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武帝晚年下“轮台诏令”真的是自我悔过吗?

公元前89年,68岁的汉武帝下诏,对自己主导的西域战事进行了总结反思,史称“轮台诏令”。一直以来,以田余庆先生为代表的学者,将其视作汉武帝晚年的自我悔过,以及对汉武一朝扩张政策的修正。这一观点随着早年通史的编写,被广泛接受,以至于笔者在幼年习史时,犹记得汉武帝的“罪己诏”,被视作帝王反思的佳例、改变穷兵黩武的信号。

然而,近日翻阅辛德勇教授的《制造汉武帝》,真令我大吃一惊。他认为,轮台诏没有明显转变政策的体现,而是针对西域战局进行分析;此外,汉武帝和戾太子也没有明显的政治路线分歧。得出该结论的原因大体有三:其一,对“轮台诏”本身的分析;其二,对记载戾太子故事的史料《汉武故事》之考证;这两点又引出其三: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时,塑造汉武帝形象的原则和用意。

《制造汉武帝》 辛德勇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首先,自“轮台诏”本身而言,主要内容为否定进一步在轮台屯田的提案,并对李广利出征匈奴之役进行反思,其中流露出悔恨之情。辛德勇认为:事实上,这次出征朝廷同时派遣李广利、商丘成和重合侯莽通(马通),汉武帝只对攻取车师之役返程乏食,及李广利投降进行检讨;对顺利进兵的一路,即“杀伤虏甚重”的商丘成一支只字未提。所以,与其说这是对“军旅连出,师行三十二年,海内虚耗”的追悔,倒更像是总结兵败损伤过众的教训,于是审度双方实力和武备状况,姑且先整顿边防,积聚财力,以伺机再战,如其所说令郡国二千石献策蓄马等事,应是为重新征战而预备。

同时,班固只将该诏载于《汉书·西域传》,而在记述大政的《汉书·武帝纪》,却未著一字;且在《汉书·武帝纪》篇末赞语中,班固评价道:“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若汉武帝晚年有重大政策变化,理应有所提及。这或许从另一个层面表明,班固没有明确把此诏视为汉武帝政治取向转变的标志。

汉武帝画像

征之轮台诏原文,其叙述内容多为战事前后之分析,笔者认为,其悔恨之情绪确实存在,但核心并非对于劳民伤财的自省,而是对消耗大量资源却无理想战果的遗憾,以及心之所系的军政要事,没有达到预期的心灰意冷。

其次,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与戾太子有政策分歧,一则尚武,一则守文,官僚也随之形成两派势力。然而,班固《汉书》却没有记载太子的贤德与政策,反而说“上为立博望苑,使通宾客,从其所好,故多以异端进者”,即他的身边充斥着野心分子。究竟哪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真相呢?察之《资治通鉴》,发现其记述太子反叛之事,源自《汉武故事》,这是一部由南朝刘宋时期王俭所撰写的历史笔记,从史料价值而言,固不如《汉书》。

汉武帝晚年与戾太子的纠葛,系其晚年宠臣江充,发现太子实施“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事发后太子决定反叛,企图夺取权力并最终失败死去的故事。相比于政见不同,太子本身的戒惧和武帝的独断,当是这一事件的关键。刘据得以被册立为太子,缘自武帝“年二十九乃得太子”,欣喜不已,随即立其母卫子夫为皇后。其后,《汉书》记载:“武帝末,卫后宠衰。”不管是卫皇后,还是太子据,都很有可能遭遇危险。

英明神武的皇帝和他迟迟不能上位的太子,永远孕育着巨大的矛盾。在《汉书》描述太子反叛始末时,笔者留意到,当时政局氛围十分重要,江充“与太子及卫氏有隙”。汉武帝以“春秋高,意多所恶,以为左右皆为蛊道祝诅,穷治其事”。虽然在太子是否真的施行“巫蛊”一事尚有争议,但武帝宠臣江充和太子的矛盾却很明显。

辛德勇通过考证与推论,证明太子确有巫蛊之实。然而考察其论证过程,也完全有可能得出另一种推断:即不愿放弃权力的武帝,被宠臣揣摩到心思,于是矫枉过正,逼迫戒惧的太子无以自处,以至于只能放手一搏,促使衰老的武帝放弃权力。有没有可能江充在凭借“巫蛊”口实构陷太子,以契合武帝隐秘的心理呢?对于一些历史细节,恐怕我们难以证实或证伪,毋宁各自保留说法,无须言之凿凿。不过,无论如何,我们可知所谓政策转向和差异,实在与太子关联甚微。

最后,司马光为何采信《汉武故事》而有意制造武帝的悔改,以及与太子“守文”政策的冲突呢?其实,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明确而强烈的用世意图,通过史事的取舍剪裁,来评判并指导政治的施行。比如钱穆即言:“善读《通鉴》者,正贵能在其删去处添进处注意,细看他删与添之所以然,才能了解《通鉴》一书之大处与深处。”

司马光对汉武帝“敛财于民、用兵于外”的做法极为反对,他的用意也在于直指改革派王安石的“富国强兵”之策。假如,汉武帝自己能幡然悔悟,揭示治国路线的转变,那么无疑更符合司马光的心意,也利于劝谏宋朝君王。因此,司马光有意突出了政策转变的重要性,无论于诏书,还是武帝和太子的矛盾。

关于汉武帝晚年两个重大事件的思考,除更好理解汉武帝本人形象和执政理念外,也可看出形塑历史事件时,史家的不同用意,在叙述中发生的作用——相比于真实,对“真实”的定义和追求才更值得玩味。(责编:曾子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与司马光的重构
制造司马光
《文史哲》对辛德勇的回复 |林鹄:读《制造汉武帝》
陈金霞:汉武帝《轮台诏》并非罪己诏
纪念田余庆专刊(一)|| 论轮台诏
第324期·【史学研究】“司马光重构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说献疑 ——与辛德勇先生商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