至有几个死刑犯被他当作了朋友。有一个名叫比斯利的男孩,他17岁的时候杀死了一位联邦法官的父亲。2002年的时候被判决死刑,当时莱昂斯为此哭得很惨,她觉得通过自己的感化,绝对能够让他悔悟,这么年轻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社会上有贡献的一个人。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想,他毕竟也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站在被害人家属的立场去想,站在所有被处以死刑的人角度来想,如果饶恕了他也不太公平。

这种矛盾的想法经常让她彻夜难眠,她总是在纠结自己应不应该同情这些囚犯,一会觉得自己应该当一个救世英雄,过一会又觉得他们死有余辜。

每当她想起处决的过程,都觉得就像是看着死刑犯睡觉。死刑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血腥,而是让他们注射药物安然地离开。

最后实施刑罚的时候,很多死囚会幡然醒悟,也有很多人会开始念圣经,祈祷自己能够上天堂。但是没有一个人会表现出愤怒地抗拒,就连哭泣都很少听到。

而外界很多人都觉得他们的做法太荒诞,他们经常会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写给她的信件。谴责他们的行为,但是她表示这是一个国家的法律,除了美国,几乎全世界都反对我们保留死刑。

成为人母后的变化

虽然每天都要接受这种工作,但是平常的莱昂斯和普通人无异。生活里她是一个很健谈的人,但是一旦聊到她的工作内容,她就会展现出自己最脆弱的一面,这种变化尤其是在她怀孕之后尤其明显。

她很担心自己的孩子会感受到这份罪恶,希望孩子不会听到死刑犯人的嘈杂的声音,他们的忏悔、他们的遗言、他们的绝望和道歉,都成为了莱昂斯不想让孩子听到的声音。

后来孩子出世,她也变得更加恐惧自己的工作,在她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之后,每天面对死刑犯的那种压抑感,让她再也无法接受这份工作。最终她还是选择了离开这个部门,像一个逃犯一样

原本以为离开这个工作环境,一切就都会好转,但是很多画面总是在她的脑海里面浮现,经常会想起死刑犯在最后时刻跟她的谈话内容。

《死囚的最后时刻》

于是她决定将这些内容都记录成书《死囚的最后时刻》出版社对这本书的评价是来自刑场和制度面的第一线资料,并且强调这本书并不是支持也不是反对死刑的书籍,而是希望读者能够透过其中的真实故事思考死刑究竟是什么。

这本书后来也在中国出版,并且有繁体中文版。可见每一个有死刑的国家都需要这本书让人思考以下,这本书并没有关于作者自己的观点,而是记述一个个死刑犯在执行前的改变。这本书将作者自己的感性和制度的理性结合在一起,并不是什么创作类别的小说,更像是一本报告性的文学作品。

在书的扉页里,写有一段出版社的评价。作者从一个坚信死刑是罪有应得的少女,在经历过结婚生子后,对生命产生了敬畏。讽刺的是她的一个孩子也死于随机杀人事件,世界上她最恨死刑犯,但是在见过这么多死囚之后,她不但没有带着仇恨和报复见证他们的死亡,而是与他们成为最后的好友。

没有居高临下的正义感,没有对死刑的抵抗,而是用书本的方式,让全社会的人看到死刑的真相。

文/枕猫

内容来自今日头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统治者为啥允许死囚带老婆同住? | 循迹晓讲
古代死囚吃断头饭,为何官府要放一块臭生肉?囚犯看后反而感激
女囚犯临刑前为何五花大绑刽子手晚年道出答案,其实原因很简单
揭秘美死囚犯监狱 900多个死囚百余人自然死亡(1)
李世民的恩威妙计
死刑犯的最后几小时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