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年遗珠”再现海派风情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高桥镇概览
“千年遗珠”再现海派风情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高桥镇概览
高桥历史陈列馆
高桥绒绣作品《上海夜景》引人观赏。
张弦/摄  高桥绒绣馆
沧桑之变的滨海水乡  高桥镇位于浦东新区北部,处于万里长江、黄浦江和东海的交汇处,三面环水,唐代成陆,至今已880年,素有“万里长江口,千年高桥镇”之美誉。据1963年高桥出土的黄俣墓志铭记载,高桥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   高桥的行政建置始于宋代,名为临江乡。宋元时期,高桥盐业兴盛。明代洪武年间设立清浦旱寨,永乐十年设宝山所,历来是海防重地。元代高桥人张瑄首创大规模海上漕运,此后,高桥地区百舸争流、近海贸易日趋发达。经过宋元的开发,高桥到明清已成为棉纺织和商业发达的江南集镇。明嘉靖年间,沿着“丁”字形两条河和东、西、北三条傍河而建的对面长街,成为今日高桥镇。   浦东开发开放20年来,高桥镇经历两次区划调整,由原外高桥镇、高桥镇、凌桥镇三镇撤并而成,镇域总面积38.73平方公里,总人口18.76万。它是“一城九镇”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上海市批准的第一批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   海派之风的江南古镇   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幻,高桥古镇依然保存了众多风貌独特的名宅故居、古桥、园林及河网水道,体现“因河而生”的功能特色,“因桥而名”的命名特色以及“丁字河、丁字街”的整体格局,具有明清时期水乡城镇整体风貌特征。   界河高桥港和清浦港交汇形成“丁”字型河道布局,临河分布着西街、东街、北街等三条老街,构成“丁”字型骨架。传统街巷景观多变,建筑类型丰富,传统建筑与中西合璧的海派民居融为一体,整个空间格局和肌理在统一协调中富有变化。   高桥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现有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浦东新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区级登记不可移动文物5处,区预保留优秀历史建筑60处,镇区内历史建筑密布,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另有国家级和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名胜古迹和名宅故居拥有量在新区各街镇中名列前茅。   高桥出“高人”。上海民政总长李平书就生于浦东高桥镇小浜路李家桥,曾任上海民政总长,一手创办了自来水厂、发电厂,并在上海办学、首开女子中西医学堂,创建“浦东同乡会”。上海人感恩于他,塑制的铜像,曾屹立于城隍庙湖心亭畔。海上闻人杜月笙儿时曾是高桥镇杜家宅里出生的苦孩子、穷孩子,父母早亡,吃着“百家饭”长大。成年后,他是叱咤上海滩的风云人物,却从未忘记故乡人的情谊:他在高桥办学、兴医、做慈善,并建造了规模盛大的杜家祠堂。画坛“海派源流”钱慧安也是高桥人,程十发称他为“海派源流”,可惜无数大作毁于日军侵华战火。一百年前他就创办了“豫园书画善会”,吸引画家200余人共同以书画义卖慈善济世,开书画慈善之先例。   高桥有“高宇”。高桥是浦东“三刀一针”(泥刀、菜刀、剪刀、绣花针)的发祥地。高桥“泥刀”红遍上海,名扬世界,被誉为“营造之乡”。放眼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有三分之一是高桥人所建,曾经的“上海第一高度”国际饭店、上海代表性建筑的外白渡桥,都凝聚了高桥人的智慧和心血。上海滩经典建筑石库门的创造者,也有高桥人。受上海海派文化影响,高桥在清末民初建造了众多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高桥建筑工艺精美、特色鲜明,“瓶升三戟”地坪雕刻的图样、工艺细腻的木雕、地域特色的贝壳窗、中西合璧的仪门等,都是高桥建筑的精华。   如今,高桥老街上依然可以找到这些精美老宅。精雕细琢的敬业堂采用大量的徽式雕刻装饰,是一所保存完好的古宅院;傍水宅第仰贤堂造型别致,是典型的海派风格;古色古香的黄氏民宅给人以庄重、淡雅和恬静之美;由“石库门大王”钟惠山所建的钟家祠堂占地十亩,五开间四进深,建材用料讲究;恢宏大气的钟氏民宅是海派营造代表人物钟惠山的宅第,占地三亩,砖墙立柱,抬梁式混合结构,好一座中西合璧的合院式大宅。   高桥传“高艺”。松软香醇的高桥松饼,飘香十里淮海路,曾是老上海深刻的集体记忆。建国后,高桥镇上经营松饼的店家有十多家,其中以周正记、高桥食品公司、王泰和、瞿永泰的经营规模最大,名气最响,出品也最好。如今,这种被誉为“沪郊百宝”之一的百年老字号美食荣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古老的松饼衍生了新的品种,豆沙馅、枣泥陷……却依然保持着纯手工制作的传统技艺。此外,栩栩如生的上海绒绣、入口难忘的本帮菜,都是高桥人的骄傲。   传承文脉责无旁贷   十多年来,在浦东大开发的背景下,高桥镇政府把留住“浦东的根”作为“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断加强文化保护的力度——编制《高桥镇老街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规划》,制定《高桥镇老街保护建设三年行动实施计划》,确定高桥镇的重点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具体保护内容,对古镇、历史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开发利用等多方面做出了保护与管理的详细规定。   镇党委政府还成立了老街保护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组建老街保护顾问团,高桥镇历史文脉传承和保护咨询委员会,老街保护开发公司,形成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社会共建、企业运作的保护管理机制,坚持以“承载历史,传承文脉,改善民生”为宗旨,按照“修旧如旧”的要求,对年久失修的古街、古桥、古居等进行抢救性修复。三年来,新区和高桥镇政府共投入2亿多元用于古镇历史遗存的保护修缮,占村镇建设资金总额的44%。在加大古镇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民俗文化的传承力度的同时,高桥镇也在想办法改善老街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经过多年的修缮,如今的高桥老街已初露迷人风姿:古镇老街沿河而建、弹硌长街商贾云集、古树古宅风貌依旧,“清溪茶馆”、“高桥历史文化陈列馆”、“高桥人家陈列馆”、“高桥绒绣馆”、万寿桥都已修缮完毕,钱慧安纪念馆暨书画院已雏形初具,而前店后工厂的高桥松饼坊、高桥建筑馆、浦东同乡会馆已进入规划阶段,“珠串成玉”的布局形式让老街焕发出新的光彩。高桥镇还对高桥历史文化、文物古迹、名人轶事、民俗风情的发掘、整理和研究,编写了《古镇高桥》系列丛书,并成立上海绒绣传统技艺传习所,恢复老字号,培养营造工匠、传统技艺传承人。千年文脉得到延续,也为老街注入了新的活力。(记者  符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访上海_历史篇】——高桥老街中的那份休闲和艺术
沪上传承海派文化的高桥古镇
万里长江口,千年高桥镇
【上海纪行】高桥古镇
全年免费开放!上海被雪藏的千年古镇,至今很少有人知道……
长江口上的这座千年古镇,藏着众多瑰宝等你来发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