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说孟姜女的虚实

孟姜女再传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民间传说之一的“孟姜女”是否子虚乌有,纯系封建附会?近年,闻明代户部尚书李如圭的《贞节祠记》实有其底事,只是民间渲染了一些了。

                         哭倒长城

孟姜女与范喜郎皆出身诗礼世家。新婚燕尔,如漆似胶。不料,喜极悲来,范喜郎被抓去修长城,一去三年,音信杳无。孟氏思夫心切,担心冷暖,日夜缝缭棉衣棉裤,决心万里寻夫。

她一双小脚,踩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长城脚下。亲见若乎其干的民工衣衫褴褛,骨瘦如柴,在皮鞭下呻吟着。由此想到的夫君,泪不忍禁。她找呀找,从东往西,一直找到榆林卫长城脚下时。有个民工告诉她:“范喜郎早被秦始皇折磨死了。”姜女一下子觉得徒来白费,大放悲声。一哭天不公,拆散夫妻两不见;二哭始皇狠,害我夫君染黄泉。民工被哭声感动而痛哭。顿时,波霸水和雨水,冲动了雷公闪母的灵心,“轰隆”一声,千古奇迹出现,长城垮了40里。

倒了的城脚,露出了堆堆白骨。孟姜女呼唤着丈夫的名字寻思:谁是丈夫的尸骨呢?她终于相出了一个“滴血认骨”的办法,咬破了自己的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尸骨上,哭诉着:“是我夫,血入骨;非我夫,血外流。”找了一天又一天,终天有一天,发现那血一直浸到骨头里,接着,她又边念边滴,那血滴滴入骨。她嚎啕大哭,怀抱尸骨忆悲惨,人生知己只一念。此事,引得九霄怜悯,朝野感动。秦始皇大怒,俄而大惊失色,忙说暂时停工罢。

                    惊天动地的爱

何以至此?只因惊天动地的爱。自从丈夫抓去后,姜女寝食不安。梦中总忆夫妻送别的最后一面,泪眼对泪眼,招手长招手。其送夫词不忍卒读:

送夫一里出山冲,难舍难分珠泪涌,

实望夫妻同到老,竹篮打水一场空。

送夫二里到柳林,林中鸟儿尽嘻戏,

叽叽喳喳斗嘴乐,奴却与郎被分离。

送夫三里桃花店,北风吹来妹打颤,

脱件衣衫披郎身,为郎万里避风寒。

送夫四里到池塘,塘里有对好鸳鸯,

相亲相爱总相依,恰似孟姜与范郎。

送夫五里柑子山,摘个柑子十二瓣,

郎尝六瓣瓣瓣苦,奴尝六瓣瓣瓣酸。

送夫六里到桥头,小河流水慢悠悠,

流水一去不复回,奴心与郎永相随。

送夫七里放牛岗,放牛岗上好凄惶,

路边牧童莫笑我,前世烧了断头香。

送夫八里到井旁,井中镜儿留影长,

郎君被抓筑长城,姜女只身守空房。

送夫九里到庙堂,挽信郎手来敬香,

今生不求富与贵,但求我郎永安康。

送夫十里到长亭,泪眼相望何日聚,

声声叮嘱我的郎,早踏归途早还乡。

她有时独自一人拉着竹杖爬上嘉山,北望夫君,每天爬山之后,便将竹杖插在山上。久而久之,竹杖在她的泪水浸泡下,长成一片茂密的“女竹”。女竹之叶宽大厚肥,挡住了远眺的视线,她就从身上取下绣花针,一针一针地把竹叶划开,让它们象发丝一样垂下来,这就成了绝无仅有的“丝竹”,当地人叫“孟姜竹”,更有现代文人曰之“思夫竹”或“真爱竹”。有一天她又登山啼哭,忽见一白发老人临前说:“我有办法,能让你看到身在远方的丈夫。”他指着一块竖立的石头说,“你往这石头上看。”实在是奇怪,石头上出现了范郎。姜女喜之若狂,忙扑上去死死抠住人影,声声呼唤范郎,恨不能将范郎从石头上抠一来。白发老翁随指迷津:“这块石头叫镜石。你如天天来看,会使你更痛苦。它只有每年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这三天才能看到你丈夫。”说完,驾祥云去了。自此,姜女以看镜石,来压抑心底的欲望。她看一阵,摸一阵,哭一阵,生怕泪水挡住了丈夫的身影,就用手不停地在石头上擦。时间一长,这石头油光发亮,几乎和镜子一样。又一年的九月九日,白发老翁忽然来到,感叹道:“修长成是个苦差事,天寒地冻,你丈夫重病在身,你若不亲自去一趟,怕镜里也看不到了。”

这女人听罢,突然哽住,倒在上。

                  姜女下池塘

古之澧州,辖今之澧县,澧县有座嘉山。嘉山脚下有姓孟姓姜两个大户人家。奇怪的是都老来无子。更可怪者,孟家后园竟然长一根偌大的葫芦藤,沿着隔墙爬升,伸进了孟家的庭院;到挂果的时候,又偏偏只结一个大果。

对这在姜家长苗、孟家结果的瓜,异常硕大泛光,两人精心照护,约定瓜熟后一家一半。一日夏至,后园赏月饮酒,将成熟葫芦摘下,摆在桌上,忽听一声裂响,炸开两半,内中传出“苦哇苦哇”哭声。两人一看,乃一女婴。孟、姜以苦为乐,认为是平生善行所结善果。孟夫说:“苗是你栽的,应该姓姜。”姜夫说:“瓜却结要你家里,本当姓孟。”最后二友折中,就叫孟姜女吧,两户命根子。

孟姜女长到十八岁,如花似似玉,知书达理,成了大家闺秀。闺秀玩耍本不能出门的,因炎夏来临,气热难当,傍晚也不减闷热。丫环邀使后园池塘洗浴退凉。小姐初始不去,禁不住唆使,心里也想凉快一下,玩一会,便笑着来了。小姐嘱咐前后门关紧,经巡查后,方宽衣解带,一齐嘻嘻跃入池塘,溅起“卜通卜通”的水花。这水的抛洒,是久困的人儿无法比拟的放肆;水中的凉快,为炉中人儿魂梦牵绕的舒服。仿佛一下子这世界就是她们的了。谁想哈哈声、拨刺的水声,惊动了桂花树上的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范喜郎。为何却到了这儿?范郎也是澧县城内的读书人,第一批便被征到长城工地,做了监工头。又因为他监工跑死了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宝马,便逃回来。人还没进家门,又遇到了抓丁的,只好东躲西藏,不慎爬进了孟家的后花园。

女人们忙穿好前服,大骂狗男人不要脸,不下来认罪要打死他。范喜郎只得下来陪罪,说有邪心雷打火烧,我是用手蒙住脸包。丫环看他可怜相,笑道:“你既是书生,俺小姐给你出个题,你对。对得好,放你出去;对不好,我去喊老爷治你。”小姐想,我曾私下许愿,见我肉身是夫君。不如就此试一试,一时脸上飞红,樱桃开口:“月下芦瓜酒——”表示自己的身世。范喜郎即景生情:“塘前桂树人。”表示自己的抱负。小姐闻言,十分欢喜,命丫环管住他,上堂告禀双亲。父母一见范郎仪表堂堂,口才不凡,遂于完婚。择日不如即日。以此又可见古时父母开明之奇呢。

      魂归故里

孟姜女自从找到丈夫尸骨后,用包袱包起背在背上,千里迢迢,不避寒暑,只身徒步。风餐露宿,说不尽的辛酸。走到一个陕西宜君县的地方,口里冒烟,饥渴难耐。可怜皆地干旱日久,田地开坼,哪里有水喝呵!她有气无力地坐到石头上,想起折磨而死的丈夫,怕的尸骨还不了乡,眼泪又夺匡而出。这眼泪滴到地上,地却突然裂开了一个洞眼,清凉的泉水直喷射出来。周围百姓惊呼神女显灵了,忙给姜女磕头。孟姜女把自己的来历哭诉了一遍,弄得男人落泪,女人呜咽。为纪念姜女泪水带来甘霖,便将泉井命名“哭泉”

哭,是伟大的呼唤,然而又是痛苦的摧残。由于忧郁过度,劳累过度,行至同官,便离人世。死时双手还紧紧地抱住丈夫的尸骨。同官人极敬佩这位忠烈女子,为其修墓合葬,凿石为祠;还塑像祭祀。

时日蹉跎。人皆不信真有其事。嘉靖辛卯(1531)秋。副都御史李如圭,澧州人,去陕西奉命赈灾救荒,解决问题后,班师回朝复命,途经陕西延安同官县,逢知县拜谒姜女庙,才知真有其事。但彼时,湘人不知其结果,陕人不知其根本。今前后事相遇,生在澧州,死于同官,李大人心有所感,夜得一梦。梦见孟女求他看在同乡的份上,将夫妇尸骨带回或魂归故里。李如圭赶忙应承,表示到荆州治理水患后即专程护送。荆州一到,老百姓听说都自愿帮他治理荆江,堵江筑坝。但河里江猪、鲨鱼太多,大凡石下,均被拱散。李大人岂能不急?晚上又见到了孟姜女,他问女神有什么办法。女神说:“您可派人到各地收购破铜烂铁,铸成鼎锅一样大的铁砣来下堤脚。”李大人“呵”了一声,醒来后如法炮制,终于筑起了牢固的大堤。皇上念其赈灾、治水有功,加封他为工部尚书。李大人从京都谢恩出来,特到同官,租了一只大船,装上孟姜女塑像,从庙里请出孟姜女灵魂,回归故里。祠前人呼:“孟姜女神回来没?”众人齐答:“回来了,回来了。”

证据何在

姜女下池、孟姜女寻夫的故事,从远古流传至今。君不信,有李如圭《贞节祠记》和《嘉山孟姜女祠》在;往北上,沿途不少“望夫台”,野史遍地。仅澧县嘉山就有李大人条题“贞烈祠”的祠堂,“望夫处”足迹依然,旁有镜石,光可鉴人。山南麓有“孟姜故宅”石碑,对联为:“道之云远思君子,魂兮归来返故居。”现已收入《中国名胜辞典》。

 至于鬼神交错,夸大其词,则如我一样的好事者为之,愈演愈烈,倒使人疑惑了。正如《红楼梦》中的大实话:“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2004、2、2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都说孟姜女的故乡是澧州,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孟姜女传说
历代名女之谜(一):秦朝真的有孟姜女哭倒长城?
津市嘉山才是孟姜女传说的真正源头
张业恒丨寻隐处--嘉山行
风俗澧州‖嘉山孟姜女:守望澧水,抚平岁月沧桑,把那缠绵悱恻和离愁别恨演绎得悠远绵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