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语文 |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1.语境揣摩法


理解文言虚词不能脱离语境,要贯彻“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


遂自投汨罗以死


B.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C.余惝然久之


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D.仍挟一册与俱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分析:此题A项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用来”;B项都是代词,代人或物;D项“与”都是介词,可译为“跟”;C项的推断要紧密结合语境,“久之”的“之”为音节助词,在此语境中无实义,“亦哀之矣”的“之”为代词。


答案:C


2.词性辨析法


文言虚词往往兼有多种词性,所以要根据语境辨析虚词的不同词性及其用法。区别词性主要看虚词在句中的作用。例如“与”,有时作连词,有时作介词,关键看它在句中起什么作用,起连接作用的是连词,起修饰作用的是介词。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庄公死,更立景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得庆封,负之斧质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C.后世以为法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其始相助,后必相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分析:此题A项意义和用法是相同的,为“再、又”的意思;B项,“他”代词/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介词,“把”/连词,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D项,“相互”/“他”。


答案:A

3.语法分析法


所谓语法分析法,是指根据虚词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来判断它的含义及用法。在解题过程中,当你感觉有些虚词的用法难以确定时,不妨从语法角度切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


A.见有敝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


B.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


C.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


D.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


分析:此题例句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项,“之”位于动词“视”后,从语法角度分析应作动词的宾语,意思是“它”,代指“故书”;B、C两项的“之”都用在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为助词,表明前后是修饰关系,可译为“的”或不译;D项,“之”用于主谓语之间,助词,作用也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与例句相同。


答案:D


4.标志识别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是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熟记一些常见的特殊句式的标志词,可帮助你快速答题。如表被动的“见”“于”“为……所”等,表示宾语前置的“何……之”“唯……是”等。另外,如“是以”为“以是”的倒装,译为“因此”;“其……之谓也(乎)”可译为“大概说的是……吧(吗)”,“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或“凭什么”等。


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B.王好战,请以战喻


C.不然,籍何以至此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分析:例句中的“以”为介词,是“用、拿”的意思。A项的“以”作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关系;C项的“何以”是固定格式中的虚词,即“以何”,在此处的意思是“为什么”;D项的“以”相当于连词“而”,表顺承关系;只有B项的“以”跟例句一样。


答案:B


5.代入检验法


这种方法是指在判断虚词用法难以决断时,将合理猜测出来的含义放入句中,如果上下文贯通,语意顺畅,一般来说就是准确的。如“而”可表承接、转折关系,若判断为承接关系,可用“就、随后、那么”代入;若判断为转折关系,则可用“可是、却”代入,代入后若前后语意不通畅,则说明判断不准,可继续尝试。当然,运用代入检验法要综合考虑文章的前后文,句子结构和词性等,并且最好要多次代入尝试,以求得准确的判断。


☆提升训练☆


主父偃,齐国临菑人也。学长短从横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之言。游齐诸子间,诸儒生相与排傧,不容于齐。元光元年,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


上谓曰:“何相见之晚也!”乃拜偃为郎中。偃数上疏言事,迁谒事、中郎、中大夫。岁中四迁。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朔京师。今以法割削,则适节萌起,前日朝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或说偃曰:“大横!”偃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亨耳!吾日暮,故倒行逆施之。”


元朔中,偃言齐王内有淫失之行,上拜偃为齐相。至齐,遍召昆弟宾客,散五百金予之,数曰:“始于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恐效燕王论死,乃自杀。


偃始为布衣时,尝游燕、赵,及其贵,发燕事。赵王恐其为国患,欲上书言其阴事,为居中,不敢发。及其为齐相,出关,即使人上书,告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多以得封者。及齐王以自杀闻,上大怒,以为偃劫其王令自杀,乃征下吏治。偃服受诸侯之金,实不劫齐王令自杀。上欲勿诛,公孙弘争曰:“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偃本首恶,非诛偃无以谢天下。”乃遂族偃。


(节选自《汉书》,有改动)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中四迁迁:提升,升官


B.发燕事发:揭发


C.必稍自销弱矣稍:稍微


D.身不得遂遂:顺遂,顺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元光元年,乃西入关见卫将军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


皆以美于徐公


C.令以法割削,则适节萌起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D.吾与诸君绝矣


始而相与,久而相信


答案:


1.C(稍:逐渐)


2.C(则:均为连词“那么”。A项,乃:副词“于是,就”/副词“才”。B项,以:介词“用”/动词“认为”;D项,与:介词“跟、和、同”/动词,“交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言虚词用法推断妙招
文言虚词推断八法
15个常用文言虚词用法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高考备考资料)
高考文言虚词练习题
(7)[转载]知识树小结整理 120个文言诗词 18个文言虚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