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阳曲骑行棘针沟(菩萨寺)、东南洼(郭氏纪念馆)、小泉沟村(观音寺)、大泉沟(永泉寨)、大盂(铁锚寺)、南高庄(三和长屏、文殊寺)、景庄(抚定寺)、三畛古村落
 
 

阳曲骑行棘针沟(菩萨寺)、东南洼(郭氏纪念馆)、小泉沟村(观音寺)、大泉沟(永泉寨)、大盂(铁锚寺)、南高庄(三和长屏、文殊寺)、景庄(抚定寺)、三畛古村落

    今天约上骑友早8点半出发,沿108国道前往阳曲,继续阳曲骑行。

第一站棘针沟村。村名就让人想象是一个充满荆棘的山村,棘针村是大盂镇的一个建制村,位于大盂镇最南端,总户数217户,总人口556人,全村以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近几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了全村道路硬化。栽种风景树木880余株,实现了主街道绿化。翻修了钟鼓楼、菩萨庙,新建锦绣公园,实现了村容美化新建连接棘针沟村与移民新村环形公路五公里。全体村民正阔步向生活宽裕,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目标迈进。在村中央着落这一座古庙菩萨寺(观音寺),对面是戏台,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阳曲县安生四都棘针沟村彩粧阎罗重修两廊并乐亭碑记》碑,高169厘米,宽87厘米,厚17厘米,现存阳曲县棘针沟村菩萨庙。记载,因不满足于本村菩萨庙 “乐亭之狭隘”,对“乐亭之地基予以展阔”。菩萨寺内一进大院,两侧有偏殿和钟鼓亭。从村东侧绕出,前往小泉沟村,在一三岔口,看到了东南哇村郭氏祠堂纪念馆,于是前往,以前是走得贾城线(杨兴乡),没想到条条道路相通。

棘针村牌楼

村中大街


菩萨寺


寺内主殿
 
寺内古树



菩萨寺戏台





超前的玻璃现代阳光房

寺庙附建公园



站在公园一览老旧院落

第二站东南洼村。太原市阳曲县是郭氏的开宗之地,因历史久远,在加名门旺族,累朝仕宦人物很多,阳曲县仍是郭氏分布较广、发展繁衍的重要县区之一,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资料,阳曲县有姓333个,其中郭姓人口占4875人,为阳曲县一大姓氏家族。阳曲县历代遗留郭氏活动遗迹非常丰富,高村乡北社村的郭家堡,虽然经历数百年的风雨,仍然屹立在村东,刻有郭家堡堡名的明代碑碣仍嵌在堡门上方,村中郭郡马家的倚门、庭院,郡马饮马的马槽等基本保存完好。村北的郡马坟地上部份虽于文革其间损毁,但地下部份保存完好。泥屯白家社郭郡马(配明宁化王第四女)祠堂留下的《明诰封巫乡君郭门朱氏墓志铭》及二幅郭姓神轴至今尚存,阳曲县东南窊村还保存有郭氏宗祠、郭氏谍谱,大盂有郭家庄,高村乡南社郭函被清康熙皇帝敕封为大乘教教宗并赐圣旨、玉印、护教楼,降妖龙爪木制的法板等,现存太原迎泽公园的唱经楼就是朝庭为郭函所建。 

郭子仪的得姓地和祖籍地为阳曲县,由山西最具学述权威的山西省历史文化研究会主编,山西省姓氏研究学专家王振芳所着,山西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山西历史文化丛书·汾阳王郭子仪》撰述最为详实,从其封面的一段文字:身为太原旺族郭氏后裔的郭子仪,凭着高超的武艺、智能的头脑和对唐王室的忠心,几度扶危济困,再造唐朝,勋高一代,被封为汾阳王。不过唐朝的汾阳指的却是今太原阳曲这块地方

在村中骑了一圈,本想寻找一些古院落,但过去的映像现在怎么也找不到了。于是返回去小泉沟村的路。



郭氏纪念馆

纪念馆大门

院内一进院



东南洼村老土院落

第三站小泉沟村:沿着村主街道一路往东,在村中央有座观音庙,对面是座别致的清代戏台(飞云楼)。只能看看外观。



去往小泉沟的路上

小泉沟村门口

街道一棵独特的杨树摆出毕恭毕敬的姿态欢迎大家





飞云楼古戏台

观音庙



第四站大泉沟:小泉沟北紧邻大泉沟,进村往东,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座天主教堂,骑友说此村肯定无庙,应该本村信天主教的,后一打听,东侧还真有以老爷庙,建在一座土梁上,还真像一座城堡,入口为一石券门洞,额扁写着永泉寨,石阶而上,寨子里有些稀奇的洞口,据村民说,寨子底下盘桓着很多地道,通向远山。寨子里的建筑就剩下一座大殿,河对面的戏台(清代),有些残破的土墙,也许是关帝庙的偏殿等,登上最东侧寨墙,一览全村,村东为一望无际的农田。附近院落里几只小狗发现制高点有陌生人,发出各种吠声。往西骑出大泉沟村,过过高速路桥,上108国道,往北,前往大盂镇。



向东的街道

大泉沟教堂

另一条街道



永泉寨(关帝庙)

匾牌

进入大门台阶




东侧寨墙下的进出洞口

寨里的关帝庙

关帝庙戏台

主殿
    

寨门内





主殿
   

重修碑记





东侧高耸的寨墙



站在寨墙一览寨外深沟

东侧沟渠和良田

第五站大盂镇:108国道西侧即为大盂镇,在镇最南端有座关帝庙,镇主街上老商铺依稀可见,问一位老乡,得知铁锚寺在镇最北侧,原建有寺,因供奉铁猫,故名铁猫寺。现寺已废,铁猫为寺之遗物,立于高台,保存完好。铁猫坐南向北,竖立在高2的砖台上。通高1.4,下有铁座,边宽0.6,高0.5,呈六角形,正面有铭文。猫身高0.9,胸围1.4,造型为昂首挺胸,两耳直竖,两目圆睁,前腿垂直,后腿下蹲,威严地注视着前方。据铭文记载,铁猫铸造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铸造工艺精湛高超,日晒雨淋春夏秋冬四百六十多年,外表毫无锈迹,光可照人。据说,寺毁后曾有人为铁猫搭屋,放于屋内,但无几日便出现锈斑,只好拆屋仍置露天筑台上,锈斑即逝,令人惊讶。在铁猫的腹下,有一只正在吮乳的小猫,其形态憨稚可爱,与虎视眈眈的猫母形成鲜明的对比。相传,在很早以前,大盂村北有座老鼠山,出现了一只牛一样大的老鼠精,每日必下出糟害庄稼、牲畜,村民们深受其害,却又无可奈何。一日,来了一位游方道人,听说这一怪事后,出主意说,老鼠天性惧猫,你们不妨铸一铁猫,镇守此地,鼠精就不再敢出来了。说罢,道人绘制了铁猫图一幅。村民们立即集资请技艺高超的铁匠依样炼铸一雄一雌两只铁猫。雄铁猫被道人携去,至今不知流于何处。雌铁猫竖于村外砖台上面对老鼠山。从那以后,老鼠精果然再不敢露面。日子长了,老鼠精连吓带饿,便死在山上了。如今那山上有条尖尖的山梁,便是老鼠精的脊背。此后,铁猫就被作为镇鼠之物,面对老鼠山,永久地竖立于高台上。有几个在太原上学的孩子,正在铁锚寺玩耍,也是个骑行爱好者,对我们的车子左看右看。一副很精通的样子。村出来,继续北行,很快就到了南高庄。



大盂的南段的关帝庙

北侧的铁猫寺

老年公寓和娘娘庙(挂灯笼)



铁锚砖台


   



镇街景

第六站南高庄:南高庄村位于阳曲县政府以北15公里处,大运高速公路大盂出口北1公里处,全村453户,人口1145人,耕地面积6385亩,主导产业以玉米种植为主。在108国道西侧一睹高耸的土墙延伸数百米,一看就是一座村堡,在堡子最北侧有堡门,还是一座瓮城,是太原通往晋北的交通要到,是古时交通驿站,这里曾经三条小河通过,也称河子头,后商贸繁盛取名三和店,南北两侧城门都是二层城楼,南门一侧还有明万历年间重修时的石匾三和长屏“。明代开始发展,在旧城南段又兴起一座新城(下店),原城(上店)。形成一座南北大街贯穿四座城门的现象,现在城中原来的真武庙、观音寺(新修最南门东侧)、文殊寺等庙宇已经破败,记录着历史的变迁。后常患水害改名南高庄。



最南侧的堡门(第一道)

最南门东侧关帝庙

曾经的车马道现在像水渠

主街道





第二道堡门西侧附件院落

第三道堡门(三和长屏)

匾额

第三道堡门北侧



文殊寺(第三道门北外西侧)

戏台

曾经做过学校





新修的大殿
   

碑记                                       

最北侧的堡门



门内街景

门外瓮城



堡墙

 

第七站景庄村:沿108国道往南返回到大盂,再往东去往景庄村,景庄距离阳曲19公里全村共290户、900余人。在村中有座破败的庙宇,为抚定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从村西迁到现址。坐北朝南二进院,先保留过殿和正殿,东西侧殿已不存在,散落着很多砖瓦。过殿为硬山顶,正殿为悬山顶前出廊。明万历二十二年重修碑已经侧倒。我和骑友正在寺前,突然有一人主动前来搭讪,后得知他为本村村长,对村中古迹很感兴趣,主动擦拭碑文,让我们了解,他很希望政府或民间社会力量能帮助他们重修寺庙,村中不富裕,经济能力不能支持这项工程。也许村委会应该多向其它地方取取经,或者先想办法使村子富起来,到时自然经济能力就会提高。我们就一游客,能做的就会在网上呼吁,希望有志之士和企业家多关注。



进村口

抚定寺的残破







第八站三畛村:因为感觉时间还早,路过三畛村,于是额外拐入。这是我第二次前来,上次古村落和古院落的辉煌,的确给人惊讶很震撼。在阳曲县古村路规模和保护完整上实首屈一指的。上次进过一个院子老两口的热情留下美好的记忆,这次很巧,我们进的院子是杜村长的院子,在他的努力下全村十几座古院落联合成立农家乐,可以接待团体和个人游玩的食宿。一到春季,游玩的人增多,他们也开始着手继续完善古院落的休整,随时准备接待来客。村长很热心,给我介绍了很多村中景点,和村子的来历,据说三畛村主要是王赵两家,王家在朝廷曾经出了很多高管,三畛村的王家兄弟老大,老二为阳曲青龙镇王家。现村中很多规模的院子基本上王家的,不过现在外姓也进来不少。村中景点为:真武庙门洞、无梁古戏台、磐石堡、古南石板桥、无梁十字砖窑(9号院)、皇帝御赐碑刻(在村外)、村南的笔峰、砚台等以及很多老院落建筑风格各异。如果要认真观赏一圈,我看也最少需多半天。等下次我还会来。



三畛村街景

真武庙门洞



真武庙

无梁戏台







真武庙内景

站在真武庙俯视戏台和磐石堡

磐石堡大门洞



磐石堡碑记






古南石桥


土夯堡墙(东侧)
   





老院落







杜村长管理的院落







杜村长在劳动着

小道


   

9号院落的古家当                             十字无梁窑洞上层(像地道)


上层窑洞很多农家工具,为农家乐陈设
   

院中移门旁石柱(精美的雕刻)


   



村南侧的笔峰土座


村长名片

返回到太原赵道峪村时,已经8点半

从三畛村7点准时返回,到家9点。全程104公里。每次骑行的很爽。游玩的也很尽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阳曲莎沟砖塔(清)
涉县龙虎乡石泊村小泉沟娲皇宫:15通石碑,建于雍正之前
黄土高原上的非典型村落后沟古村05
郭氏溯源
代郡郭氏
蜚声政坛的河东名门望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