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铜器与兽面纹
青铜器与兽面纹
文章来源:中华五千年网(www.zh5000.com)
 
 
  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县发现了一件特大的青铜鼎,它就是司母戊大方鼎。出土后,因为它又大又重,一时无法搬运,日本侵略者又多次强索,为免遭掠夺,人们把它埋入地下,直到抗战胜利后,才重见天日,现在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司母戊大方鼎呈长方形,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75公斤。在当时需要七八十名工匠同时操作才能铸成,要用一千多公斤金属原料。它不仅是我国目前出土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而且也是世界青铜器中罕见的精品。大方鼎虽然形大体重,但制作工艺非常精巧。鼎身的雷纹为地,四周用浮雕刻出*\龙及饕餮纹样,这种动物纹样,是经过高度艺术夸张变形而刻划出来的。纹样衬托出一种狰狞、神秘、威严的气氛。司母戊鼎在铸造工艺和艺术水平上,都代表了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考古学家认为,这只鼎是商王为祭祀他母亲而制,所以取名司母戊大方鼎。

  鼎在原始社会是烧煮食物的炊具,当时用陶土烧制。随着冶金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鼎改用青铜浇铸而成,而且,这时的鼎已经成为一种礼器,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商周青铜器形成了独特的造型系列。容器类有鼎、鬲、尊、壶等,乐器类有铙、铃、仿木器的鼓、编钟等,还有兵器、车马器等,其中,容器是最多的一类。   商周时期造型精美的青铜器,特别是青铜礼器,极为统治者所珍视。它们是贵族家庭的传家宝,只有在举行盛大典礼或祭祀时使用。许多礼器是铸有铭文(书法中称金文),记载着奴隶主贵族的各种特权、祭祀、战功以及命令或赏赐等,让后代永远保存。西周时期的毛公鼎铭文最长,有497个字,内容广泛,涉及祭典、训诰、册命、征战以及诉讼等内容,具有史书的性质。鼎的多少,反映了地位的高低,鼎的轻重,标志权力的大小,甚至王权的兴衰。

  青铜器上大都布满了兽面纹样,这些兽面纹也称饕餮纹。饕餮纹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一种贪吃无厌并具有神秘色彩的怪兽,生有角、爪、尾,其实是以常见的牛、虎、羊为原型创造的。饕餮纹是将其变形后形成的纹饰。*\也是一种想象的动物,*\纹均为侧身,有角,一只足,卷着尾巴,大多用于装饰带。兽面纹是古人对兽和神的人形化,企图借助于猛兽的形象来杜撰神灵,神灵又具备有效的感召力,可以集合力量,协助本部族与自然灾害和其他部族抗争。人形和兽面结合起来,形成神灵的图纹,是人类从原始的愚昧状态向文明的过渡。

  到了西周中期,青铜器的纹饰和样式都有所改变。饕餮纹、*\纹逐渐被环形纹、水波纹所代替。器物增加了盖、*W、耳等部位,并在这些部位附加了立体动物形装饰。

  灿烂的青铜艺术,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那些没有人身自由,却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奴隶们创造的,这些种类繁多的纹饰、式样,不仅表现出铸造工匠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而且还反映了当时奴隶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成为历史的见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短暂的狰狞·永恒的神秘——浅析夏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兽面纹
青铜器纹饰的变迁
商周青铜器之饕餮纹饰研究
请您欣赏:古玩青铜器鉴赏大合辑
【文物鉴赏】| 青铜器上繁杂美丽的“纹身”
如何判定青铜器的收藏价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