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知道怎么鉴赏园林之美吗?
 1、 观,从知觉形成辨识园林

  审美知觉的形成是审美活动的最初形式。园林诸要素的形式美,如造形布局、色彩、线条、音响、光影等等,影响视觉和听觉感官通过神经系统把神经刺激传给大脑,引起人们生理、心理上的愉悦感。

  园林创作首先是以亭台楼阁、树林花草等特殊的感性形象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的,因此,欣赏园林艺术也首先要有充分的感性认识。人们对艺术品的欣赏,总是从对艺术品的感性直观开始的。“观”,作为欣赏园林的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欣赏主体对园林中感性存在的整体直观(或直觉)把握。园林主要是一种视觉艺术,园林中的建筑小品、假山叠石、花草树木均是具体实在的审美要素,因此,欣赏园林时主要需要人们的视觉参与。但是园林艺术又不单是一种视觉艺术,而且还涉及到听觉、嗅觉等感官。

  中国对于园林的审美理想,有一种传统的提法,希望达到“鸟语花香”的境界。欣赏园林中的这种“鸟语”与“花香”,就分别要求游客听觉和嗅觉器官的参与。诚然.园林中的听觉美,不仅仅是“鸟语”,还有风、雨、泉水的声音。例如,苏州拙政园中的听雨轩,就是借雨打芭蕉而产生的声响效果来渲染雨景气氛的。又如留听阁,也是以观赏雨景为主,取意于“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承德离宫中的“万壑松风”建筑群,也是借风掠松林发出的涛声而得名的。在现代园林中,还将音乐与叠石、喷泉结合起来,形成所谓的“音乐喷泉”(国内已较多应用)和“岩石音乐”,将音乐艺术同化为造园艺术的组成因子之一。园林中以嗅觉为主的园景更多。例如苏州留园中的“闻木樨香”;拙政国中的“雪香云蔚”和“远香溢清”(远香堂)等景观,无非都是借桂花、梅花、荷花等的香气袭人而得名的。可见园林欣赏的 “观”,其实是一种综合性的感知。

  园林不像盆景那样,可以卧以游之.而是具有一定范围的现实境域,特别是对于那些较大面积的园林,游人不可能固定在一个视点上就将满园景色尽收眼底。而必须身入园中,或廊引入随、步移景换、或驻足凝神、观赏园景。一般来说,在造园时就已考虑到这一点,开辟园路曲径,布置亭台廊榭,就是为了引导游客观赏。园林是一个多维空间,立体风景,因此,对于园中纵向景观,观赏时还往往有俯、仰之别。至于四时季相、阴暗雪雨,更需时时探访,方得佳境。
 2、品 ,提升园林审美享受

  在审美知觉初步形成的基础上,即愉悦感官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想象和联想等手段,展开思维活动,与客体发生共鸣,产生出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这是一种在对美好景观的感知上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的感觉或感受,它表现为一种满足感、快乐感,达到怡悦性情,表现为人的一切精神力量处于情感高涨的状态之中。

  审美主体认识和把握客体自然美规律时,主体的审美意识与自然美规律产生交融,经过感性和理性统一的复杂心理活动,升华为“物我同化”,“神超理得”的境界,即“心随景化”。自然而然地与景融合,悠然地陶醉于自由自在的审美王国之中。这是一种极其和谐、极其深遽的审美境界。

  “品”是欣赏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素养、思想情感等,运用联想、想像、移情等心理活动,去扩充、丰富园林景象的过程。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性的审美活动。

  在园林欣赏中,联想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它具有生成新形象的功能,从而可以极大地丰富园林景象的美感意义。睹物思情对于常人来说,可借以生情的景物是关键。园林欣赏中的优美联想与想像需要有真正优秀的造园活动来诱发,并作为艺术效果的一种显现而证实艺术创造的价值。因此诱发欣赏者的联想和想像乃是造园者高超技艺的过硬表现,说明他有能力调动欣赏者的积极性来参与艺术美的再创造。

  在园林欣赏中联想,最常出现的是在物与物的相似性的类比中生成形象,在物与事、物与人的接近性联系中深化对象,使景物显不出新的境界和新的意趣。如扬州个园的春山,湖石依门,修竹迎面,石笋参差亭立,构成一幅以粉墙为纸,竹石为图的极其生动的画面。触景生情,点放的峰石仿佛似雨后破土的春笋,使人联想到大地回春,欣欣向荣的景象;再如冬山,造园者大胆选用洁白、通体浑圆的宣石(室石),假山叠至厅南墙北下,给人产生积雪末化的感觉。

  在园林中,园林景物的美固然与其千姿百态的形状、姹紫嫣红的色彩、雄浑的气势和幽深的境界有关,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作为人的某种品格和精神的象征而吸引着人们的。所谓象征.是指某——事物的后面有一个普遍性的思想作为基础。就是说,某一事物如果是一象征性的形象,那么它的意义并不在本身,而在它的后面所隐含着的那个普遍性的思想。然而,就自然物本身的形象而言,它并不包含着抽象的思想,因此,它的象征意义需要经过观赏者的联想活动,才能把它创造出来。可以说,园林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水.只要我们自觉地、积极地发挥联想的功能去进行再创造,差不多都可以成为一个富有深意的象征性形象。特别是中国园林中的山石,它的美是一种含蓄而抽象的美;它等待着欣赏者的情之所寓,它需要人们调动起各自的情感和激发起深层的联想。这样,不仅使园林景象变得更加鲜明生动,而且,亦使它的意义变得更加丰富充实。诚然,赏石文化对于一般人要有一个接受过程,但这并不能影响普通游人发挥想像的自信,像云南路南石林中,阿诗玛等美丽形象,都是由众多游客的联想,贱予了石头生命。

  从某种意义上讲,游客的想像力越丰富,获得的审美意象越深刻,艺术享受就越崇高。对于园林这种极富象征意蕴的艺术,游客要是没有一定的想像力,是难以欣赏到它的韵味的。中国古典美学强调艺术中的“虚境”,强调虚实结合,即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因此造园者在造园布局时,常让幽深的意境半露半含,或是把美好的意境隐藏在一组或一个景色的背后,让游者自己去联想,大领会其深度。白云缭绕、雨雾迷茫、月色朦胧、曲径通幽,取的都是这样的意境。就是在具体的手法上,如建筑与空间、山石与水面,甚至是在布置水面植物,如他中植荷(莲)时,亦通过池中置缸等做法,控制荷(莲)花不过分扩展,能够仿书画之意,留空布白,讲究虚实的对比和结合,真实地反映有生命的世界。

  如果说园林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山石花草等具体可屈的客观物构成了园林中直观实境的话,那么,园林意境便是欣赏者在感官直觉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主观想像.体验到的园林可观内容之外的更为深远的意茵,此为虚实结合之境。由于园林意境是由创作者和欣赏者共同创造的,因此游人才可以凭自己的想像开拓无限的意境,获得极为丰富深邃的美感。
  3、悟,园林美鉴赏的最高境界

  园林欣赏之“观”,是以园林为主,整个心理活动表现为一种相对被动状态;园林欣赏之“品”,以游客为主,整个心理活动表现为一种相对主动状态。园林欣赏达到“品”的阶段,对一般游客来说也就基本结束了,但还不是园林欣赏的最高境界。相对于前两个阶段的“观”和“品”,园林欣赏的第三个阶段可称之为“悟”。如果说园林欣赏中的“观”和“品”,是感知、是想像、是体验、是移情,是欣赏者神游于园林景象中达到物我同一的境地,那么,欣赏中的“悟”。则是理解、是思索、足领悟,是一种回忆、一种探求,在品味、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哲学思考,以获得对园林意义深层的理性把握。

  在欣赏园林过程中出现“悟”的阶段,亦是由园林艺术本身所次定的。园林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自然,但归根结底还是人创造的,所以人的思想,特别是人对自然的态度便很自然地反映于园林样式上,园林与其他艺术一样均要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内容,表现造园者的哲学思想和人生哲理。也就是说,在优美的园林景色、深远的艺术境界的深处,还蕴藏着内在理性。理性的内涵可以通过欣赏者在对整个园林世界品味、体验基础上的哲学思考中而得到领悟。

  中国园林就是这样小中见大,把外界大自然的景色引到游赏者面前,使游客从小空间进到大中间,突破有限,通向无限。   
  园林欣赏过程,分为观、品、悟三个阶段。可在具体的欣赏活动中,二者的区别并不会这样明显,而也有可能是边观边品边悟,三者合一的。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随着审美经验的积累,审美能力也会逐步提高,对于园林,人们只有在游览、欣赏的实践基础上,才能体会、把握其游赏过程和规律,获得更多的艺术享受。

  园林欣赏的效果是园林与游人双向交会的结果。园林本身的优劣是前提条件,欣赏者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趣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欣赏的效果。优秀的园林,陈从周先生说得好,“风景洵美.固然是重要的原因,但还有个重要因素,即其中有文化,有历史。”对于这样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需要游赏者本身调动各种文化知识和经验,将其与园林中的个别风景或整体构思相联系,才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园林的意味。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怎能领略园林的真趣?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掌握必要的园林知识,甚至了解造园的过程和技巧,对提高自己的园林欣赏水平是大有帮助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盆景艺术鉴赏的特点
一-意境之说
如何能拍出江南园林之美?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题及答案(5)成人高考
蚂蚁资讯文章之第七章 中国盆景艺术鉴赏
艺术概论新编学习指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