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读《水经注》浅析两处昌平县废除与新设的时间
      以前历史地理学者尹钧科先生《两处昌平县新解》一文认为,西汉昌平县的位置在今河北省阳原县,东汉昌平县的位置在今北京市昌平区。
    细读《水经注》,我认为一处昌平县废除与另一处昌平县的设置时间当在三国魏时期,即曹魏时期。浅析如下:
   《水经注》卷十三云:“㶟水又东迳昌平县,温水注之,水出南坟下,三源俱导,合而南流,东北注㶟水。㶟水又东迳昌平县故城北,王莽之长昌也。昔牵招为魏鲜卑校尉,屯此。㶟水又东北迳桑乾县故城西,又屈迳其城北,王莽更名之曰安德也。《魏土地记》曰:代城北九十里有桑乾城,城西渡桑乾水,去城十里,有温汤,疗疾有验。《经》言”出南“,非也,盖误证矣”[1]。
     此段文字中,郦道元指出“《经》言出南,非也,盖误证矣”,《经》指的是《水经》,此处郦道元《注》文纠正了《经》文的错误。那么,要纠正的《经》文在哪里?
      上面《水经注》卷十三这段话是引用了经过清代学者分清了《经》、《注》文字的现代通行版本,但是很明显,依据通行版本,却不见郦道元要纠正的《经》文内容,那么,是不是可以说目前见到通行的《水经注》版本,还有《经》文与《注》文混淆在一起的地方,还没有被学者完全分清《经》、《注》的地方,我依此想法,细读此段的前后文,郦道元所指的“《经》言出南,非也”,当是纠正,“...水出南坟下...”这一段文字,那么,这一段文字就是《经》文
    在清代学者理清《经》文与《注》文的目前通行的《水经注》的基础上,我又理出一条原本属于《经》文的内容。即是:
(《经》:)㶟水又东迳昌平县,温水注之,水出南坟下,三源俱导,合而南流,东北注㶟水。
       (《注》:)㶟水又东迳昌平县故城北,王莽之长昌也。昔牵招为魏鲜卑校尉,屯此。㶟水又东北迳桑乾县故城西,又屈迳其城北,王莽更名之曰安德也。《魏土地记》曰:代城北九十里有桑乾城,城西渡桑乾水,去城十里,有温汤,疗疾有验。《经》言”出南“,非也,盖误证矣”。
     《水经》说“㶟水东迳昌平县”,北魏郦道元为《水经》作注时,昌平县及昌平城早已废,所以郦道元说“㶟水又东迳昌平县故城北”。《水经》说“温水出昌平南坟下”,郦道元根据《魏土地记》的记载温水的源头在桑乾城西十里,也就是在昌平县城的北面,认为《水经》记载有误。
     关于《水经》的成书年代,据清代杨守敬考证为三国魏人所作[2]。那么,上面《水经》所说的“㶟水又东迳昌平县”是曹魏时期的昌平县,它位于今河北省阳原县。
   《三国志集解》魏书.牵招传说“拜招使持节护鲜卑校尉,屯昌平”。三国魏黄初元(220年)是牵招屯昌平的时间,黄初六年(225年),曹丕打算攻打东吴,召牵招招还。也就是说公元220年-225年牵招屯兵之地在今阳原县的昌平县城。
     根据《水经注》卷十三的描述昌平县处于东安阳县与桑干县之间,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载,开阳堡即战国时期赵国代郡之安阳邑,也就是《水经注》卷十三所说的东安阳县故城,而桑干县故城在今河北省阳原县龙凤坡东北[3],我认为昌平县故城当在今河北省阳原县开阳堡与龙凤坡之间的马圈堡一带。
    《水经注》卷十四记载了位于今北京昌平区的昌平县。
    《水经注》卷十四云:
   “易荆水(当作:易京水)又东迳昌平县故城南,又谓之昌平水。《魏土地记》曰:蓟城东北百四十里(当作:四十里)有昌平城”。
      昌平县故城,即今昌平区沙河镇辛立屯村(北京文物局,2008年)。郦道元时期的“昌平县故城”据成书于曹魏《魏土地记》的记载是“昌平城”,《魏土地记》成书于曹魏时期,即公元233-238年之间[4]。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昌平县已经迁移到今昌平区。
    上文说公元220年-225年牵招屯兵之地的昌平城的位置在今河北阳原县,而公元233年-238年之时的昌平县的位置在今北京昌平区。由此可知在曹魏时昌平县被废除后,又在异地新设置一个昌平县。废除后的原昌平县城,被称为“昌平故城”。异地新设置的昌平县城被称为“昌平城”。废除与新设的时间当在公元225年-238年之间,大约在公元230年左右。
    成书于曹魏时期《水经》记载了未废除之前的昌平县,而新设置的昌平城在《魏土地记》有记载,可知《水经》的成书时间早于《魏土地记》的成书时间。这为确定《水经》的成书时间提供了依据,曹魏时期始于公元220年,昌平县废除时间约在公元230年左右,那么《水经》成书的时间段是在公元220年-230年之间。

                                  注释:
[1]《水经注校证》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校证,中华书局,2013年1月,第304页。
[2]《水经注校证》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校证,中华书局,2013年1月,第9-10页:《水经注疏》凡例(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江苏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出版《水经注疏》,以下简称注疏本)云:自阎百诗谓郭璞注《山海经》引《水经》者也之后,郭璞撰《水经》之说废;自《水经注》出,不言《经》作于桑钦,而后来附益之说,为不足凭。前人定为三国时人作,其说是矣。余更得数证焉,《沔水经》“东过魏兴安阳县南”,魏兴为曹氏所立之郡,《注》明言之,赵氏疑此条为后人所续增,不知此正魏人作《经》之明证。古淇水入河,至建安十九年,曹操始遏淇水东入白沟,而《经》明云“东过内黄县南为白沟”,此又魏人作《经》之切证。又刘璋分巴郡置巴东、巴西郡,而《夷水、漾水经》文只称巴郡。蜀先主置汉嘉郡、涪陵郡。而《若水、延江水经》文不称汉嘉、涪陵。他如吴省沙羡县,而《经》仍称江夏沙羡;吴置始安郡于始安,而仍称零陵始安。盖以为敌国所改之制,故外之。此又魏人作《经》,不下逮晋代之证也。
[3]常文鹏《代郡桑干城考》,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第26卷第1期,2010年2月。
[4]王春《<魏土地记>成书年代考》,《北京史地民俗》总第26期,2017年9月,第27-30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历史上的军都县与昌平县溯源初探
《水经注》卷十四湿余水考略(修订稿)
老北京的故事(二九八)秦汉古城遗址|秦汉|古城|遗址
邓州“魏武城”考
土城:怎么个土法?
上下东廓:追溯昌平之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