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索微探赜】联须称境,文质彬彬

索微探赜

第十七期

责任编辑/杨茂东 潘洪斌

图文制作/林看云

联须称境 文质彬彬

文:康永恒

本文刊发《对联》杂志2020年第六期联苑争鸣版

《对联》杂志刊发刘可亮先生的文章——《“文学类”对联陷入“联八股”泥潭》(点击可看),对当前楹联创作出现的一些状况进行了批评,同时引发了一些争论。

现谨就一些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刘先生所说的“文学类对联”,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因为对联本身就是文学,虽然有的联“质胜于文”,有的联“文胜于质”,这只能说创作倾向有所不同,而非有“文学类对联”与“非文学类对联”的分野。





对联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滥觞于孟昶之题桃符,同时因其与生俱来的实用性,而与民俗有交叉。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又属民俗学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改变其文学属性。





由于对联本身具有的实用性,决定了对联的分类多是以其“用”来分类,如名胜联、婚联、挽联、寿联、赠联、春联等。每一联的联题,也多是以其“用”来命名。如“寿俞曲园”“挽孙中山先生”“题黄鹤楼”等等。





刘先生文中对某些现象的批评,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论语》中有一段话:“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常被拿来进行文学批评。所谓“文”,指文章的文采、文饰、文辞;而“质”,则是指文章要传达的思想实质。自古及今的文学,每每有偏于质的,有偏于文的,总是因为性情有偏向,所以当损有余而补不足,追求文与质的中和。如果一味的重“文”轻“质”,便相当于老百姓常说的“绣花枕头”“花瓶”了。而重“质”轻“文”,便相当于没有上釉的瓷器了。对联也是如此,“文质彬彬”是需要把握的一个原则。不注重词藻、文采固然失之于“野”,但过分追求文采、词藻、典实,便失之于“浮华”了。





应当看到,由于对联的实用性特点,传统的许多名联确实存在“质胜于文”的现象,如一些集经语联和一些格言类联,都是直言道理,但照样不害其为佳联。此类联之所以能够动人,往往因其所“用”之境作背景,所以不需太多“文”的烘托,便能直扺人心。最典型的当属清末赵藩题成都武侯祠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应当承认,近年来的对联创作,出于对所谓“老干体”的纠偏,一些作者更热衷于“文”的追求,以致出现了“文胜质”的现象。其表现即如刘先生文中所批评的。造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伴随着网上对联活动成为常态,传统对联的“因境立联”状态被打破,没有了现实的“用境”的衬托,势必要借助文字的铺叙,于是对联更接近于诗与赋的表现形式了,于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所谓的“联八股”泥潭。数年前,我曾经提出“联须称境”的主张,直到现在,我仍主张对联的创作和研究,要重视其实用性,要“称境”,唯其如此,乃可删繁就简,境联相得。

作者简介


康永恒 字思久,号抱犊散仙。全国“联坛十秀”之一,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副秘书长,河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暨学术委员会主任,《燕赵联坛》编辑部主任;首届中国楹联莲花奖最佳联手,2011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获得者,连续17年中国对联创作奖获得者。

作品链接:

【联家雅座】己亥联存 | 康永恒楹联作品选粹

【楹上鎏光】康永恒|席上有宾吹郢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联须称境 文质彬彬
什么是「对联之美」?——读《发现对联之美Ⅱ》序和跋
从对联的民族性时代性格律性概括性和实用性谈对联创作的一般要求
楹联精选 | 第七辑
中国楹联特征论略(2)
对联第一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