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全国联教精英展播】No.9云南郑兰芬

联山策马传经典   艺海泛舟沁墨香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大街街道大街小学郑兰芬

    郑兰芬,女,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云南省诗联学会会员,玉溪市诗联学会副主席,江川区诗联协会主席,大街小学诗词楹联工作室负责人。1988年参加工作,至今已在教学岗位度过33个春秋。半生韶华,均付于三尺讲台与众多孩子们。现在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大街街道大街小学高段语文组任教。先后负责大街小学诗词楹联工作室、《春华秋实》编辑部、小记者站、校园广播站、学校信息组等工作。为了更好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校园,我长期致力于诗词楹联、国学经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培训、鉴赏、传承和诗联创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推进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校园

按照区文联和教育局安排,我校于2015年3月开始楹联文化教育基地的创建工作。为此,学校成立了诗词楹联工作室,同时成立了教师楹联学会和学社楹联社团,由我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几年来,结合学校文化建设格局,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全力支持下,我组织相关教师充分利用诗词楹联形式,精心打造校园文化,使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为师生营造良好的楹联文化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悬挂木质楹联,营造书香氛围。我积极与江川区诗联协会和创联办对接,请创联办的专业人员撰书和刊刻木质对联,悬挂校园各处,为校园增添联风雅韵。

二是打造走廊文化,展示楹联作品。在惜时楼教学楼四楼以卷轴形式展示了16首优秀的唐诗宋词中的对偶名句;三楼打造的是楹联长廊,悬挂了十四副古今名联。设置不同展板,展示楹联知识和趣味楹联,以及楹联小故事;二楼则以国学经典为主要内容,内容涉及《论语》、四书五经及古代经典著作。一楼则以童谣和儿歌为主。

三是开展楹联活动,打造特色班级。各班精心布置教室,营造楹联学习氛围。教师组织同学们利用地方课、午自习和语文课,指导学生诵读《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开展班级楹联诵读、楹联接龙、对对子、楹联小故事、楹联手抄报制作、收集春联等一系列活动,把楹联教学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二、开展系列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多年来,我们诗词楹联工作室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校园楹联知识培训和竞赛活动,在营造浓厚的楹联文化氛围的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师生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1、社团活动,学习楹联知识。定期对社团学生和教师学会成员进行楹联知识和创作培训,了解基本的平仄和韵律知识。积极组织学会教师对学校诗词楹联活动和班级楹联创建活动进行指导;组织学生社团成员对优秀班级和楹联小达人进行采访,指导撰写、修改采访稿,把社团活动与小记者站活动结合起来,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校园广播,普及楹联常识。为了充分发挥好小太阳广播站的宣传作用,我在学校广播站开设了诗词楹联专栏。小播音员每周定期宣讲楹联常识、朗诵楹联作品,讲述楹联小故事,展示师生楹联创作作品等。

3、营造氛围,打造班级特色。每学期开始,我组织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精心制定活动计划,组织各班充分利用早读、午自习、黑板报、班队活动等,宣传、学习楹联知识,诵读国学经典,制作楹联手抄报,设置楹联活动展板,悬挂班级楹联,把班级文化建设与楹联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了我校独有的办学特色。

4、遇见读书,诵读经典作品。每年的读书节,学校精心策划,组织全校师生开展诗词楹联经典诵读和展演活动。同时安排获奖班级在每周一早晨的升旗仪式上进行展演。现在,每周一的诵读展演已经形成了常态化,所有班级均要参加,每个班级都是精心准备,展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张名片。

5、开辟专栏,刊登优秀作品。为了更好地普及诗联知识,我在《春华秋实》校刊上开设诗词楹联专栏,组织校刊编辑部的小编委们搜集整理学生楹联创作作品,古今优秀诗词和名联,江川本土作家作品,以及本校师生家长的诗联优秀创作作品,选登在《诗词楹联》专栏中。在《小小记者站》和《月牙弯弯》等栏目,也刊登了部分学生和学生社团成员的有关诗词楹联活动的采访稿和优秀作文稿。几年下来,同学们的创作水平和鉴赏水平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诗联创作小达人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促进了学校诗联文化建设的发展。

6、独具匠心,制作手抄报。手抄报制作一直深受我校学生的喜爱。每年,我都在四至六年级学生中组织一至二次诗词楹联手抄报创作比赛,然后组织各年级组长精心挑选优秀作品,评出不同奖项,为获奖学生进行隆重的颁奖仪式,以此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成效显著。

三、楹联进课堂,硕果满枝头

1、创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在江川区教体局、区创联办和区文联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大街小学向中国楹联学会申报为全国楹联教育基地并顺利挂牌。

2、编写学生读本,让诗词楹联进课堂。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诗词楹联等传统经典文化,让诗词楹联国学经典等传统文化走进课堂。我事先搜集了近三百万字的资料,然后组织学校楹联工作室成员编写了一至六年级《诗词楹联经典诵读》学生读本,每个年级一本。同时,利用午自习课和地方课,把诗词楹联和国学经典纳入课堂教学。使教师有本可教,学生有本可读。

3、开展教学竞赛,强化教师队伍。我们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整合教学资源,开展一系列诗词楹联教学竞赛,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老师们在教学之余,撰写了许多诗联教案、论文、教学随笔,部分论文和教案获得了省市区级奖项。

4、组织创作竞赛,编撰专辑。在师生对楹联常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之后,我们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及家长全员参与诗词楹联创作竞赛活动,从中挑选了近三百件优秀创作作品编撰成《诗韵联风》一书。此次活动不但使师生们的诗词楹联创作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而且让家长也参与进来,使我校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从学校延伸到了社会,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5、拍摄诗联进校专题片,加大宣传力度。为了深化我校的楹联创建工作,总结教学经验,学校诗联工作室组织部分师生和班级拍摄了诗词楹联专题片,为学校今后的诗联创建工作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扩大了影响。

6、申报课题,深化创建工作。从2015年开始,由我主持向江川区教科所申报了区级实验课题《诗词楹联校本教材开发与运用研究》,组织楹联工作室成员定期开展课题研究,并作书面记录。后来我把研究的资料进行整理,形成三百多万字的《诗词楹联校本教材开发与运用研究汇编资料》。此课题于2018年顺利通过区级验收,同时获得云南省校本教材优秀成果一等奖。

7、国学讲堂,校园风景线。为了让学校师生能更好地鉴赏诗联作品,了解名家名篇。我们组织部分教师和学生社团成员,开设了“国学讲堂”。从杜甫到李清照,从古今名联到家乡楹联,同学们不仅认识了许多诗联名家,学到了许多诗联知识,而且通过搜集、展示家乡诗联,对家乡的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也有了深刻的了解。

8、发展协会会员,组织创作投稿。学校现有区级诗联协会会员6人,省市级诗联学会会员2人,国家级楹联和诗词学会会员1人。为了培养师生们的创作热情,诗联工作室积极组织,邀请诗联协会和本土作家到我校进行楹联创作培训,同时组织师生撰稿、创作诗联作品,积极向上一级报刊杂志投稿。现已有上百篇师生作品分别发表在《中国楹联报》、云南省《学生新报》、《诗咏玉溪三百首》《江川古今诗联选》《星云》《江川诗联》《江川现代诗联选》等国家、省市区级报刊杂志和专辑中,在当地影响广泛。

9、开放教育,横向交流。大街小学从2016年成功申报中国楹联教育基地以来,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影响深远,延伸到了校外和社会,反响极好。江川区电视台、玉溪电视台等多次到我校就诗联创建和开展情况进行专题访问;玉溪、元江等县区有多所学校到我校参观交流。同时,我们还承接了江川区部分乡镇和学校的楹联知识培训和横向交流。国学讲堂班的师生们也走出校园,走进了社区和其他学校。国家、省市区楹联学会和市区创联办负责人到我校参观考察后,对我们学校楹联工作的开展情况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和肯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所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学校领导及上级部门的肯定和赞扬。我先后被评为玉溪市和江川区创联先进个人,江川区优秀共产党员,入选2020年全国楹联教育精英榜。学校也先后被评为市区级创联先进集体,被推选为全国诗教先进单位。我所创作的部分诗联作品分别发表在《中国楹联报》《诗咏玉溪三百首》《江川古今诗联选》《江川当代诗联选》等报刊杂志和专辑中,部分作品被刊刻后悬挂于江川各地。2020年,江川首届全国“滇瓦紫砂”杯诗联大赛,我有幸受邀作为评委参与此次评选活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牛桥街小学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框架思路
读书的厚度决定做人的高度
用经典照耀孩子的童年
唐锦富【十年】文海诗轩传媒倾情鉴赏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小学卫生工作总结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