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蒙古文化

内蒙古文化

                   ——成吉思汗祭奠礼

祭祀性节日是从远古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演变而来,如:成吉思汗祭祀、哈萨尔祭祀、苏鲁锭祭祀等。随着佛教的传入,蒙古地区又有与宗教礼仪有关的节日活动。如:农历正月十五日的麦德尔节、三月八日的玛呢会十月二十五日的灯会”·······

而成吉思汗祭奠礼是蒙古族人民祭祀性节日中最神圣的。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成吉思汗祭奠礼。

一、成吉思汗祭奠礼的地位

1、成吉思汗祭奠礼(即成吉思汗祭祀)可谓众礼之尊,是蒙古族祭祀仪式中等级最高、礼节最多的仪式。成为典型的蒙古帝王祭祀文化形式。

2、成吉思汗祭祀是蒙古族祭祀文化的象征符号。每一种文化都有其核心象征符号。蒙古族对成吉思汗的敬仰和崇拜就是草原游牧民族核心文化的象征符号之一。成吉思汗不只是蒙古族的民族英雄,他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吉思汗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是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在民间他被神话化,历史上的成吉思汗与神话中的成吉思汗叠加,形成了成吉思汗崇拜。绵延800年的成吉思汗祭典是这种崇拜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蒙古族的重要的文化象征符号。

二、成吉思汗祭奠礼的目的

成吉思汗祭祀主要是表达对长生天、祖先、英雄人物的崇拜。从蒙古人的习俗和过去信奉的萨满教讲,祭奠先人主要是祭灵魂,不是祭尸骨。按照蒙古族的习惯,人将死时,他的最后一口气--灵魂将离开人体而依附到附近的驼毛上。根据史料记载,吸收成吉思汗先祖最后一口气的驼毛,几百年来就收藏于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的灵柩--“银棺”内。

三、成吉思汗祭奠礼的简介

成吉思汗祭奠礼仪始于窝阔台可汗时代,由博尔出那颜亲自掌管祭礼。至其孙忽必烈统一中国、建立元朝后,才钦定了祭祀仪式规则(如:时间、内容和程序)。且正式组建了一支守护陵寝的特殊部落--鄂尔多斯部(鄂尔多斯,汉译为守护宫帐的人们)。在这个部落有着世代承袭、专司供奉、祭祀成吉思汗的群体,称为达尔扈特人。达尔扈特人中又确定八个雅木特德,作为祭祀成吉思汗的核心部分。每次祭祀时八个雅木特德,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地按传统方式进行祭祀活动。

可见,达尔扈特人在成吉思汗祭祀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达尔扈特,意为“神圣的人”或“自由的人”。达尔扈特人被成吉思汗的后代册封,专门从事守陵和祭祀活动,他们要终身以守陵祭祀为己任,不纳捐税、不服徭役、不任官职、不当兵,也不隶属于蒙古各部、旗,只由济农管辖。

达尔扈特人是世代承袭守护成吉思汗陵、主持祭祀大典的。且是传男不传女。 达尔扈特人中有主持祭祀成吉思汗奉祀之神的专门人员。这些祭祀主持和执行者叫亚门特。亚门特,为元朝以前汗廷和朝廷中的大臣,负责成吉思汗陵祭奠。达尔扈特居住的地方为“伊金霍洛”,“伊金”为“主子”之意,“霍洛”为“禁区”、“禁地”之意。

就传统来说,达尔扈特五百户的特殊地位是;不纳税,不服兵役,不向皇帝磕头

作为守陵人,他们承担的责任主要包括:其一,对成吉思汗园寝的象征物——即八白室的守护和祭祀;其二,对八白室的维护和祭祀的筹款,即五百户达尔扈特每户每年上交一两银子,其供奉称为“塔本郡朗”加起来五百两之意)。他们的另一项使命是带着清朝理藩院发放的使者牌子,到蒙古各地去募集祭品。平时他们也从事牧业生产,与其他蒙古民众不同的是,他们的一部分收入来源为到成吉思汗陵祭祀的民众的捐献

四、祭祀仪式的内容

祭礼一般分平时祭、月祭、季祭。平时祭无特定的时间,根据拜祭者的意愿选定吉日进行。月祭在每个月的特定的时日按期进行。季祭一年中共有四次,分别为农历三月二十一日的春季查干苏鲁克(意为白色群)祭、五月十五日的夏季淖尔(意为湖泊)祭、九月十二日的秋季旭日格(意为禁奶)祭、十月初三的冬季达斯玛(意为皮条)祭,称为四时大祭。

同时,成吉思汗祭奠每月初一、初三和其他一些特殊的日子里都有传统祭祀,约为30次,统称为小祭。

四时大祭(即四时大典)

大典,在蒙古语称 “呼日木”,为“宴礼”、“庆典”之意。是从成吉思汗时期延续下来的以萨满教习俗为基础的庆典活动。

查干苏鲁克大典即成吉思汗春季大典,是四时大典中最隆重的典礼影响。

春季查干苏鲁克大祭每年从农历三月十七日开始一直延续到三月二十四日,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为主祭之日。

在鄂尔多斯,关于查干苏鲁克大典的来历就有许多种传说。

其一:讲述的是成吉思汗刚到五十大寿之时,忽染贵恙,两月后方愈,遂谓从此了结八十一天的凶兆,便在三月二十一日这天拉起万群牲畜的练绳,用九十九匹白母马之乳,向九十九天祭酒,并将“溜圆白骏”涂沫成圣,谓之玉皇大帝的神马。

其二:讲述的是成吉思汗五十岁那年春天,碰上罕见的荒年旱月,成吉思汗认为春三月主凶,是个凶月,必须使之逢凶化吉,于是就用九十九匹白母马之乳,向苍天祭酒。将一匹白马用白缎披挂,使之成圣,作为“洁白的畜群”的象征加以供奉。以后每年举行这一仪式,便称之为“查干苏鲁克”大典。

…………

查干苏鲁克大典的各种祭祀仪式包括:八白宫聚集仪式,嘎日利祭,祭天仪式、金殿大祭、巴图吉勒祭,招福仪式等等。且在不同的时间下分别举行。

夏季淖尔大典,许多祭祀规则与查干苏鲁克大典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其独特之处在于:这次祭奠中要念诵《圣主伊克芒赖图格勒》给六十个亚门分份子。《圣主伊克芒赖图格勒》,除了在淖尔大典中祭诵外,其他任何大小祭祀中都不念诵。

秋季旭日格大典与查干苏鲁克大典中“金殿大祭”基本相同。在斯日格大典中,首先祭洒九十九匹白母马鲜奶,摘掉马驹嘴上的禁奶叉和头上的笼头,把它们从练绳解放出来,盘收练绳,举行圣主祭祀活动。

冬季达斯玛大典祭礼的程序、吟诵的祝词、祭词、祭文、祭歌等,与其它四季大祭的殿内祭祀相同。冬季达斯玛大典结束,成吉思汗祭奠礼在一年的“四时大祭”就全部结束了。

四时大祭的地位及作用:在历史演变中四时大典成为了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传承了近800年。这些祭祀活动对蒙古族民间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成吉思汗祭祀中的圣火祭祀仪式形成蒙古族腊月二十三祭灶仪式,奶祭仪式形成草原“马奶节”和“盛奶节”。

五、祭祀仪式的步骤

每逢祭奠时祭拜者在雅木特德的指引下,跪在供桌前的地毯上面,先面向圣祖成吉思汗灵包叩拜三次,然后在敬献哈达、献香灯、献全羊、献圣酒,达尔扈特人在祭祀程序的各阶段背诵传统的祭文《伊金桑》。

相关具体步骤以查干苏鲁克祭为例。

雅木特德首先开始熏香燃柏、洁净圣主陵前的空气,拉开了祭祀的序幕。与此同时,参加祭祀的成吉思汗的后裔--鄂尔多斯济农、当地的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要员、知名人士、民间重要人物代表,分别跪在供桌前的朱红地毯上面,先面向圣祖成吉思汗灵包叩拜三次,然后再敬献哈达、献香灯、献全羊、献圣酒,紧接着是达尔扈特人在祭祀程序的各个阶段背诵传统的祭文。

《伊金桑》是每次祭祀开首的一段祭文,现摘录一段如下:

为了表达圣洁虔诚的心意,

  用那,

  百香俱备的食品之精华,

  奶香俱备的圣水之汁液,

  供奉英明圣主成吉思汗及其盟友。

  让旺盛的火苗愈燃愈烈,

  用灿烂的灯山把你供奉。

  用檀香、柏叶燃烧的香味,

  浓烈而盛大的香烟把你供奉。

  扎---

  圣主成吉思汗和您的盟友,

  一同酣享我们全体虔诚的盛奠,

  赐给我们平定一切骚乱的神力,

  赐给我们驱逐一切病魔的神力,

  赐给我们消除无谓纷争的神力,

  赐给我们获得无量福禄的神力,

  赐给我们增加智慧的神力,

赐给我们发挥威势的神力。

查干苏鲁克祭祀,是一年里最大的一次祭祀,按传统惯例必须由鄂尔多斯济农来主持祭祀。与此同时,济农跪到供桌前的空地开始进行牲羊祭,由守陵人牵来一只预先挑选准备好的一只绵羊,请这位成吉思汗的后裔抓住,对着绵羊的耳朵轻轻地说几句转达给圣祖的话语,然后再由雅木特德在羊背上从头到尾浇上白酒和鲜奶,使其领牲,然后当场宰杀,这只羊是用来传递神灵信息的神羊,他会把人们一年一度祭祀成吉思汗祈求太平安康的心愿迅速地转达给圣祖的在天之灵。

牲羊祭礼之后,又是一系列的祭灶等活动,与此同时,伴随着的是一段一段的长短不一的祭词诵颂,这些颂词,大都是赞美和缅怀成吉思汗一生润戎马偬的丰功伟绩;叙述他的黄金家族的历史;传承介绍他的亲密战友们的战绩奇功;简述成吉思汗"八白室"涉水越岭,辗转大漠南北,择牧鄂尔多斯落帐供奉的艰难历程…… 。

一番诵经般娓娓生动的描述之后,达尔扈特人分列灵前,拜祭者均起立于左右,鄂尔多斯济农、尊者贵要,先后手托纯银盘盛着双盅的查尔古里酒盘,在《十二首歌》(神秘至今未能破译的祭歌)声中,伴着马头板击响的节奏,由守陵人接酒盘,高声献酒(旧时有马头琴、胡琴等蒙古乐器为之伴奏),分十二次向神圣的成吉思汗英灵敬献甘醇的美酒。敬酒的方式是由达尔扈特人用肩上搭着的哈达穗头沾酒,洒向灵包、灵柩(旧时,灵柩在该日要开一二指宽的小缝隙),以示隆重的拜祭。

祭祀仪礼接近尾声时,主祭者济农,重跪灵前,手持银尊,达尔扈特入倒入刚祭过成吉思汗的圣酒,一旁的守陵人双手捧起古老的马头板,将马头伸入酒中,轻沾酒水以示敬意,然后,主祭人和所有的参祭者共同分饮这尊有福分的圣酒。只见他们面向灵包,屈身饮酒,同时,取少许酒水于手心、摘帽抹于头项,象征用圣酒的洗礼,为自己带来一年的福运。

当人们还在争饮圣酒的时候,达尔扈特人已将祭祀用的全羊卸成大块,作为有福的圣物,给大家分食(旧时有争食之俗,以示争享成吉思汗给予的福祉)。参与祭奠的每个人尝着大小不等的一块块羊肉,又悄悄地留下一点包裹好,留给那些没能前来的家人分享。

祭奠进行到此时,参祭的人们终于按捺不住久蓄的豪气,开始大口地喝酒,大块地吃肉,心中仿佛回到了成吉思汗率领勇士们出征纵马杨鞭的时代。他们中的一些人已带着微微的醉意,在大殿的周围席地而坐,放声唱起了一首只在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下,听来最能拨动自己心弦,最能引起共呜的古老民歌:《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这歌声是那样的悠长深沉,起伏婉转;这歌声是那样的撩人,催人回到草原,骑上马背,轻挥马鞭慢步回归到古老的年代,又是那样的使人心潮激荡,让人们回想起成吉思汗统率千军万马奔驰征战,扭转乾坤的历史画卷,激励着人们产生勇猛搏击的斗志和大无畏勇往直前的精神。

六、结语

此外,每年前来拜谒的蒙古贵族和蒙古平民的祭祀,通常多达百余次。到近现代,前来参观的游客数目剧增,参加祭祀活动的社会各界人士也相应地多了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达尔扈特:神秘的成陵守灵人
成吉思汗祭祀:超越时空的信仰与守候
祭祀文化的奇迹: 达尔扈特人780年的坚持
你知道吗?在鄂尔多斯的苏勒德祭坛,女人是不可以上去的
成吉思汗征战途中死后,其下属定一铁律,迄今坚持38代791年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吉思汗祭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