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甲骨文的分期与断代

研究甲骨与铜器的最基本与主要的工作,就是年代问题。商代甲骨文主要出于河南省安阳殷墟,大部分的卜辞都契刻在经过人工修整的龟甲与牛骨上。由于殷代的文献除了《尚书》中有若干篇疑似是商代的作品以外,没有其他遗留,所以甲骨文成为学者研究商代历史的唯一文献资料,因此显得十分重要。而甲骨文属于商代晚期材料,史料记载商代晚期有两百七十多年的时间里不再迁都,一直定都于今天的安阳,所以将存世及出土的甲骨文进行分期断代研究,便成为一件极为有意义的事情。

自甲骨文出土以来,诸多学者对于甲骨文的分期断代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王国维根据卜辞中的称谓加以断代,外国学者明义士也试图根据字体与称谓进行断代,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是著名甲骨文学家董作宾发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提出十项标准,即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书体。他将甲骨文分为五期,第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廪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这一分期方法影响深远,由此确立的基本的甲骨文分期断代体系,后来学者纷纷藉此展开研究,使得学界对于甲骨文的认识大大深入。

董作宾以后,不少学者依旧对于甲骨文的分期断代展开深入的研究,如陈梦家1956年作《殷墟卜辞综述》,在其书中专列两章分析断代,每章各九节,提出断代的分期与标准,坑位与甲骨断代关系,师组、宾组、子组、午组卜辞的判断;武丁时期宾组贞人、记事刻辞;祖庚、祖甲时期贞人、出祖分群及其相当的时代;廪辛何组贞人;何组贞人早晚的分别;武乙和帝乙、帝辛时期的贞人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剖析多有创意,影响很大。

稍后,李学勤、彭裕商等人撰写《殷墟甲骨分期研究》,提出将考古学上的地层学证据引入到甲骨文的分期断代之中,《小屯南地甲骨》,《花园庄东地甲骨》均已注重考古地层关系,黄天树撰著《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对于前人的观点继续修订补充,将甲骨文分期继续深入。

参考资料: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中华书局,2004年。

转自:中国考古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125讲 殷墟卜辞分期断代的学术之争
《出土文献》| 李霜洁:殷墟卜辞中的贞人网——兼论运用图论中的完全图来交叉确定多人共时关系
甲骨文百家姓
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解析
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
甲骨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