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课研究之“小数的意义教学例谈”20190729

向你介绍我是谁

1

大家好,我是杭州市胜蓝实验小学的张伟明,是朱乐平名师工作站“一课研究”第二十九组的学员,很荣幸在“一课研究”微信平台中与您相遇。

本期内容有哪些

2

听一听小数的意义教学思考

读一读小数的意义教学例谈

想一想趣味数学——燃绳计时

轻轻松松听听书

3

20190729小数的意义教学思考. 来自一课研究 07:42


坚持阅读8分钟

4

(一)以“整体”为入口,

表征小数

      张奠宙教授认为:“引进小数是为了表示小于‘单位1’的量,除0之外,自然数中最小的是1,所以自然数不能表示小于1的量。小数是分母为10,100,1000……的一类特殊分数。小数十进制位值原则记数法,满十进一,但分数不是。”因此做为均分标准的“1”对于认识小数及其意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这个“1”的理解,以及对“1”充分理解后的表征则是走向小数意义的第一步。

       因此笔者认为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认知,激活相关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多次表述中感悟小数的意义,同时辅以面积、线段、数轴等模型多元感知“1”,为抽象出数理意义的“0.1”奠定基础。譬如在抽象与表征0.1时,教师是这样开展教学的:

 片段1: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数,请你大声读一读,说说0.1它具体可以表示什么?

       生:0.1元、米、吨……

       师:0.1元是什么意思呢?

       生:0.1元就是1元的十分之一,是1角。

       师:如果正方形就表示了1元,那么0.1元大概有多大?

       生:大概是整个正方形的 十分之一。

       师: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你心中的0.1元。

        在交流完学生0.1元的不同表征后,教师同时呈现学生的三种表征。

       师:这些图形形状、大小都不一样,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用0.1表示呢?

       生:我们都是把它们平均分成10份,表示了其中的一份,那就是它的,也就是0.1。

  教师先引导学生自主说一说0.1具体可以表示什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接着共同探讨生活经验中熟悉的0.1元,为数学与生活架构了桥梁。同时通过不同的整体(正方形、长方形、线段)下0.1的对比,探寻0.1的共同特征即都是“1”的“1/10”,抽象出数学意义上的0.1,让具象的0.1元转变成了抽象的数0.1,奠定基础从而为感知小数的本质意义,建立小数与整体分数的联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这些模型的堆叠、运用、建构中,图、数学结构、现实生活情境,通过生活语言、图示语言和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小数的内涵进一步丰富。

(二)以“数数”为突破,

展现过程

       华罗庚曾说:“数(shù)源于数(shǔ)。”数(shù)的本质其实是数(shǔ),而数(shǔ)的本质在于计数单位,如整数,我们可以一个一个数,十个十个数,百个百个数,个十百就是计数单位。小数和分数亦是如此,通过数数,展开教学,在序列增加或减少的数数中,凸显计数单位,培养数感,丰富学生数概念,让小数与整数、分数的关系自然求联。

       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关注作为计数单位的0.1及0.01的认识,把小数的意义和对小数的建构建立在数计数单位上来。在表征出0.1后,可以借助于数数巩固对0.1的认识,如在面积模型中从0.4开始数直到整数1,进而验证10个0.1是1,建立“1”与0.1在形上的联系。

       而在本课的难点两位小数的突破上,仍然是以数数为基,在创设了猜猜老师的身高是几米的情境后,具体施教过程如下:

       片段2:

       师:老师的准确身高啊,比1.7米要大,你猜是多少?

       生:1.75米。

       师:1.75米?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生:1米75厘米。

       生:1.72米。

      师:猜对了,你真厉害!1.72,我们来表示表示。

       教师示范,直接加0.1得到1.8。

       师:这样行不行?那怎么办?

       生:这样都是0.1,0.1的增加或减少,我觉得应该把0.1继续平均分。

       学生独立尝试后,展示学生不同层次的表达,将1平均分成100份,将1条平均分成10份。

       师: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为什么都表示1.72米?

       生:都是平均分成了100份,表示了其中的72份。

       师:怎么看出了都平均分成了100份?

       生:先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份,然后再把每一小份都平均分成了10份,10个10份是100份。

       师:你们的意思是说,将第8条平均分成10份,就等于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0份,一份是0.01,表示了一百分之一。

       涂了72份,所以0.72就是表示什么意思? 

       图中的空白部分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0.28,100格少了72格是28格,也就是28个0.01是,也就是0.28。

       师:崔老师比张老师高了0.05米,应该怎么表示呢?

       生:一格是0.01,0.05就是5格,所以应该就是往下数五格。

       师:想象一下有多高,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小数吗?

       生:1米77厘米;177厘米;1个1米,7个0.1米,7个0.01米……

      师:对的,那我们继续数(1.79增加0.01)现在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8或1.80。

      师:这下有意思了,为什么你们说1.8对,1.80也对?

      生:0.8是把1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8份,0.80是把1平均分成100份,表示其中的80份,表示的东西都是一样多的。

       引导学生在逐步逼近教师身高的情境中,自然突破对两位小数的认知。在身高数0.01,0.01的增加中深刻认识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在数到相同的数1.77时感知一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的区别,在数到1.80时体会一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的联系,在讨论、比较、思考一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的联系与区别中逐渐明晰它们的本质。数数这一教学内容的实施,为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整数学习经验,并通过迁移、类推到小数这一新内容上来,有效解决学生的实际困惑,进而推理产生三位小数乃至多位小数,建构起小数体系夯实了基础。学生在数数中所经历的十等分、百等分及计数单位累加的过程,深化了小数意义的认知,形成对计数单位、数位等抽象意义更深刻的、个性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以“分割”为深化,

促进内化

       英国沃瑞克大学的韬儿教授等人分析,数概念是一个典型过程性概念,也就是说它既是过程,又是概念。数概念的这种两重性一方面增加了概念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为教学提供了一种层次,使得学生在具体操作的基础上,通过压缩和内化,逐步形成作为对象的概念,并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对于数概念的形成也应遵循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即帮助学生无限分割中逐步建立小数概念,体会小数因测量、分物、计算而产生需要,深度理解小数稠密性,从而促进自身的认知,提升数学思维。

       在前文片段2学生比较了1.8和1.80并认为两个小数表示的大小相同时,教师提问:“那什么时候用一位小数表示,什么时候用两位小数呢?”引导学生思考小数产生其实质是整数不够表示。学生在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现:当整数不够表示时,把整数平均分成十份,每一份是0.1,于是就产生了一位小数,当一位小数不够表示时,就把0.1平均分成十份,每份就是0.01,于是就产生了两位小数。多位小数亦是如此。小数的学习在学生的推理中豁然开朗。在计数单位的呈现上,教师是这样来施教的。

       片段3:

       师:同学们,0.1,0.01,0.001这样的小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小数的计数单位,请仔细观察这些计数单位,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师:你真善于观察总结,给他鼓鼓掌!看!几个0.001就是0.01?几个0.01就是0.1,几个0.1就是1?我们以前还学过整数的计数单位,还记得吗?

       生:1里面有10个0.1,0.1里面有10个0.01,0.01里面有10个0.001;10个1是10,10个10 是100,10个100是1000。

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看!把这些计数单位都放在一起就更清楚了!

  借助面积等模型的十等分再十等分,让学生不断感受细分的过程,逐渐体会两个小数之间还存在着无数个小数。这样的分割操作其实贯穿了全课。学生在不断的分一分、画一画、说一说、数一数等活动中发现小数产生的实际需要,体会具体到抽象的理解过程,从而刻画出小数的稠密性。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对于整数、分数自然进行了联系,而数数又很好的弥补了学生意义概念上的缺失,指向于学生对于数的本质理解,打破了学生原有的数的体系,丰富了数系的内涵,而更为关键的是学生习得数产生的基本活动经验,为后续新的数的学习埋下了种子。

(四)以“文化”厚实,

培育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可见,数学、文化、素养本身就可以进行有机结合。一节好的数学课给予学生的绝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适时适度地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亲历数学文化的发展,欣赏数学文化的智慧,是提升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数学的课堂里,以文化人,用文化来培育人,让素养得以真正发生,是《小数意义》这一课所期望达成的另一高度。

       在前文片段3学生抽象推理出计数单位后,感受到小数的稠密性后,教师引用了刘徽在《九章算术》中的一段话“微数无名者以为分子,其一退以十为母,其再退以百为母,退之弥下,其分弥细……”让学生品味历史,感受文化,感悟小数的本质。在课的最后,教师设计了一条0-1的数轴,让学生来猜数。

       片段4:

       师:老师心里想了一个小数,想不想知道它是多少?它比0.6大。

       生:可能是0.7、0.8、0.9…

       师:它又比0.8小。

       生:0.7

       师:你们确定吗?

       生:不对还有很多种可能。

       师:你的意思是?

       生:可以把0.1平均10份,100份,1000份。。。

       师:是的,在0.6到0.8之间还有非常非常多的数呢!再给你们一点提示,这是一个三位小数,它的前两位是0.61。那你觉得这个数会是多少呢?

       生:0.611、0.612……

       师:对,这个数就0.618,知道该怎么在数轴上表示吗?

       生:把0.61和0.62平均分成10份,找到其中的8份,就是0.618.

       师:关于0.618,你知道些什么?

       生:略

       师:0.618也叫黄金分割率,这个小数有神奇的魔力,例如人的肚脐位于身长的0.618处;咽喉位于肚脐与头顶长度的0.618处等等,更多内容请同学们上网搜索相关内容。

让学生数线的无限逼近中实现对小数意义的深度抽象,推理出数轴上的点是稠密的,并且是连续的,任意两个无限接近的点之间的线段仍然可以不断地细分,从而继续产生无数个点的特性,与此对应小数也是无穷无尽的,从而建构起对小数本质意义的理解。在数学素养诸如抽象、推理、建模等落地的同时,更为关键的是学生在0.618这个古老分割率上得到了文化上的一点点培育。

本文的部分观点发表于《小学数学教学月刊》201903期《数与源于数,意义始于表征—基于前测定位下“小数意义”一课教学思考》

趣味数学——燃绳计时

5

燃绳计时

      一根绳子,从一端开始燃烧,烧完需要1小时。现在你需要在不看表的情况下,仅借助这根绳子和一盒火柴测量出半小时的时间。

       你可能认为这很容易,你只要在绳子中间做个标记,然后测量出这根绳子燃烧完一半所用的时间就行了。然而不幸的是,这根绳子并不均匀,有些地方比较粗,有些地方却很细,因此这根绳子不同地方的燃烧率不同。也许其中一半绳子燃烧完仅需5分钟,而另一半燃烧完却需要55分钟。

       面对这种情况,似乎想利用上面的绳子准确测出30分钟时间根本不可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你知道怎样可以准确测出30分钟吗?

答案:同时从绳子的两头一起点火

你若盛开 蝴蝶自来

审核人:徐大彬  彭应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小数的意义”教学实践与思考
小数重在“十进”而不是“分数”
小学_数学_人教版_四年级下_四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_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五上数学每日一练:小数乘整数的小数乘法练习题及答案_2020年单选题版.pdf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学期《小数的意义(三)(1)》教案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