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陶继新对话名校长系列之三十一】 用爱和责任诠释教育的本真 《中国教育报》2011年2月2...

【陶继新对话名校长系列之三十一】 用爱和责任诠释教育的本真 《中国教育报》2011年2月26日

 

【陶继新对话名校长系列之三十一】

用爱和责任诠释教育的本真

——湖北十堰市第十六中学的平民特色教育

 

黄宏伟,湖北红安人,教育硕士,副研究员,湖北省十堰市第十六中学校长,湖北省校长协会高中分会理事。曾获得“十堰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十堰市优秀拔尖人才”、“十堰市劳动模范”、“十堰市明星校长”等荣誉称号。

  编者按:

  湖北省十堰市第十六中学原是一所普通企业子弟学校。2004年4月整体移交至湖北省十堰市人民政府。短短6年的时间,该校情系平民教育,打造课程特色品牌,实施有效德育,特别是近两年来,该校在课堂改革中大力推行生本教育,总结出了自己一套好的做法,成为当地一所课堂改革有特色的窗口学校。校长黄宏伟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总结、不断创新的校长。他既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踏实肯干的作风,对教学和管理的根本问题作了深入有效的探索。为此,近期山东教育社原总编辑陶继新先生对黄宏伟校长进行了访谈,形成了一篇有一定思想深度的对话。

   ■陶继新 黄宏伟/文

  平民教育:承担教育的社会责任

  【黄宏伟】我校原是一个破产企业的子弟学校,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85%学生来自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城郊菜农子女、企业子弟,这些孩子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有的甚至家庭结构残缺,学习基础普遍薄弱,面对这些孩子,把他们送到重点高中和本科院校是很困难的,那么我们学校能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除了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以外,我们是否能给他们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这是我作为校长一直思考的问题。

  【陶继新】这些被称为弱势群体的孩子,不但经济条件差,心理上也大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问题,于是,学习成绩相对不佳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这不是他们的错。可是,有的人不能正确地对待他们,甚至歧视他们。而您,却思考着给予他们“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足见您人格的高尚。您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关注与关心,并为让他们有一个阳光的心态与幸福的人生一直努力着。

  【黄宏伟】谈不上高尚,我曾经也是一个农家子弟,‘吾少也贱’的情结使然。此外,我们的教育局长杨国顺同志十分关心这部分孩子的成长,他经常深入我们的课堂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鼓励我们大胆探索素质教育的新路子。领导的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宽松的改革环境。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许多人只看到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他们潜在的综合能力和人格的培养,包括部分家长也对他们的成才不抱太大的期望。作为学校,我们应该担当起教育这些孩子的责任,通过初中和高中各三年的学校生活,培养这些孩子优良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做事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幸福生活打下基础。所以我提出了办平民学校的理念。这里的“平民”有两个含义:一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家长普遍对孩子期望值不高,并且缺乏必要的教育能力;二是指学业困难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薄弱,思维习惯尚未养成。所以我们学校重点帮助他们成人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陶继新】在走访您的时候,我充分感受到了在您身上弥撒着的浓浓的平民情结。您是农家子弟,我也是。我最瞧不起的是那些曾是农家子弟,一旦进入城市,一旦有了权势与名气,就歧视农民与农家子弟。我称之为“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我们从农村走出来,深知农家子弟求学之难,也深知农家子弟的纯朴与善良,也深知他们有着巨大的生命潜能。即使以前学习成绩不好,也是事出有因。有了这种认识,就会厚爱他们,就会千方百计让他们走上幸福之路。什么是幸福?考上名牌大学就幸福了吗?有了高官厚禄就幸福了吗?有了万贯家产就幸福了吗?如果没有高尚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而您“重点帮助他们成人和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让他们终生走上幸福之路。因为幸福的本质,是久存于生命个体心中的那份具有高尚的情结的快乐。

  【黄宏伟】陶老师,您的话让我热泪盈眶,您的平民情结让我感动,您也说出了我的真情实感,确实现在有很多高官出身于农民,但却忘记了他们自己的过去。为了帮助我的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我提出了“求真、向善、思进”的校训,希望全校上下形成一种追求真知、与人为善、积极进取的氛围。作为平民的孩子在学校一是要学到知识,知识是改变他们命运的基础;二是纯朴善良的本质不能丢,孩子从农村进入城市后,往往会受到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丢掉了农民的纯真与善良;三是要有进取心,这是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品质。

  【陶继新】欣赏你们的校训!纯真与善良是人的高贵品质,也是农民的主体品质;农村孩子,就是在这个真与善的沃土里出生与成长起来的。它弥足珍贵,终生存之,会终生受益。如果再有积极进取之心,进而形成品质,就会走进优质的生命状态之中。我发现,大凡学业有成的进城者,如果保留了这份可贵,就多能成就一番大的事业。反之,则会走进精神污染的泥潭里而不能自拔,以至越走越远,误入歧途。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异”呢?高中时代没有将真与善进一步地在其心灵扎根,显然是一个重要因素。高中阶段是人的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而价值观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在不知不觉中决定人的生命走向。所以,如果有这个阶段为之奠基一个厚重的思想基础,才能“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成为“德之厚”与“文之美”的人。

  教育超市”:尊重学生个性和多样化需求

  【黄宏伟】学生在高中阶段要让真与善的品质在心灵扎根,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增强他们的知识底蕴。现在的普通高中都还是在为高考升学而奋斗,课程设置单一,片面追求高分数。就像服装店,我们既需要有高品质的品牌店,更需要适合大众多元需求的超市。可是我们许多普通高中都在走一条路,总想把自己变成品牌店,而放弃了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片面追求高分数升学率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求进取。这就偏离了教育的本真了。正如您所说的学生的学业成绩不好,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并非完全是学生不愿意学。

  为了落实校训提出的三个方面的追求,我们提出了办特色学校的思路。我们从改革课程设置入手,通过提供丰富的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高中除了开设普通文理课程外,我们还开设了体育、音乐、美术、舞蹈、机电、化工、财会、旅游、传媒等特色课程,学生就像进入超市一样,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课程。我们称之为“教育超市”理论。

  【陶继新】孔子提出“因材施教”,你们的“教育超市”就是“因材施教”的实践基地。人成才有各种各样的渠道,不同的学生,可以寻找适合于各自认为可走的道路。“超市”,无疑为他们提供了“各取所需”的便利。学校教育应当以生为本,但是,如果连基本的课程都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这个“本”也就成了一个“美丽”的口号。你们没有多少浮华的口号,可是,你们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周易》有言:“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性。”心灵的承诺与实际行动,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在与你们学生交流的时候,他们是那么的快乐,比一些重点高中的学生还阳光,还有信心。因为他们在“超市”里选择了自己的最“爱”,学到了自己愿意学并可以学好、且有用处的东西。这种积极的生命状态,是可以成为其一生成长精神支撑的。

  【黄宏伟】的确,课程的改变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学习兴趣日益浓厚,各方面潜能得到了激发,自信心随之增加。“生命因阳光而焕发光彩,熠熠生辉”。来自平民阶层的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长期受到歧视,对自己毫无信心。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让他们找回了自信,这种自信的心理状态不仅帮助他们学业成绩得到提高,而且在生活方面他们也更阳光,让他们时时体验到“我能行”的生命成功的喜悦。

  我认为,这种自信心的形成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诚如您所说的,这种积极的生命状态可以成为他们一生成长的精神支撑。这是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也是我们作为普通高中所追求的。

  【陶继新】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是英雄主义的本质。”是的,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异并不太大,即使那些被人们称之为不可造就的学生,有了信心,照样可以创造奇迹。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就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是最棒的,在这世界上是不可或缺的,是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你们学生在“教育超市”里,不就发现了自己前所未有的潜能了吗?而且进而又拥有自信心。长期拥有自信者,还会形成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并向其他方面迁移,再遇到以前望而却步的困难问题时,也会拥有信心。而且,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还会享受破解问题的愉悦,从而生成更大的自信。如是循环往复,自然也就拥有了幸福的人生。

  生本课堂:自主体验收获成功的愉悦

  【黄宏伟】学生在学习自己有兴趣的课程的时候,可以享受到破解问题的喜悦,也可以形成自信的品质。这一点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课程特色形成后,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在课堂教学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重点由过去教师满堂灌转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升华——深入拓展——总结归纳”六环节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生成知识,在课堂展示环节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探究成果,获得同学和老师的肯定,在荣誉的激励下,学生不断获得自信。您在我们的课堂中所看到的学生有理有序的展示,就是学生自信的一个表现。

  【陶继新】是的,在课堂上,我为你们学生积极而又精彩的发言而感叹。在这种生本课堂上,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个时候,人们孜孜以求的高效课堂,就那么“道法自然”地生成了。这说明一个问题,每一个学生都有向上的内在心理需求,都有巨大的学习潜能,都有超越自我的表现。如果真正相信学生,将学习的权力最大化地放给他们,他们就会还给老师一个惊奇,也会还给自己一个惊奇。当学生自己发现自己“了不起”的时候,他们内在的学习需求就被激发起来了。学习就不再是心力交瘁的苦役,而是一种享受获取知识与能力的幸福。这种感情,恰恰是高效的源头所在、本质所在。因为有了这种自信心与快乐心境,学习起来就会有灵感不断闪现,有时还会步入思维的巅峰状态,让学习成为“恢恢其游刃必有余地矣”的一种“技近乎道”的审美状态。

  【黄宏伟】是的,“道法自然”,我们的教学就是要相信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谈到教学,我认为要相信学生的潜能,不管是平民子弟还是富家子弟,他们的先天禀赋并无差异。之所以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没有“悟性”,所以我主张在教学中要主动让学生去“悟”。记得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之初,有位老师抱怨道:“我们的学生真笨,昨天讲的题目今天考试还是不会做!”我说:“这正说明我们需要改变现在的课堂,要想办法让学生自己‘悟’,不能满堂灌!”所以我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对现有教材进行大胆的处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地设置前置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在活动中悟出道理、生成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既是教学对象,也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陶继新】“悟”比“知”更重要。而要想有“悟”,至少要有两个构成要件:一是要有一定的苦难经历,因为“悟”往往来自心灵,是由内而外呈示的一种属于自己的感受。苦难经历,正是悟之本源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些生活在底层的学生,反而更有悟性。因为天道有一个规则,就是给你多少磨难,就给你多少恩赐。所以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比起一般学生来,你们的学生经历的苦难更多些,这恰恰成了学生之悟的源头活水。所以,你们学生在课上那种突如其来的悟性之语,总是源源不断,令人拍案称奇。二是宽松的学习环境与自由的心灵。因为悟来自于心,而心如果处于封闭与禁锢状态,就不可能脱“缰”而出。你们的课堂是自由开放的课堂,学生无需顾忌说对了还是说错了,只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思想,就会得到相应的认可与鼓励。而且,长期处于这种开放心灵状态中的学生,往往善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平淡之事中发现新奇之事。从这个视角讲,你们的学生未来发展前景,将会出乎想象地好。

  【黄宏伟】是的,我们的课堂是开放的、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宽松的,没有教师的居高临下,没有教材和考纲的束缚,感受到的是自主的生命、思维的碰撞,学生具有更大的自由思考和学习的空间。另外,我们的课堂特别强调书本知识学习要回归生活,让学生得以把知识学习和生活阅历结合起来,从而既学有所“知”又学有所“悟”。经过几年的实践,虽说我们的学生目前尚未达到您所提到的“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的思维巅峰状态,但是他们在思维品质方面确实有较大提升,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大大提高,考试成绩也明显提高。从近几年学生入学成绩和中、高考成绩对比来看,我们学校在同类学校中处于前列。

  【陶继新】文本本来就有两种:一种是固化文本,一种是生活文本。教科书是固化文本的一部分,还有其他书刊乃至音像制品等,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还有其他文本,特别是生活文本。没有生活文本的链接,固化文本学得再多也不可能促使生命的飞跃。也就是说既要学会读有字书,也要学会读无字书,读生活和大自然这本无字书。这就是有的人皓首穷经而一无所成的本质原因所在。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天天“居住”在生活里。所以,不回归生活,就等于将自己置身于真空之中,无法着地。而且,固化文本与生活文本结合之后,还会相互促进,生成更高层次上的“文化”。这无疑是你们的学生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效德育:生命因阳光而熠熠生辉

  【黄宏伟】我们课堂教学的改革也促进了学生一些优秀品德的形成。比如,在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是一个团队,由不同成绩层次的学生构成,教师注重对小组进行整体评价,因此,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共同发展,合作竞争。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展示探究成果的过程中,同学们经常用到的口头语是:“你们的观点很好,但是我们有不同的看法”、“以上是我们的观点,请大家批评指正”、“你们的探究成果很全面,但我们的探究方案更有特点”等等。这些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已经内化成自身的行为品质。

  【陶继新】在听齐红阳老师的课时,我就听到了很多类似的语言。而且,学生在说这些话的时候,真诚自然,系心底之音。不管是表扬他人,还是给别人提出建议与意见,都会让人感到那么舒服,那么真诚。我相信,课堂上的这种良性交往,必然会延伸到其他方面。学生当下的这种状态,还会不断地延续,成为他们以后工作与生活的一种常态。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开放自由的课堂,还不只是让学生收获了当下的学习成绩与交往品质,还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黄宏伟】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理想。的确,像齐红阳老师等一批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也是学生品德发展的过程。

  谈到学生品德的形成,我认为同样要遵循“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就是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度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特点,尊重学生选择发展的权利。全面依靠学生就是把学生当作学校的管理资源,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陶继新】学生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的形成,不能单纯地依靠书本知识,也不能单纯地依靠说教,而应当让他们自己在学习与生活实践中自我形成。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是的,人的发展,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是,这种内在的积极性如何生成与持久,却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因为没有尊重,没有信任,心灵就不会敞开,思维就不会自由,当然,外在的行动与语言也就不可能具有生命张力。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人格会扭曲,心理会变态。因此,就有了重点高中的学生、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和研究生问题的频频出现乃至自杀事件的发生。你们特别关注学生人格与心理,并在课堂教学与管理中培植其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这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黄宏伟】在学生的品德教育中,和大多数学校一样,我们的理念是先成人后成才,但是我们的做法有自己的特色。第一,关注学生的家庭状况,重视家校结合,通过教师走访、分层次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促进家校交流,形成德育合力。第二,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形成责任感和自律意识。例如,我们的校园卫生、学生宿舍和教室的美化净化、学生的午休和课外活动,都是由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完成。第三,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因为很多学生家庭存在缺陷,学生缺少关爱和应有的教育,导致人格缺失、心理扭曲。为此,学校把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通过设置心理辅导室,开设心理健康课、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以及和学生面对面沟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设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关注弱势群体子女“爱心加油站”》受到湖北省精神文明委表彰。第四,营造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这种氛围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很多学生因为家庭原因自信心不足,家长对孩子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期望值不高。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们通过“体育艺术月”、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主题班会、设计课外主题活动等形式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学生体验成功,获得自信。

  【陶继新】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是学校与家庭,合则事半功倍,离而事倍功半。所以,家庭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教育好学生。但是,有的家长认为,家长负责养育,学校负责教育;或者虽然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却不清楚如何有效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所以,在学校里开展家庭教育活动,首先要让家长明晓自己的责任,以及如何履行这个责任。当家长与老师有了共同的责任与方法之后,学生的成长就成了一种必然。

  学生的事情学生自己做,这是由孔子教学时候就开始了的。一些看似简单的体力劳动,实际上蕴含着深邃的人生智慧。“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通过这些体力活动,可以让他们放下高傲,学会谦卑,懂得父母的辛苦。可是,现在很多学校请了勤杂工,有的学生连自己的衣服都不洗了。这些看起来小之又小的事情,却在学生的内心积淀成一种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是可以不做的。这种不良的习惯如果延续下去,还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看着你们学生不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做得又快又好。这也许会影响一些学习时间,可是,它给学生美好品质上的增值,却又会反过来增强了学习的内在动力,并从而惠及学生一生的发展。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一方面会让生命并不悲哀,另一方面会让生命并不寂寞。当学生拥有阳光心态,并积极参加各种各样学校活动的时候,他们的生命能量会增长,会因在你们这所学校里学习与生活感到很有意义,以至感到特别幸福。

  【黄宏伟】学校要与家庭形成合力,针对我们学生的家庭情况,我认为学校要担当起教育家长的责任。目前,很多家长是不负责任的,只养不教,或教而无方,孩子出了问题往往把责任推到老师和学校身上,把原因归结到社会。我们通过家长学校的形式,一方面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另一方面也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促使家长履行义务。

  关于学生的事情学生做,我们的体会是学生不仅没有耽误学习,反而增加了责任感,同时也获得了劳动后的喜悦,这对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我曾经亲眼目睹一位同学在非常认真地擦拭玻璃,当我走到他跟前时,他非常有成就感地问我:“校长,您看我擦得干净吗?”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劳动让他感受到了快乐。

  【陶继新】家长应当是孩子生命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可是,不少家长并没有这种意识。苏霍姆林斯基所在学校的学生入学前两年,就陆续地召开家长会,让家长担起责任,了解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孩子入学伊始,家长就有了强烈的教育责任意识,以及与学校合作教育孩子的使命感。这应当是很有眼光与见地的。您在家长教育方面有一定的研究,而且也在你们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家长教育,并形成了家校教育的合力。无疑,这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快速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学生的事情学生做,开始的时候可能未必习惯,因为从家庭里开始,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己的事情家长做,在小学与初中阶段,也习惯了学生的事情别人做。可是,当真地做起自己应当做的事情且形成习惯之后,他们就会感到其中虽然也会有点累,可是,却会累中有乐。到你们学生宿舍去参观的时候,我发现学生的衣被叠得整整齐齐,即使牙刷,也放得井然有序。任何人都喜欢美,更欣赏自己创造的美。您所说的那个学生之所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因为他已经沉浸在自己劳动创造的美之中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老师的标准
一校一品 | 花儿校长暖心治校记——访湖南浏阳新翰高级中学校长商南花
王开东:打骂老师的学生,该不该开除?
傅斯年史评:“走狗制造场”乱国害政(连载2.6)
教育家离我们还有多远(2)
打工子弟校长李玉英:将教育当成终身的责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