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湿热体质的针灸穴位
http://m.blog.sina.com.cn/s/blog_69ea92ab0100mq69.html?sudaref=www.baidu.com#page=4
湿热体质的针灸穴位
湿热体质的人,需要化痰祛湿。具有化痰祛湿作用的穴位中,最常用的是肺俞、八髎、中脘、足三里、阴陵泉。
湿热体质偏于湿热内蕴,表现为痤疮、口臭的可以选用肺俞穴。肺俞穴中的肺就是指的肺脏,俞就是输的意思。所以,肺俞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指肺脏的湿热水汽由此外输膀胱经。肺俞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对清肺经的湿热疗效显著。操作时,用食、中二指端在穴上按揉,约揉15-30次,用两手大拇指腹自肺俞穴沿肩胛骨后缘向下分推,约分推30-50次。
八髎穴在骶椎上,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八髎穴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5分钟,对于湿热体质偏于湿热下注的人比较适合。
中脘、足三里可以和胃健脾,促进脾胃运化水湿,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也可以健脾除湿。这三个穴位也都比较适合湿热体质的人进行按摩。
苦寒的药容易伤及脾阳,阻碍脾运化水湿,这样反而会加重湿的情况。所以虽说苦能燥湿,寒能清热,但湿热体质不可蛮用寒凉,否则伤脾助湿,血凝留止。我们在调整体质的用药过程中,在清泄之中佐以辛温之品,目的在于温脾行气,脾温则流通,气行血行,而无留滞之弊。
丰隆、三阴交、内庭、足三里
如果拔火罐,可以选择丰隆、中脘
内庭、三阴交、丰隆、足三里、阴陵泉,这样的顺序
脾经湿热背部的主要穴位为:大椎、大杼、膏肓腧、大肠腧、三焦腧。
大椎:位于督脉上。为治疗痘痘、泄热的重要穴位。在后中正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取穴就是低头摸后颈,能摸到很多突起。大椎为一个最高的骨性突起,且突起可随颈部活动。刮痧2分钟,力度稍重。
大杼:膀胱经。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膏肓腧:膀胱经。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三焦腧:膀胱经。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肠腧:膀胱经。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腰部最细的地方对应的是第二腰椎,然后以此类推)
去湿要穴“曲泉”与“阴陵泉”,
曲泉-曲泉
屈膝时,当膝内侧横纹端上方凹陷中。
取屈膝位向膕窝方向直刺1~1.5寸,如觉针下有搏动感时,应停止刺入,以免损伤动脉。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4.足太阴脾经(左右共四十二穴)
穴歌:
二十一穴脾中州 隐白在足大指头 大都太白公孙盛
商丘三阴交可求 漏谷地机阴陵穴 血海箕门冲门开
府舍腹结大横排 腹哀食窦连天溪 胸乡周荣大包随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隐白,终于大包。
脉起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胻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侠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别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少血多气,巳时气血注此。
足太阴脾经少气多血
脾腧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中的穴位,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脾腧穴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你们看,脾是脾脏,这说明这个穴位一定与脾脏有很大关系,一个与脾有很大关系的穴位为什么会跑到膀胱经上去了呢?如果我们弄懂了“腧”字的含义,也就明白了,“腧”通“输”,意思就是运送。“脾腧”的意思就是将脾脏湿热之气向外输送入膀胱经。膀胱经就像汽车的散热器,人体内的外散之热沿着它上行,冷降之液顺着它下行。人感冒发热了,多喝水多排尿,就会好起来,其原因就是体内之热顺着膀胱经散了出去。
“脾腧穴”是专门负责外散脾脏湿热之气的。下文我们要说脾有四怕,怕湿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脾脏中的湿热之气散不出去,脾的功能就会受损,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一受损,气血就会虚弱。所以,脾腧穴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补气穴位之一。
(新浪博客提示:此博文已经过自动调整,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标签: 健康
阅读:2,654 转载:18 喜欢:1 收藏:1
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脾俞穴_穴位查询
【每日一穴】脾俞穴:外散脾脏之热
意舍穴
针灸处方及腧穴学歌诀
针灸腧穴歌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
最强针灸腧穴穴位速记歌诀汇总四总穴歌肚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