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慧眼识玉——神秘的遗玉(五)

长按二维码

张友来老师带您看玉识玉

哔哩哔哩:古玉密码

玉料的珍贵及其象征意义,使得古人不断赋予玉器以新的价值和内涵,这些跨越时空的遗玉,究竟蕴藏了哪些宝贵的信息呢?

阐史君——讲述古玉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为您破解古玉密码!

自西周开始,随着丧葬文化的盛行,古人对葬玉的需求增多,改制前朝玉器的现象大量出现。 

比如上图中的大云山汉墓出土的玉棺,其内侧饰有玉片和金箔,外侧大漆,并且贴有战国时期的玉器作为装饰。

这件玉犀牛具有战国时期的典型纹饰特征,做工精美,后经改制,将其从中对剖,一分为二,成为了贴在棺材上的对称图案,彻底改变了其原本的用途。这也说明汉代丧葬文化盛行,王公贵族对葬玉的需求量增大,并且使用前朝玉器改制为葬玉直接加以利用。

同样,狮子山汉墓中出土的这件龙形佩也证实了这样的情况。这件造型复杂的龙形佩具有战国时期的特点,是典型的S型龙形佩,通体洁白莹润,雕刻有饱满的鼓纹。此类型的玉器通常是双面工,这件龙形佩则是单面工,另一面光滑无纹饰。通过仔细观察,专家们认为这件龙形佩极有可能经历了大云山汉墓中玉棺上的玉犀牛同样的改制,被人一剖为二。因为狮子山汉墓曾经被盗,专家们根据修复大云山汉墓中玉棺的经验判断,这件龙形佩很有可能是贴在玉棺外侧作为装饰来使用的。

汉代对于葬玉的重视使其忽略了前朝对玉赋有的文化价值,纯粹以充分利用玉料的角度对前朝遗玉进行改制,同样的精美玉器在两种文化、两种思想、两种时代背景下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像西汉时期这种葬玉改制的情况在丧葬文化盛行的西周时期也屡见不鲜。三门峡虢国墓地、晋侯墓地、陕西韩城梁带村、西周叶家山等墓葬中都出土了大量的改制玉器。尤其是上图中的虢国墓中出土的玉覆面,其中很多都是玉璜、玉璧等改制而来,按照其原本的形制组装成为一副玉覆面,包括商代的玉箍形器,对其进行切分或制成下颌托一类的器物。

这种前朝遗玉改制为葬玉的风潮一直延续到了汉代,并发展到了极致,出现了金缕玉衣、银缕玉衣以及玉棺,被后世形容为“含珠鳞尸”,这种超高规格的丧葬文化对玉的需求量非常大,也极大的消耗了当时的财力、物力、人力,直到曹操下令薄葬才划上句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古代常见玉器的主要种类
古玉老改老(改制玉器点评赏析)
中国玉器鉴赏—汉代玉器
205. 济南市章丘区博物馆
略论汉墓出土玉璧及其蕴含的丧葬观念
汉代丧葬用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