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年人太极养生的窍诀

太极拳是最优秀的传统养生术,也是最相应人体气脉导引的一种养生术。目前,国家提倡全民太极养生,广泛开展太极拳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活动,是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发扬和推广。但传统太极拳对身法有较严格的要求,这相对于中老年人和少年儿童来说是一道门坎,因为中老年人筋骨气机开始颓化,少年儿童又没有武术基础。那如何让太极养生普及到中老年人和少年儿童呢?能否量身定做一套系统化可操作的、适应老年人的太极养生法呢?

根据老年人的气脉筋骨及心态思想实际状态,对传统的太极走架,我们进行一种变通接轨修正,尽量减少老年人心理上和生理上的负担。


老年人如何走架运化意气神呢?

人老了,首先左右脑不平衡,左脑退化,右脑又开始主导,不衔接大脑断路容易发生老年痴呆症。人的一生有两次右脑起作用,为童叟两时期。孩童可爱,因为那时候左脑自我意识不自主,右脑是无我意识,是无限灵觉的,属于感性直觉的,非逻辑,非自我意识,也是智慧的宝藏;随着年龄的增大,自我意识就形成思维抉择。人生一路走来左脑用了大半辈子,当人老左脑也随之老了,到了一定年龄,返童右脑再现。右脑会让老年人易激动,追忆感怀和发呆,时不时较为感性,会做出一些非常规之事,令儿孙们难以理解接受,这往往会造成一个家庭的动荡不安。所以全民太极健身,重点当是如何去养护老年人,让老年人心有所依,身有所靠,安度晚年,太极拳养生应该是老年人最好的陪伴。

人老了,其次还表现在心脏上,心脏如一台发动机,有保质时间表。运动员过度挑战极限往往会加重心脏的运动量,一般到了中年以后,身体就容易开始衰败。所以我们要减缓心脏的工作率,减轻心脏的压力,太极拳正具有这种功效。姑且说人到老年,两种毛病是很常见的,一个是心肌衰竭,心脏病,冠心病,心血管不通,心脏搭桥的人特别多;另一个是左右脑突然脱节,记忆力消失痴呆症。老来苦,老来病痛是苦中苦。

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的要点当在何处?

如何让老年人的左右脑平衡?就是让左脑休息,右脑启用,修复心脏,让心脏充满气机。不要等左脑瘫痪了,痴呆了,右脑再运作,那就太迟了。心脏其实是宇宙的通道,它有无限的气机,也是一个先天隐形的通道,一个载体,一个动力点,但我们所感受到的心脏,只是后天而已。现在科学家研究出来,心脏不仅仅是一个有形的心跳,更是宇宙大磁场一个直接的端点通道,所以说心脏是不可思议。心脏有两层含义,一个是西方解剖学的表达,还有一个是隐形的无限空间气机的含义。老年人如何安心呢?就是要强化老年人的心脏气机,调节左右脑平衡,让老年人清明,让老年人远离痴呆症,所以倡导太极拳要围绕这两点确立养生之道。

如果以传统身法锻炼,可能会导致老年人身体二次颓化,加速骨骼的磨损。我们常见有些中老年人练太极拳,结果膝盖损坏了,心气堵且耗能。传统太极拳转型为养生导引术这是一件很有意义,且当务之急的大善业。

老年人应如何太极拳走架?技术性如何操作?传统的太极拳架是有高架和低架之分,低架要坐胯开裆,会增加压力,很难办到,所以老年人在打太极拳的时候,不必要求坐胯开裆,采用散步或稍息步那种自然步型即可,武式太极拳小架即如是不丁不八自然步,用你的脚的尺寸丈量步移动距离为准,进行走架,遵循自身自然规则。

通过对传统太极拳走架变通接轨转型修正,以养生为本、以和为贵,采用散步休闲的心态去进行太极拳虚实走化。太极拳走架是一种活步的桩功,在活步桩功这个活动的空间移动范围内进行开合运化。比方说两只手抱球的时候,根据人胳膊的大小手长短,大概是50公分圆周口径,如同抱一个空气球的在运转,切记,上不至眉毛,下不过心窝,伸手不过鼻尖。劲道走下弧的不能低于心窝,这点非常重要,否则心处懈气。

人老了,左脑已经不灵了,脑子总是会短路,眼睛也看不清了,身体也不好使,但耳根还是相对好使,所以走架时可以用耳根意念思维,来观察我们脚底气机的变化。

比如弓步,我们先采用稍息步坐好,然后后腿稍微坐胯一下,前后脚承受压力平衡,顺接用左耳根反闻听劲化虚,先听前脚照海穴(注:照海穴是阴跷脉的原始穴,平时多按摩,可以降血压,降虚火,强化心脏,可以强盛强化命门和丹田气机)。 再反闻听劲时,腰胯不动夹紧尾闾脚下生根,顺应做上身功夫,要掌控这个大包穴气机(注:大包穴是太阴脾经里的络穴,可以调整全身筋骨的气机,当身体觉得疲倦,心气馁弱时,可以按摩调整见效,人老了胯不好用,肩也不好支使,如果要去管这个肩就有抬肩夹肩塌肩,并且心气会堵)把腋窝横向撑开,心气横向放空,因为地球的重力从上到下,如果我们从上到下放松,很难放松。

人的意念力是不可思议的,横向意念能化虚重力压制,让自己在这个重力中得到一种轻灵,就好像人到了月球一样灵动。整个身体要放空,不能充实。大包穴不能直接平面撑开,要肘尖旋转撑开就好像雄鹰弧形展开翅膀与空气互动。大包穴可以直接调整心脏的气机,我们可以建立在中医穴位上,通过身体的经络穴位进行养生和观想,就好像用意念在经络上针炙。心力强大,肩不管,胯不管,脚下锁定像树生根,像芦苇头生根,稳且灵动。走架时肩和胯不管,只管这个大包穴和脊背,比方说在做懒扎衣的时候,我们不是手在动而是躯干气机运化在掤捋,裆转胯带腰,推动身体走化。老年人养生,不要注重一招一势架子上的东西,借形和意气就可以了,撑开抱圆中正,如熊猫抱球逗逗在玩就会产生气机。

不论各种流派太极拳的走架,关注大包穴开合是心要,同时要在丹田,肚脐眼下两寸处内中间纳气,双肘暗劲要把大包穴含住,然后掤捋,并且有腾挪之意。前脚拇指有拉扣之劲道,此处有隐白穴和大敦穴(注:大敦穴就是专门治老年人痴呆症的,因为大拇脚趾那个区域就是大脑神经的反射区)。顺接脚跟一蹬地,你会感受有劲道,向上传递至腰脊背,产生力偶。双手意气机要守中,否则心口就会堵了或者过头了,心脏容易受损害,还有走架时心气不能堵心口要平心处,避免心脏受伤害。

我们守中护中,主要的劲道要在后脑脊背传递,余气余劲要从大包穴即两肋外侧阴跷脉直接直达照海穴。

右脑所掌控的是背面,人的一生只有活了一半即镜子投影的我,却遗忘了背后的我,而这一面却是最真实的右脑世界,如果人一旦脊背生病,这个病就不好治了。我们同样多少也遗忘了的左边身体,右脑掌控的是左边和背面,太极走化时重点就是让老年人左右脑平衡,左右脑健康,所以要关注身体的左边和背面。

太极拳走架过程中,以左耳根听劲为根本,以左边和背面的气机为主要,达到一种左右脑平衡,同时双肘尖一定要走下弧,而不是平推的,大包穴气机就会合到腰胯和丹田了,此时胯腰肩膀可以忽略,一管便会僵硬了。耳根听劲,听大包穴气机合下来,不要管一招一式,我们老年人还管什么招式呢,要借形来牵引内在气机实现养生效果。太极拳大家前辈,曾经说过太极拳是最好的修身修道养心的导引术,借助外形的动作变化来达到内在气机的运化,而实现身心的健康。

比如懒扎衣,是捋动且有掤之意,收腹大包合上,气机到达命门脊背,后根一蹬身体就旋转的松放,有这气机劲道即可,肩不动胯不动,小指领劲有麻胀之感,用稍息步进行形上虚实转换,用左耳根去引导气机,用左耳根这种微细的意念去进行虚实的转换。手的开合就像桩功抱球一样在这空间进行开合旋转,来导引我们大包穴走下弧,气机下合丹田,放松的之时直接从背后传感。什么叫放松,经脉充满灵动气机,气机匀称就自然放松,非肌肉骨胳如瑜伽拉开的放松,那只能是暗耗。

脊背充满气机,我们全身就充满气机,所以老年人走架的时候一定要让脊背挺起来。脊背挺起来,命门的气机就到达了大椎穴,大椎穴气机马上转到大包穴,进行阴阳转化开合走架,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老年人走架时候尽量摆脱传统的功夫架身法,可以说是在散步过程中增加了几个动作和增加耳根放空听劲觉知,在随意自如中,自然产生养生导引。


现在西方医学界都在研究老年人痴呆

(阿尔滋海默症)的原因,主要有几方面

一是老年人怕孤单,又摆脱不了,只能靠回忆度日,回忆年轻时最美好的画面并沉醉出不来了,脑子停顿脱节了,因为回忆全部是右脑在起作用,这样易造成左脑脱节,会经常发呆,所以老年人千万不能一个人在房间里木呆着,否则慢慢的就会得了老年痴呆症;二是老年人易感性,易激动,易发脾气,也是导致老人痴呆症的一个原因;三是饮食结构,老年人不需要过于营养,五脏六腑的功能都已经老化,饮食要尽量控制观念改变。

一旦老年人痴呆了,心脏也易突发病变,这令子女们烦恼不安,所以老年人的健康是一个家庭的健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健康。当今社会面临的是老人问题,老人的问题是健康问题,只有老年人脑健康了,心脏健康了,我们这个社会环境自然就安定祥和了。

如果老年人终日停留在一种追忆中去懊悔年轻时所做过的事情,内心会越来越阴暗,气血会瘀积,不会鲜活,易发生病变,所以老年人更要活在当下,不要再回忆曾经的是是非非,放空内心的执著和忧恼。老年人要练好太极拳,首先要从昨天的岁月中走回来,不要停留在追忆幻觉中。现实中老年人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沉浸在昨天的美好岁月里,这是因为人老了,生活环境褪色了,朋友少了,子女们也不在身边,所以老年人会发呆,严重就会痴呆。太极拳的主要动作,比方说起式、懒扎衣、搂膝坳步、单鞭、云手、野马分鬃这些主要动作是最好的导引术,上下开合,左右开合。老年人练太极拳不一定要整套练下来,当您觉得这套太极拳里面有几个动作很适合你的,就多练这几个动作就可以了,主要是借这几个动作练内在气机的平衡,左右脑平衡,心脏自然就健康了,不会躁动,也不会有很多妄念,也不会有过多的懊悔和追忆。

老年人走架太极,一定要从传统的走架中摆脱出来,以养生为本的,把气合住,不能开大架,也不能低架,手就好像抱着个球在玩一样,重点在脚下,老人容易摔倒,就是脚不灵了,所以老人不能摔倒,一摔倒容易出事。

老年人太极走架几个要点:第一个留意大包穴照海穴、脊背大椎,耳根听劲,眉心拓宽。第二耳根反闻听劲易切近右脑,右脑是声音世界,是直觉潜能的世界。

不仅老年人要这样锻炼,小年儿童也可以这样锻炼,人的一生两次右脑占主导,分别是小孩和老人,所以少儿童子在走架的时候也要和老人一样,用左耳根听劲,听脚下世界(注:这听不是听而是反闻),

现在不少年轻爱好太极拳的父母亲望子成龙心切,通常按传统的功夫架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走架,这里面可能会留下一些后遗症:一是孩子还没到青春期,丹田气机还不具足,经脉骨膜还不成熟,如果真要用功夫架开腰坐胯进行造型,又要拉筋,会造成隐形的伤害,松腰开裆坐胯,硬撑,到时候胯骨可能磨损,膝盖可能也会损坏变形;二是小孩根本不懂什么叫做运气,心意,只是在模仿动作,模仿动作,就好像轮胎里面没有气,木头的轮胎一样,一碰到硬的东西就会坏了,所以少年儿童应该和老年人一样不要增加身法气机的压力,不能按照传统大人那种身法来要求小孩子,要遵循身体自然法则习练太极。

今天写了这些文字,是希望太极在推广过程中,老年人小孩子太极养生走架的时候,尽量避开传统功夫架的要求,以围绕修心养性,开发智慧为主题。切记:天下父母,当你们教授孩子太极拳时,切勿告诉孩子这一招一式攻击格斗技能,由于格斗术的教授,本来小孩子的心是非常天真可爱,在这样灌输思想之后,小孩内心容易充满敌意,有自我敌人而充满了杀气,远离善念逐渐生根,日后在内心深处就容易阴暗了。作为父母当以太极中和圆融的思想,去引导小孩子走架,让孩子们充满了爱心和包容心。

老年人在学太极拳的时要放空心中妄念,心中无我天下无敌,心中无我,天下无争,无争无畏无勇。老年人和小孩子同一片天,这个天是天性,透明的,所以说老年人和小孩子进行太极拳修身走架的时候,内心要充满爱心,心中放宽无我,进行这样一种正念正行习练太极拳,才能真正的响应相照国家普及太极拳养生的主题思想。

最后祝愿:天下老年人少儿孩童,善护心念,在心处拥有一片蓝蓝的天空,远离阴暗,出生暖乐的祥云和智光,生机无限!


(广告)

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太极》微信公众号 微信:taijichanyi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老年人太极养生的窍诀
“ 泉清水静,心死神活 ”
我体验了一次老年人练养生太极拳可避免摔倒引起骨折
太极养生的“十三悟”(一)
'正架神器'太极拳也有“三字经”!简简单单掌握太极拳姿势要领
威海太极书院,威海太极拳培训:古琴、唱歌、太极拳可以养生,就因为气的浑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