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永立:追寻深度数学课堂

追寻深度数学课堂

           夏永立



深度数学课堂,只是为了和“肤浅课堂”作个切分,并不是要把数学课教深了、教难了,它追求的不是教学过程的“深奥”和“艰深”,反而是一种因深入思考使教学呈现出简单、清晰、明了、生动的课堂特质,从而真正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

一、深度数学课堂的含义

1.深度。一是指深浅的程度,包括向下、向里的距离。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需要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经验、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活动的选择与组织等进行深度分析与把握。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需要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经验、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活动的选择与组织等进行深度分析与把握。二是指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主要是指对所教内容的数学本质的深度理解与把握,并以此为基础建构起较为合理的、深入的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等。

2.深度数学。数学是什么?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数学教育到底要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其实,“深度数学”并不是“高难度数学”,而一定要“深刻而不深奥”,让学生领悟蕴含在数学问题里面的深刻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法,体验数学的价值。

3.深度数学课堂。所谓深度数学课堂,就是教师要通过有深度的教学设计,将数学教学提升到“高阶思维”层面。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有数学思维含量的问题,抛弃僵化的思维定势,允许学生在课堂中生成有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让孩子尝试自己去解决,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帮助。总之,通过深度课堂,最后达到深度数学教学的目的。“深度”课堂是对常态课的一种超越,它一定是有内涵、有冲突、有味道、有实效、有后劲的课堂。

深度数学课堂应该作为日常教学的一种样式、一种风格,或者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和追求,更是一种深刻的教育思想,需要更多的一线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进行不断的解读。



二、深度数学课堂的价值

“小数姓数,小数不小。”从数学教学来看,数学课要让孩子渐渐触及到数学的本质。数学教师一定要有很高的视野,要用哲学的眼光看数学,并且要有深厚的数学素养才能上出有深度的数学课。因此,要做一名数学教学的思想者,专注于课堂,执著地追求高品位的教学。教师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在不断质疑、批判、探究中超越自我,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满足于课堂教学经验的积累,而是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美学的研究成果自觉地运用到数学课堂实践中,使得数学课显得更加的丰满与厚重。

1.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传统课堂教学关注思维所得的产物或结果,只是将这些产物或结果传递给学生,并确保他们能够复制这些产物。“高阶思维”不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态度价值观的建立,强调学生积极吸收课堂“营养”。通过引发学生开展反思、批判、创新等思维活动,让数学思维方式、方法在内心深处“扎根”、“生长”,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力量。由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向知识应用的深度、广度和灵活度扩展,发展了“高阶思维”,真正做到“为学生的深度理解而教”。

2.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品质。由于教师对学生、教材、教学等有较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从而使课堂变得更有内涵、张力和后劲,体现了“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的教学追求。通过深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研究方式等方面都获得提升,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个具有深度课堂教学理念的老师,自然会拥有高贵的学科气质。一个数学老师如果不知道什么是严谨之美,没有抵达过数学思想的丛林,就不会有对数学理性的深刻体验,那么他的数学课就会显得苍白和肤浅,出现数学本质缺失、数学思维含量偏低、学生学习机械被动的现象就不可避免。可见,教师需要有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厚积薄发的教学能力。其实,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本身就是数学,他的全身都会散发出浓浓的“数学味”。



三、深度数学课堂的策略

“深度课堂”不是“精英教师课堂”,而是“日常的课堂”,但又超越日常课堂。“深度课堂”需要教师有精深的学科素养和精湛的教学技艺。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使得“深度课堂”的理念“落地生根”?如何才能使得学生真正进行“深度学习”?由于小学数学是“儿童数学”,其内核不仅是知识的习得和技能的训练,而更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和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深度课堂需要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意味着教学时需要理解与批判、联系与构建、迁移与应用,真正地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做到“深入、深究、深刻、深远”,就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策略一: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真实起点。

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什么并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孩子走进教室,并不是一张白纸。只有读懂学生,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做到扎实高效。因此,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世界。

首先,尊重儿童的思维。“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重视直观操作,让学生“做数学”。离开了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在观察模仿教师的演示中得到,而是在亲自操作实践中产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孩子们经历了“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由于有直观素材的支撑,才能促进孩子们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及推理概括的能力。可见,孩子的手指尖上“跳动”的是智慧。

其次,尊重儿童的经验。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积极主动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建构的过程,如果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社会生活经验、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研究新知,就会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在学习《年、月、日》时,教师可以不断地追问:关于这一知识,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通过自学,你又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太明白的地方?这样,可以真正激活儿童的经验,使得每个学生的经验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实、丰富、修正与发展,从而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再次,尊重儿童的个性。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不应严格划一,更不要为了一味追求“深度课堂”,而脱离了学生的认知实际过分的“拔高”。“严格的不理解不如不严格的理解”,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法叙述数学现象,哪怕认识是不完善的,但毕竟是孩子们自身的体验。在教学中,我们没有必要追求数学概念表述的“尽善尽美”。例如,“面积”这一概念对于孩子来说非常抽象,孩子完全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对面积意义的理解,这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表达方式恰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可见,教学前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为课堂教学“把脉”。

策略二:钻研教材要“深究”,把握数学学科的核心知识。

开车最怕路不熟,教学最怕教材不熟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支点就是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我们要认真研读教材,找寻教材的核心和精髓。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很多,但要弄清其中的核心概念和上位知识,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其在教材中的地位,这样才能把握学科的本质,做到“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在教学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和掌握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得数学知识能够自然“孕育”。

要创建深度数学课堂,如果只是进行针对性的机械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要能够恰如其分地把握每一课时的教学坡度和难度,就要对所任教的整套教材体系烂熟于心,熟悉每个知识板块的结构和系统。教师的脑中只有装着一棵“知识树”,才能结出丰硕的学习之果,让学生品尝到快乐。

策略三:课堂内涵要“深刻”, 提升数学课堂的思维含量。

有教育智慧的人,会把简单的数学知识教得有厚度,会让学生从概念、性质、公式、法则中看到整个学科的魅力。因此,教师要进行“深度开掘”,既要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在横面上得到延展,体现出广阔、开放和丰富;又能在纵向上实现突破,体现出深刻、厚实和优效,从而使得课堂内涵更“深刻”。

首先,要精心设计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难易要适当,过难过深,会使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如果过易过浅,则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教师不仅要设计好的问题,还要启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和方法,从而不断形成学习力。在教学中,特别要重视“大问题”教学,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其次,要适当进行拓展。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就题论题”,而要适当进行拓展,发挥习题潜在的智力因素,才能发挥最佳的课堂效益。可见,要掌握好时机,注意“变式”和“反例”的运用,才能更好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当然,深度数学教学不能等同于“精英教育”,而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真正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要让孩子从小亲近数学,就要让他们远离“繁、难、偏、怪”的数学学习,将有思想深度的数学内容变得容易一些,让孩子能真正品尝到“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

再次,要适时渗透思想。美国数学家斯蒂恩曾说过:“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形,那么,思想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并且能创造性地思索问题的解法”。图示比文字更利于学生看到数,看到运算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可见,在研究数学问题时,由数思形、见形思数、数形结合考虑问题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例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借助小棒、方块图、竖式计数器、人民币图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

策略四:教学效果要“深远”,促进学生终生的持续发展

荣格曾说:“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人格。”可见,数学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要重视把学生当作完整的人,为孩子一生的发展与幸福奠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要教会学生做真人,懂得去伪存真;数学教会学生遵守规则,从而懂得学会自律和自省。我们要用数学学科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得孩子从小就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我们要“立足小学科,做好大教育”,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营造一种“生命在场”的课堂,彰显人的精神力量。



 “数学滚出高考”道出了多少人对数学的痛恨和无奈,只是功利色彩在作怪而已。其实,数学学习一旦使学生感受到思维的乐趣,领悟到了数学知识的丰富、数学方法的精巧、数学思想的博大、数学思考的美妙。那么,它对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一个人长大以后是否在数学领域内学习或工作,其通过数学学习习得的解决问题策略、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及运用工具的能力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可见,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短效”,让学生成为解题的工具和应试的高手,而失去了学习的“后劲儿”,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

在教学中,教师思想的高度、视野的广度、知识的长度、研究的厚度、思考的角度等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深度”。与此同时,因为有这样的“深度”,所以课堂教学显得从容、有内涵、有张力、有后劲。可见,只有教师思考的不断“深入”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有浓郁数学味的“浅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码节选
不经过安静的思考,深度学习何以发生!
让孩子站在舞台的中央——我的教学风格
适度方能有效
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如何聚焦思维发展,打造思维课堂?
一节好课的三个维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