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采薇老师讲古文 | 第二篇 | 介之推不言禄
 

这个寒假,采薇老师给自己班上的学生布置了15篇古文练习。下学期开学,要一篇一篇地讲解。

这15篇古文,不仅是准备高考的好材料,也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体现了老祖宗的智慧,值得仔细品味。

寒假里学生们做作业,采薇老师要备课,以下,是采薇老师的备课实录。

介之推不言禄


先读一遍原文,看看读懂了多少。读不懂?那就跳过去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文章还是这么难,谁写的?

文章选自《左传》,讲介之推,讲晋文公。介之推跟着晋文公在外流亡,历尽磨难。回国后,晋文公酬劳功臣,独独遗漏了他,他对晋文公归国之事有特别的理解,不夸功、不求赏,和老母隐居绵上深山。


介之推?还是介子推?

都对。“之”是姓和名之间的助词,因此,又称作“介推”,也叫介子推。


这个“老板”不上路

采薇老师读第一句“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心里就满不是滋味儿。

“不言禄”,“禄”是啥?禄是古代官员的俸给,有了官职才能有俸禄,所以这里也指官职。介之推作为臣子,不谈钱、不求官,那是人家高风亮节。

可是,“禄亦弗及”,晋文公赏赐的时候没想到他,这就是做国君的不是了。落难时,誓天不相负,过上好日子了,就忘记有功之臣,这就点忘恩负义。


话里有话

采薇老师教学生读书,总是说,如果在经典的文章里,你发现有些话,看似可写可不写,那么要留心了,这恰是我们读书时要多用一些心思的地方。

比方这一句,“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禄亦弗及”看似可写可不写,可是,不能不写。不写就成了“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这着实有点君臣相得的意味——君主不忘患难相随之恩,臣子不居功以自矜。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对于晋文公的做派,作者实在是有点瞧不上的,所以,一定要写上“禄亦弗及”,这一句,暗含着作者的态度和立场。


说说晋文公

晋侯,即晋文公重耳,“春秋五霸”之一,开创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但是,在重耳成为晋文公之前,晋国发生内乱,他经历了长达十九年的逃亡生涯。看图。

在漫长的流亡岁月中,他从公子变为四处流窜的流浪汉,备尝险阻艰难。好在有一些人始终追随左右,其中就有介之推。

有个传说,说有一年逃到卫国,重耳无粮,几乎饿昏过去,介子推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熬成汤给重耳喝,救了他一命。重耳知道后,大为感动,说将来一定要好好报答介之推。说是传说,是因为史书并未记载。

然而,故事的流传,代表的是一种民意:这个人,在你落难之际,以命相许,你又如何待他?


这个节日中国人过了近两千年

《左传》、《史记》中只说介之推隐居深山,未提及他的死。

但是,还有一个传说,之推隐于绵山后,晋文公深感愧疚,要手下人一定找到他。手下人找不到,不知是谁出的主意,说放火烧山,把他赶出来。介之推坚决不出,抱树而死。

晋文公十分痛心,下令以后每年这一天全国熄火,只吃冷食,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这个故事,表明在中国人内心,知识分子是这样一种存在:淡泊名利,坚守信仰,甘于牺牲。所以,介之推虽然并不是做出惊天动地事业的大人物,但是,为纪念他的寒食节,中国人过了近两千年,从春秋一直到明代。


再读一遍原文,容易了些吧?注释要细看,不要跳过

晋侯晋文公赏从亡者跟随他一直流亡的随从,介之推不言这里指争取、要求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晋献公,晋文公之父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晋惠公,晋文公之弟、怀晋怀公,晋惠公之子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上天如果不让晋国灭亡,必将有主一定会使晋国有个贤明的君主。主晋祀主持晋国的祭祀,即做晋国的国君者,非君指晋文公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即上文受禄的“从亡者”以为己力,不亦诬欺骗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窃取上天的功劳,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乎?下指二三子把……当义举,意动用法其罪,上指晋文公赏其奸欺骗的行为。上下相蒙欺骗,难与处共事矣。”

其母曰:“盍何不亦求之?以死谁怼怨恨?”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那样我的罪过就比他们还大!且出怨言我既然已经说了抱怨的话,不食其食不应当再吃他的饭了。“其”指晋文公。”

其母曰:“亦使知之让(国君)知道你的情况,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这么做乎?与汝偕一起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在现在山西介休为之田划定一块土地,用作祭祀介之推,曰:“以志吾过,且旌表彰善人。”


理解了多少?做几道题试试

1.写出下列特标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禄亦弗

(2)以吾过

2.为下列句中特标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而效之()

A.特别

B.过失

 C.指责

D.优异

(2)焉用之()

A.文字

 B.文饰

C.花纹

D.温和

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特标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1)死谁怼/志吾过

(2)罪又甚/用文之

A.(1)相同,(2)不同

B.(1)相同,(2)相同

C.(1)不同,(2)相同

D.(1)不同,(2)不同

4.翻译句子。(5分)

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5.文章写介母三次设问的目的是什么?


回复 第二篇 三个字可以得到答案


参考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 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

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接受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

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采薇老师讲古文

第一篇 | 烛之武退秦师

第二篇 | 介之推不言禄

第三篇 | 齐宣王见颜斶

第四篇 | 报燕惠王书(节选)

第五篇 | 赵威后问本末

第六篇 | 晏子治东阿

第七篇 | 晏子辞千金

第八篇 | 樊姬谏楚庄王

第九篇 | 韩信拜将

第十篇 | 李牧守边

第十一篇 | 晏子赎越石父

第十二篇 | 如姬窃符

第十三篇 | 郅都行事

第十四篇 | 梁亭夜灌瓜

第十五篇 | 梁尝有疑狱

 

高三语文每日一题

微信:gaosanyuwen_1t


采薇老师,上海高中语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介之推不言禄》古文赏析
古文观止15:介之推不言禄
介之推不言禄 | 品经典
文言观止丨集英咀华——《左传·介之推不言禄》
刘向《说苑》卷6复恩诗解3周流天下介子推隐而不受禄不贪天功
楷书 介之推不言禄 (左丘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