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海古文明-1

        (首先,感谢我家夫人愿意出手协助制作了这个logo。我很喜欢,非常感谢她的支持。也算七夕表白吧!)


--------------

        缘起

--------------

        到目前为止,应该是我第一个提出“三海古文明”或者“三海文明”这个概念。接下来的一系列文章讲逐步讲述我自己的这些思考和推理。

        最早关于华夏上古文明的思考,来源于神话,个人拜读了不少的大师著作,顾颉刚的疑故论和丁山先生的考据论都分别精彩。但是解决不了我个人的疑惑。

       后来,随着业余爱好自己释读古文字,主要是金文,辅以甲骨文(主要是研究水平不高),越发发现疑惑一直在增加。为什么呢?金文很不正常!

       一个金文文字的确立,太直接了,换句话说,也太生硬了,这种感觉越是思考越觉得不对劲儿。例如,我说了很久的学习的学字。

      

        我在文章中说的很清楚,在我看来,这个字就说描写学生(子)在案前观师演爻。或者说,师于案前演爻给学生看。这是不正常的!为什么呢?学习应该在方方面面,行行业业都一致在做的。社会发展到了如此老师和学生规规矩矩的在案前耐心演爻的阶段,才由造字者发现并提炼出来,造出这个字“学”。这是个大问题。为什么?那就是在这个造字以前,必定是有过其他的文字,或者没有文字也必定有一个固定的发音,来说明这件事情。

       否则,文明的演进和发展不经过爬行,学走路,就这样一下子变成跑,那就太不可思议了。(这个字从金文创造出来,一直使用到今天,即便简化字,字型字意基本没变化,真的也挺不可思议)

        那么请问,这次造字之前到底应该什么样啊?有没有另外的文字?有的话会是什么样子的?目前有没有已经出土的新的证据啊? 然而,目前恰好,都没有答案。

       然后蛛丝马迹呢?会不会有一些线索呢?有一个直接的线索来了,造字者仓颉。(为了公平起见,我选去了中国邮政发行的文祖仓颉的邮票作为仓颉的形象,这样相对官方一些)

      

        仓颉有四只眼睛,这个估计是现代人的误解,因为古文只是说,仓颉重华,另外一个具有相同重华的人,是舜帝。然而舜帝的形象却很正常。

       


        所以,说到这里,我要标明的意思,中华汉字看来不是靠着模糊的神创造的。同时间,我却可以肯定的是,汉字,特别是金文,明显存在着阶段性创造性。所谓阶段性创造性,也就是说在古代某个文明的一个片段,另外一个或者一群高明的人,看着那个时候的生活场景,用象形法提炼,勾勒出了重要生活的片段而创造出一个汉字。

       例如,这些人如果今天来到这个世界,为这个世界再造字。那么他们怎么定义我正在使用的电脑?他们很可能这样子:

       

       可别笑啊,恰恰这里面藏着大学问,不妨静静思考一下,其中的道理?不是吗?不可能吗?你再回过头去思考一下那个学习的学字?不一定没有道理吧!

       既然造字是人为的行为?既然很可能,造字行为是一种在某个文明中间,突然性的创造和勾勒出来的。而且,最后一次的字体本身被抽象的社会文明程度还很高。那么,到底是谁创造了汉字呢?明显不太可能是四只眼睛的仓颉。又或者即便真的是仓颉,至少也不是应为他长了四只眼睛。



-----------------

历史上真有一行人,看似普通的神秘人

-----------------

        历史上真有这样一行人,可能是一个组织,也可能是一个行当,居然可以凌驾于王权至上(至少早期还真是可以的)。

        《吕氏春秋·先识》记有:“夏太史终古见桀迷惑,载其图法奔商;商内史向挚见纣迷惑,载其图法奔周;晋太史屠黍见晋公骄无德义,以其图法归周。”

         看来太史在先秦时代并不同于后来,太史是高于王权的存在的,大量的国家图书馆资料库转移,居然王不能阻拦。在那个时代,这个转移量堪称巨大工程啊,当朝的王如果要安排军队阻拦,那肯定是能够破坏转移的。但抱歉的,王还真不敢这么做。

       最后一次做类似资料转移工作的是谁呢?《道德经》的作者老子,当时,他任当时的太史令,也就是当时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而他辅佐的王,叫王子朝。(请大家自行搜索王子朝出周奔楚的故事,我这里就是简述一下)

        

        周景王初立嫡长子姬猛为太子。但王子猛生性懦弱,缺少威仪。而庶长子王子朝却有勇有谋,有王者风范。

        周景王欲废王子猛而立王子朝为太子,但大臣单旗等人竭力反对,认为太子废立乃国之大事,王位传嫡不传贤。

         公元前520年夏,周景王下定决心,欲更立太子之位。但未及颁诏而暴病,景王自知必死,以大夫宾孟为顾命大臣,遗诏传位于王子朝。周景王卒,大夫单旗、刘卷认为若立王子朝,他们必然失去权势,于是派剑客刺杀了顾命大臣宾孟,立太子猛(姬猛)为王,是为周悼王

        单旗、刘卷违先王遗诏,刺杀顾命大臣宾孟,引起满朝文武的愤怒。尹文公、甘平公、召庄公集合家兵,以南宫极为帅,攻打单旗、刘卷,周悼王命令平叛,但他不得人心,刘卷率领的王室军队很快被击溃,周悼王逃出洛邑,向晋国告急。诸大臣立王子朝为王。

       晋国闻周王室大乱,遣大夫籍谈、荀跞率军队渡过黄河,直逼洛邑。王子朝见晋师威猛,无法取胜,遂带百官迁居于京(今洛阳西南)。晋国军队护送周悼王入居王城。周悼王猛借兵复辟,不得人心,一日三惊,当年冬天忧惧而死。单旗、刘卷拥立周悼王的同母弟王子匄(姬匄)为王,是为周敬王。晋国军队撤退后,王子朝率军攻打王城,周敬王派兵迎战。周敬王的军队不堪一击,王子朝入居王城。敬王逃到狄泉(又作翟泉,今孟津金村附近)。

        周王室两王并立,人称王子朝为西王,周敬王为东王。东、西二王互相攻杀,数年不决。公元前516年,王子朝的大臣召庄公、上将南宫极相继去世。周敬王使人散布谣言,称王子朝之乱,使上天震怒,南宫极是被天雷劈死,于是王城民众人心悚惧。周敬王复请兵于晋国。晋国遣大夫荀跞率兵入周。王子朝率众拒守,城破,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文公等携周之典籍奔楚。

       公元前504年春,王子朝之余党儋翩在周作乱,郑国助之,为之伐周六邑。鲁国奉晋国之命,讨伐郑国,晋国以大夫阎没率军入周,助周戍守。是年冬,儋翩率众起事,周敬王逃出成周,居于姑莸(周邑)。次年(公元前503年),晋国军队攻取王城,迎周敬王入居。然后,又攻取叛军控制的谷城(今孟津县横水东)等地。至此,王子朝之乱才彻底平定。

      这些摘录王子朝东西周王相杀的故事不是说明的重点,重点是华夏的大量孤本典籍就此彻底消失在大众的视野当中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百岁老人哦),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在王子朝事件的(公元前520~503年),老子年龄51岁到68岁,此后还生活了32年之久。

      老子出关时,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当时老子55岁),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率兵攻下刘公之邑。周敬王受迫。当时晋国强盛,出兵救援周敬王。王子朝势孤,与旧僚携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国。老聃离宫归隐,骑一青牛,欲出函谷关,西游秦国。

        老子作为太史令,当时可能脱离王子朝以及百官,自己游玩吗?我认为是不可能的,一定是作为主要操纵者来完成此事,至少我们知道:

       1. 这是最后一次,太史令载图法出奔,离开失德的王而去。

       2. 这是特别一次,太史令带着或者陪着他认可的王一起出奔

       3. 这次一样带走了所有的重要典籍

       4. 这次有些麻烦,因为以往的王不能阻拦,而这次函谷关的令尹,尹喜不干了,要拦下老子!

       

        话说函谷关守关官员关尹,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一日夜晚,独立楼观之上凝视星空,忽见东方紫云聚集,其长三万里,形如飞龙,由东向西滚滚而来,自语道:“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青牛缓缓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关尹早闻老聃大名,心想莫非是老子将来?于是派人清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迎圣人。 

        七月十二日午后,夕阳西斜,光华东射。关尹正欲下关查看,忽见关下稀落行人中有一老者,倒骑青牛而来。老者白发如雪,其眉垂鬓,其耳垂肩,其须垂膝,红颜素袍,简朴洁净。关尹仰天而叹道:“我生有幸。得见圣人!”三步并作两步,奔上前去,跪于青牛前拜道:“关尹叩见圣人!”


        尽管这次会面被传的如此烂漫,而我看来真相很可能是:老子作为王子朝出奔的先头队伍,载着图法在前。令尹很可能根据古法,放走太史令和图法,但是要拦下王子朝和百官,所以,最后很可能是一笔交易。老子在众多图书中,抄录了一本相对不重要的《道德经》送给了尹喜。从而全部队伍出函谷关。


        如果,《道德经》都算不得重要和珍贵,那么这批国际图书宝藏还有什么呢?


-------------

孔子问礼和屈原问天

-------------

        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请示当时鲁国的国君。得到鲁国国君的批准后。排遣一辆二马拉的马车,一个书童,一个车夫,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东洲

      当时老子只有48岁,王子朝事件要在3年以后才会发生,他还是一个从容工作的太史令。

      当时孔子只有28岁,正处在思想成长的旺盛期。

      孔子见老子,具体的描述都没有参考意义啦。我们看看网络图片如何描述这对28岁孔子问道于48岁老子的。

      


       也许反而是汉代的画像砖更符合当时情况。

       


       总而言之,一句话,孔子问礼于老子,是真的什么也没问到。所谓的道理都差不多是后人附会上去的。

       但是,屈原300年后,却也真的得到了真东西。

       


        屈原的诗歌《天问》和《九歌》,里面存在着大量独特的远古帝王世系的描述。同时,屈原的诗歌也是先秦唯一一个大量引用《山海经》内容的作者。

        作为楚国王族,屈原接触到的一些东西,可能是王子朝以及老子出奔过程散落的部分文献。也有说法,是老子以及王子朝的官员为了示好楚王,抄写了部分不重要的内容。

        然而,不管怎样,主流的说法。  书写有远古历史文献的众多图书(图法)在王子朝出奔过程彻底遗失了,希望在他最后的地点河南南阳附近能够再次找到这批文献。


----------

  雪泥鸿爪   

----------

       王子朝出奔后,老子出关后。再难找到直接的文献类资料,去还原远古的真实,只能在一点一点的追寻老子法脉后人的蛛丝马迹,雪泥鸿爪。集腋成裘的推估文明的初端,为华夏文明的发展过程寻找一个发端。

       老子以后,庄子以后,史官日衰。而道教兴起。茫茫道藏中,原来存在一些端倪,下一章节,我们从道教典籍寻找蛛丝马迹,正式开始回溯远古的思考之旅。而同时,众多的地理知识以外的成为了揭开这些疑问的帮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是未登基的真龙天子
老子归隐前后
老子不教孔子道德经,为何却教了尹喜,因为孔子读不懂道德经?
老子年谱
子朝之乱与道德经及周室典籍
孔子生活时期大事年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