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沪上传承海派文化的高桥古镇

 

沪上传承海派文化的

 

 

高桥古镇


 
 
 
 
 
在上海这个大都市的东侧,沿黄浦江至东海一侧有一座近千年的文化古镇。高桥镇的先人们,在此依水而居,临河建街,使得高桥成为一个江南水乡古镇。高桥镇临江濒海,三面是水,扼长江和黄浦江之咽喉,历来为军事要地,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浓厚的江海文化。高桥做为滨海重镇,上海开埠后,由于邻近市区,受浓郁的海派文化影响,所以讲,高桥也是海派名镇。这里走出三位在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即上海开埠后的首任市长李书平;较早接受西学的科学家、军事家孙元化;江湖大佬杜月笙;海派画家钱慧安。
【01】▲这是一张由丝绸制作的结婚证书,于一九五一年颁发。证书上你可以发现一个秘密,历史上上海市和川沙县(现浦东新区部分)的行政区划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竟是江苏省的辖区。
【02】▲与不少江南水乡古镇相比,眼前的高桥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见了类似周庄、锦溪、乌镇、朱家角、新场等保留较完整、水乡韵味浓郁的自然风貌,也损失了不少富含历史人文价值的名胜古迹,但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高桥不仅拥有江海交汇、三水合一的独特风光,更有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中长期受多重文明阳光沐浴而生成的、别具一格,海纳百川而就的中西合璧江海文化特色,这就是高桥古镇的耀眼之处。 
【03】▲做为入海口的海派名镇,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行列中,万里长江口的千年古镇高桥,魅力自然是最具特色的。文人政商们在谈论高桥时喜用水乡古镇、滨海重镇和海派名镇加以概括,十分精道适宜。 

【04】▲高桥镇老街,有多座百年富家大宅,保存完好,没有很明显的颓败现象。现在稍经修理,多辟为历史陈列室和文化活动场所。有些宅院完整地保存着清末民初的家庭生活方式和农耕用具,都是原汁原味。


【05】▲至今仍雄据在上海滩的23幢精美的高楼大厦中有三分之一是由高桥的建筑工匠建造的。另外,高桥的营造商和建筑文化的许多著名高楼、厂房、花园别墅和桥梁。还有那作为上海地标性建筑的石库门住房也留下了高桥人创建的烙印。就是五十年代首都的十大建筑也凝固着高桥人的智慧。


【06】▲万里长江口,千年高桥镇。如今的高桥镇已经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殊荣。



【07】▲年逾九十的杨延槱老人是高桥人,很健谈。聊到开心处,把自己的摇篮照拿出来让我欣赏,还一个劲的说不好意思......!离开他家时,老人懦懦的说:政府要搞经济建设、要发展,古镇的改造也要与时俱进,不能让一个九十岁的老人天天涮马桶吧!听罢此言,我与杨老先生目光久久对视着,心如刀割。

【08】▲浦东的泥刀曾名扬上海滩,它是浦东建筑工匠在上海开埠后学习西方建筑技术,迅速掌握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的见证。高桥的建筑工匠曾是浦东帮建筑工匠的生力军。也是五十年代首都十大建筑中不可小视的主力。“三刀一针(泥刀、菜刀、剪刀和绣花针)做为高桥著名传统技能保持至今

【09】▲现在的年青一代如果不了解一百年前上海富裕人家如何生活,不妨到高桥镇访古寻踪,以增见识。

【10】▲高桥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景观。高桥文物古迹众多,宋有黄俣墓、顺济庵、法昌寺,明有永乐御碑、老宝山城及双孝坊。


【11】▲据老人讲:门眉上砖雕字是“文革”时敲掉的,很少有的,可惜了!


【12】▲这种古老的加固方法,在南方的建筑中常见。



【13】▲晾衣架上的竹夹都用过吧,这里的人们仍没有舍弃。

 


【14】▲高桥的本帮菜,服装业也曾独领风骚,名闻遐迩。



【15】▲绒绣起源与欧洲,上世纪初其传入中国,传到上海高桥。经过工艺师的改革,高桥的绒绣吸收中国民间刺绣的精华,演变成中西合璧、独树一帜的新工艺品而享誉国内外,现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16】▲高桥是浦东三刀一针(泥瓦刀、菜刀、剪刀、绣花针)的发祥地。



【17】▲颇具特色的民居建筑,保存完好的古树、古井,永乐御碑、老宝山遗址等文化古迹依然随处可见。

【18】▲这扇门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19】▲浦东同乡会首任会长李评书、海上画派宗师钱惠安等出自高桥的文化、商界、政界名人数不胜数。


【20】▲新老交替.



【21】▲历史的积淀。

 

【22】▲观高桥,又古又新。古则有近千年历史,既有古堡城池,又是军事重镇,商贾繁荣,人口稠密,舟楫通海,文星照地;今则大道流车,高楼插云,外高桥保税区就在海边,船进船出,吞金泻银,是上海的外贸大港,不再是几百年前的小镇。



【23】▲高桥绒绣、高桥松饼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为古镇高桥增辉不少。


【24】▲经年累月,普通人家的生活起居,依然保持着质朴的模样。



【25】▲堆放的大缸,算不上文物,可在公租房的过道仍要占据一席之地。

 


【26】▲这是我见过最简单实用的挂架。



【27】▲过道的顶上的竹竿一尘不染,知道它做什么的吗?



【28】▲弄堂间堆放的晒架和脚踏车(上海时至今日仍这样称自行车为脚踏车)


【29】▲松饼既是高桥的特产,又是高桥人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那香甜可口的豆沙馅儿,那松脆的皮儿,让人一尝就会赞不绝口,啧啧称道。


【30】▲拥有870多年历史的高桥古镇,因文化底蕴深厚、极具特色的古建筑、独具一格的历史人物,名胜古迹和名宅故居拥有量分别占浦东新区的33%和40%等特色,被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正式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31】▲保存一个典型而又完整的古镇形态,这是发展的基础,依托古镇保护,改善古镇居民的生活条件,实现现代生活舒适的品质保障,这也是古镇生命力得以延续的重要前提。


【32】▲城市像一本书,建筑是字,街道是句,街区是章节,绿地公园是插图,阅读他们,人们可以见到现在,发现过去,展望未来。未来的高桥就如同一本厚重的书,记载着前人的思想与智慧,展示着独有的气质和内涵,体现着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33】▲明清时代,近吴淞口的黄浦江上既无桥梁也无隧道,浦西浦东全靠船只摆渡。浦西的渡口在?藻浜,浦东的渡口在张家浜。高桥镇内小河上的木桥和石桥早已有之。传说因石桥为高姓人家所造,人们就称为高桥,以后建镇,也就叫高桥镇。别看高桥地僻,却出过许多人才。元朝海上漕运的开创者张蠧生于高桥的粮巷村,抗清名将孙元化世居何家弄,辛亥革命元勋李平书生于李家桥,承担建造杨树浦发电厂,俄罗斯驻沪领事馆、外白渡桥、新闻报馆等著名建筑物的大营造商周瑞庭生于周家浜。自宋至清七百年间,高桥地区出了十一名进士,举人、贡生更不胜枚举,可见高桥真乃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



【3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高桥这块风水宝地上,走出了曾任上海市第一任
市长的李平书;以一生诠释冒险家的乐园的海上闻人杜月笙;较早接受西学的科学家、军事家孙元化;受著名画家程十发题词海派源流的海上画派宗师钱惠安……

高桥镇不但重视经济发展,还十分重视文化建设,深宅大院的改造和办展,就是为了继往开来,延续千年文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年遗珠”再现海派风情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高桥镇概览
【上海纪行】高桥古镇
万里长江口,千年高桥镇
号称“万里长江第一镇”,这座古镇冷门原生态,10大景点免费开放
【寻味上海古镇】底蕴深厚,魅力独特,“万里长江口 千年高桥镇”等你来发现
【探访上海_历史篇】——高桥老街中的那份休闲和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