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识 || 楹联的工对与宽对

文德垂流亿载         武功厉清八荒




楹联的工对与宽对

楹联又称作对联、对子、联语等,其基本规则是讲求对仗的。什么是对仗呢?古人言“实对实,虚对虚”“有无虚与实,死活兼重轻”(《缥湘对类》)。今人则概括为“六要素”: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谐、意义相关。然而,这只是理论上的规则,在运用中,其对仗却是千变万化、宽严相济的。当然,“对仗”的核心原则总是贯穿其中,否则,便不能称之为对联了。

关于对联的对仗方式,古今有很多人从不同角度提出过各种方法,如“工对、宽对、借对、自对、蹉对”等等,其规则大多已约定俗成。本文简要梳理一些常见的对仗方式供朋友们参考。根据对仗的宽严程度,大致可分为工对、宽对、失对三种。

一、工对。工对也就是严对,要求严格遵守对仗的“六要素”原则,尤其是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三个基本原则。在词类对仗中,要求所对仗的词属于同一小类。在我国传统的诗联创作中,词可划分为二十八小类。即“天文类、地理类、时令类、宫室类、器物类、 衣饰类、饮食类、文具类、文学类、植物类、动物类、形体类、人事类、人伦类、代名类、方位类、数目类、颜色类、干支类、人名类、地名类、同义连用字类(如 “格调”)、反义连用字类(如古今)、连绵字类、重叠字类、副词类、连介词类、助词类。

如福建福州小西湖一联:“桑柘几家湖上社;芙蓉十里水边城。”“桑柘”“芙蓉”同属植物类;“几”与“十”同属数词类;“湖”与“水”同属“地理类”;“上”与“边”同属方位类;“社”与“城”同属宫室类,这是典型的工对范例。小类相对中,数目、体形、颜色、方位更是举不胜举。如下:

数目对: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五丈原联)

体形对: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联)

颜色对:莫到街头寻白雪;应知室内有红颜。(《中华楹联》撰联)

方位对: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另如常被人拿来举例的一个对子: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里空间对空间,植物对植物,身体部位对身体部位,形容词对形容词,基本算工对,在结构上,偏正对偏正,主谓对主谓。两个句子整体分别是主谓结构,主语是“定语+名词”的偏正结构,谓语也分别由三个联合在一起的小的主谓结构组成,可见工对要求是比较严格的。

又如郑板桥的:“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虚心”与“傲骨”是偏正词组,“低头”与“仰面”是动宾词组。心与骨、竹与梅、头与面、叶与花都是名词的小类同类。全联平仄也合。在运用中,这样的工对会受到极大限制,在实际创作中属凤毛麟角,并不多见。

也有学者认为,相对仗的词是相邻的小类,也属工对。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把用于工对的相邻小类分为二十种,分别是“天文对地理、天文对时令、地理对宫室、宫室对器物、器物对衣饰、器物对文具、衣饰对饮食、文具对文学、植物对动物、形体对人事、人伦对代名、疑问代词对副词、方位对数目、数目对颜色、人名对地名、同义字对反义字、同义字对连绵字、副词对连介词、连介词对助词。”

例如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以“天”对“塞”是天文对地理;陈子昂《春夜别友人》“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以“路”对“堂”是地理对宫室。也属工对。

对联如求工太过而走上另一个极端,形成同义反复等弊,同样不足取。诗联中为追求词类相同,极易形成“合掌”,如:“长空展翅;广宇翔云。”长空,与广宇意同;展翅,与翔云意同。八个字中,语义互相重复,即为合掌,同样是弊病。

二、宽对。与工对相比较,宽对的要求可适当宽松,古今楹联作品,以宽对为主,因为刻意求工,往往会因词害意,导致形式主义。因此,诗联作者往往是根据联意,能工则工,难工则宽。

宽对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相同的词性即可以对仗,不必再分小类;二是不同词性的词只要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也可对仗。如北京古藤书屋一联:“一庭芳草围新绿;十亩藤花落古香。”“芳”为形容词,“藤”则为名词。但同是修饰后面的形容词,相对亦为佳联。又如:“莺歌燕舞;海晏河清。”“歌”对“晏”,“舞”对“清”,均为动词对形容词,为宽对,亦无伤大雅。

宽对情况之三是上下联语法结构不同。如董必武挽谢觉哉联:“长征老战士;文革病诗人。”上联为偏正结构,下联则为动宾结构(使诗人病),但字面对仗还是工整,并无失对之嫌。

情况之四为同字对仗。工对忌重字,宽对则不一定。最典型的莫过于岳阳楼一联:“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天下”二字完全重复。但用在这里并不使人感觉重复,而且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气势。

情况之五为局部不对。如集毛泽东、周恩来诗(词)句一联:“不到长城非好汉;难酬蹈海亦英雄。”其中“长”与“蹈”词性不对,但作为一副集联,也是不可多得的了。又如雁门关联:“莫愁前路无知己;西出阳关多故人。”化用两句古诗,“莫愁”与“西出”对仗虽略欠工,但全句也算工整,不失为妙联。

三、失对。上下联全体或部分完全不符合对仗规则的,即为“失对”。如全联完全失对,自然不能算是对联;而有部分失对者,则称之为“病联”。古今联语中,“失对”与“病联”并不鲜见,甚至在一些名家名联中也时常出现。

如乌江项王祠联:“司马迁本汉臣,本纪一篇,不信史官无曲笔;杜师雄真豪士,临祠大哭,至今草木有余悲。”联中“本纪一篇”与“临祠大哭”,全不对仗,这便是局部“失对”。“不信”与“至今”对得也不工稳。像这样的失对情况,初学者还是应尽量避免。

任何格律都不是金科玉律,否则就会对创作造成束缚。对联的对仗也有许多变通之法,可称之为“变格对仗”。“变格”的出现丰富和发展了对联的对仗方法。变格对仗主要有借对、自对和蹉对等。

“借对”是指在使用某个字词的A相时,又借用该字词的B相来与另一个字词相对。借对又称“假对”。借对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借音对:“曾经沧海千重浪;又上黄河一道桥。”其中“沧”借其同音字“苍”对“黄”;

②借形对:昆明五华书院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景行行止”原本节奏应为“景行---行止”,这里借其“景行行---止”节奏外形与“糺缦缦兮”相对仗;

③借声对:某地孔庙联:“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其中“冠”应读仄声,此处借其平声【guān】与仄声“配”相对仗。

自对,亦称“当句对”“就句对”“边对”,即“于一句中自行对偶。”这种对法起源于唐代的诗文创作,后在对联中逐渐广泛使用。从对仗的字数上看,有单字自对与非单字自对,单字自对联如:“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此为杭州西湖岳飞墓联。其中“正”与“邪”、“冰”与“炭”、“毁”与“誉”、“伪”与“真”都属单字自对。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说:“如果上联句中自对,则下联也只须句中自对,上联与下联之间不必求工。”又说:“甚至上联和下联之间完全不像对仗,只要句中自对是一种自对,全联也可以认为是工对了。”

关于“蹉对”,《辞源》注:“蹉对,诗歌对仗中对应位置不同,参差为对。”亦称“交股对”。蹉对常见于诗歌,也见于对联。如吉林北山公园旷观亭联:“登高远望,四面云山,千家烟树;长啸临风,一川星月,万里江天。”“登高远望”与“长啸临风”对角线位置交叉成对,即“登高”对“临风”,“远望”对“长啸”。现今楹联创作已很少使用“蹉对”了。

关于对仗的方法,古人从不同角度还归纳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羊角对”“无情对”等等,不胜枚举。用得巧妙,自有奇趣,不赘述。创作对联与世间万事万物的道理都是一样的,既要通规矩,还要知变化。如一味守着规矩而不知变通,那便呆板迂腐了;不通规矩而信笔胡诌,更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我们在品读前人楹联时,应明白这个道理;在学习楹联创作中,这个宽和严的度尤须拿捏妥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楹联文化中的工对是至高境界,共分为七种,记住了就是对联高手
对联第五讲:浅谈楹联的工对
「方圆居文化」对联拾趣:楹联对仗不是单纯的词性相对,讲究颇多
诗词写作的二十八种对仗方法
白楊对联讲义(9)
对仗的基本要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