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往来于那山那水

往来于那山那水

2014622日)

 

三年前,经朋友推荐,大多每周会安排一个休息日的早晨,与爱人一起去苏州西郊,登木渎的灵岩山,逛胥口的书画街。灵岩山早上8点前从正山门进是不收费的,超过8点需经后山门出,正山门与后山门之间相距 一公里左右,进出比较方便。每次早晨7点我们从苏州城区出发,开车约15分钟到木渎灵岩山的正山门,从正山门上山,由后山门下山。下山后,再沿孙武路西行约5公里便到太湖之畔的“中国书画之乡”胥口。

坚持至今,继而喜欢。不只是因为登山健身和看画学画的收获颇多,还有那些山连湖畔的旖旎风光,以及灵岩山和书画街的古韵今风。所有这些,都让人回味无穷、心生向往。

灵岩山位于吴中区木渎镇,原名砚石山。据《姑苏台悲歌》记载,“原是阖闾离宫,经夫差增建馆娃阁、响廊、琴台等处”。灵岩山上有座灵岩寺,建寺之前就是吴王离宫,即馆娃宫。灵岩寺始建于萧梁时,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从上世纪20年代起,灵岩寺进入鼎盛时期,香火旺盛,驰名中外。记得,灵岩寺有个当家大和尚叫明学法师,曾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明代散文家、古文家归有光(苏州昆山人)在《吴山图记》中曾这样记载:“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确实如此,灵岩山宝物甚多。灵岩寺内,据说藏经阁里藏有血经,还有明代“吴门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八大山人朱耷等名人的书画真迹。灵岩山上,有吴王井、西施洞、玩月池等历史遗存。至今,朝佛的信徒,慕名的游人,络绎不绝。

灵岩山海拔只有180多米,比较平缓,但在吴中平坦的大地上,显得尤为突出,并且树木葱郁,山石多姿,又靠近城区,到此登山健身的人比较多。沿前山门的石阶路,穿过山门,经灵岩寺,可直达山顶。登顶远眺,繁华而古朴的“吴中第一镇”木渎古镇就在脚下,尽收眼底。

相传,春秋末年,越王为诱使吴王夫差建馆筑宫而大献神木,“三年聚材”,砚石山前的河流被神木堵塞,河水断流,因“积木塞渎”,于北宋年间木渎正式得名。可想而知,当年越王勾践用心之深,卧薪尝胆,殚精竭虑,先贡西施以损其心志,再献神木以耗其国力,步步为营,吴王岂有不败之理?真可谓,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爱拼才能赢。

木渎名胜古迹遍布,有严家花园、古松园、榜眼府第等古典园林多处。那里,曾经名家高手较多,如泥塑名家袁遇昌、银器高手朱碧山、琢玉名家陆子冈、苏绣高手沈寿等都在此留下了许多佳话。如今,木渎的澄泥砚、书画、石雕等也是驰誉海内外。

灵岩山的后山是一处很自然的树山风光,没有石阶,也没有人造景点,只有名目众多的杂树和蜿蜒偶陡的土路,很适合登山健身。并且,又与天平山、白马涧等诸岭陇接丘连,还与太湖、香山、胥江等朦胧相望,四周翠色连绵,是亲近自然、观景养生的好去处。登灵岩山,一般用时约45分钟。有时,也会像其他道友那样,在山顶找个空旷僻静处,练练太极,轻松身心,也很惬意。尽管近期午夜后观看巴西世界杯比赛正流行,今天早晨还有零星小雨,但登山健身的人仍然较多。

从灵岩山的后山门出发去胥口镇,就会经过由木渎老街迁来的石家饭店,定会惦记那老字号的招牌菜“巴肺汤”,还会听到与近代书法家于右任相关的故事。

巴鱼学名“弓斑东方豚”,产于太湖,因鱼背有花斑又名“斑鱼”,似若小河豚。此鱼靠鳃呼吸,是没有肺的,其肝大如肺。巴肺汤,其实是用巴鱼肝炖的汤,陕西的于右任误听成“肺”。1928年秋,于右任欲在光福的邓尉山香雪海觅地葬妻,一天他与友人沿太湖水路而行,边赏桂花边择坟地,船至灵岩山下的木渎时已是饥肠辘辘,便来到创始于清代乾隆年间的石家饭店用餐。味道鲜美的“巴肺汤”令于右任赞不绝口,随即在饭店墙上所挂的旧年画上兴诗一首:“老桂花开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旁。归舟木渎犹堪记,多谢石家巴肺汤。”此事经媒体宣传,家喻户晓,食客纷至沓来。隐居藏书小王山的名士李根源为此题写了“巴肺汤馆”匾额,于右任又题写了“名满江南”四个大字,因而使这道木渎苏帮乡土菜成为远近闻名的名菜。每年清明时节,尤其是上海等地上了点年纪的食客会慕名而来,品尝石家饭店的“巴肺汤”和那些地道的苏帮菜,寻找那挥之不去的记忆。

由石家饭店沿孙武路西行望去,左前方影影绰绰隆起的一座深灰色山影便是清明山,胥山在其深处,右前方与之对峙的是香山。据《吴录》记载:“吴王杀子胥,投之于江,吴人立祠于江上,因名胥山”;《吴郡志》曾记载:“吴王种香于此山,遣美人采香焉。傍有山,溪名采香径”。在胥山与香山之间便是吴中区的胥口古镇。历史同样赋予胥口古镇深远而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苏州史上的三大名人――阖闾、伍子胥、孙武都与胥口结下了不解之缘。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避乱吴国时结识了吴公子光,并助其建立王位,史称“吴王阖闾”。伍子胥以其雄才大略,深得阖闾器重。伍子胥又谏阖闾“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革”,并“相土尝水”,选定苏州古城址。后又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称霸一时。但,夫差继位后,听信谗言,于公元前484年赐伍子胥自刎,并投尸于江,其尸沿江漂流至现在的胥口。当地的吴人为纪念这位忠臣,不仅把当地更名为胥口,把附近小山命名为胥山,还相继建起了子胥墓和胥王庙,又把由伍子胥率众开挖的江南第一运河命名为胥江。可见,胥口是个有情有义的好地方。

“兵圣”孙武也曾隐居胥口附近的穹窿山,其《孙子兵法》13篇就完稿于此,后经伍子胥举荐,拜为吴国大将。胥口西侧的蒋墩还有一教场山,史传,是当年孙武操练和吴王拜将的地方。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大概受青山秀水的润泽,胥口曾诞生过许多丹青好手。与“画圣”吴道子齐名的唐代“塑圣”杨惠之就诞生于胥口,他把当时的山水画与人物画巧妙融合于雕塑之中,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明代书画大师董其昌先后10余年寄居胥口的渔洋山,秀美的太湖山水滋润了一代宗师。从唐代开始,书画艺术在胥口代代相传,绵延不断。据《香山水志》记载,书画名家华再锋、朱鹏、朱智,微雕家徐鸿等,皆长于或居于胥口。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书画蔚然成风,还走进了胥口的农民家庭,成就了“胥口农民画”,成为艺术大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即使在当今胥口的农村,家中仍有挂置字画的习俗,并以拥有名家字画为自豪。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大概受历史传承的熏陶,胥口还诞生过许多艺术巨匠。北京故宫就是由“香山帮”鼻祖、建筑艺术大师蒯祥营造。现在胥口建有蒯祥墓园,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蒯祥后,香山工匠形成了一个融木作、水作、雕刻、彩绘等于一体的建筑群体,人称“香山帮”。近现代,“香山帮”工匠不仅把传统的建筑工艺(古建艺术)带到了全国,还带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同样的景致,多样的感受。往来于木渎与胥口,仿佛穿越在前世今生,那里的山山水水诉说着古往今来,让思绪在历史的长河中徜徉,让心情在故事里平静,让梦想在岁月中放飞。乐人慈悲,乐己智慧。木渎、胥口的那山那水,真让人乐此不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胥口镇
吴越争霸中的木渎灵岩山麓:历史与传说
【古文探奇】游姑苏台记-宋荦
风土识小|“香山帮”之思
开心到模糊!刚刚苏州换乘王5号线正式开启试运营,我上班通勤缩短一个半小时
2022-08【姑苏繁华图】特种邮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