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路向北-4 山海关
userphoto

2023.06.18 美国

关注
 
         山海关位于明长城东端,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地势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关城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冀辽在此分界。






  山海关一景  2023.6摄

主要建筑

折叠关城

山海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是山海关长城的中心,呈不规则梯形,西北和西南转角处呈圆弧形,未设角台。关城城垣周长4727米,城高14米,厚7米。东墙为长城主线,关城东西南北四面各建有四座城门,东门为"镇东门",即"天下第一关",西门为"迎恩门",南门为"望洋门",北门为"威远门",四门城台上均建有城门楼。关城四门之外均筑有瓮城,偏侧开门。城墙的东南、东北隅处于长城主线,各建有东南角台和东北角台,角台上分别建角楼,是关城转角处防御性建筑,镇东楼南北两侧还建有临闾楼、牧营楼和新楼。在关城的东南、西北和西南隅各设水门一座,墙外有护城河环卫。

折叠城门

山海关城门有四个,东称"镇东门",西称"迎恩门",南称"望洋门",北称"威远门"。四门俱存,东门即为"天下第一关",保存最为完整。城门台上座有天下第一关城楼,天下第一关城楼,实乃箭楼格式。经实测:城台高12米,城楼高13米,东西宽10.1米,南北长19.7米。楼分两层,第一层高5.7米,第二层高8米。城楼建筑,上为歇山重檐顶,顶脊双吻对称,下为砖木结构,四角飞檐上,饰以形态各异的脊兽,造型美观,栩栩如生。

折叠瓮城

山海关城四座城门的外部均有瓮城,现仅存东门瓮城,周长318米,瓮城门向南开,与第一关券门成直角形。

瓮城西面墙长85米,北墙长83米,东墙长72米,南墙长77米,城高13米。瓮城墙上宽度,西为15米,东为9.7米。

折叠东罗城

现存东罗城位于关城东门外,东侧与东城墙相连,现存城墙为明万历年间(1584年)所建。有关东罗城的最早记录为明万历二十七年的《永平府志》卷之二《建置志·城池》编。

万历十年拜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的张佳胤所撰写《山海关罗城记》,对修筑东罗城的缘由及始筑时间作了明确的叙述 ,按此记载,东罗城是在明中期北部防御局面遭到严重破坏,整个北方防线南移,山海关长城由明初的内边重镇,变成御敌外边的历史背景下,为确保山海关主城不受攻击,构成彼此呼应、重关锁隘的防御布局,时任山海路参将的王守道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春开始修筑。

万历十二年(1584年)二月,永平兵备道副使成逊会同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王邦俊,在王守道所筑夯土城墙由于战事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将外墙体下部垒石,上部包砖,对内墙体仅做局部补砌,到当年五月即竣工,形成东罗城的规模。东罗城墙体城砖大多印有"万历十二年真定营造"、"万历十二年德州营造"、"万历十二年建昌车营造"、"万历十二年抚宁县造"等10种铭文,也印证了现存罗城城墙为万历十二年的修筑。

随着清王朝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统治策略由明王朝的军事防御改为政治拉拢、怀柔政策,用宗教和思想统治的办法,代替对长城的修筑,致使长城的防御功能逐步淡化,山海关东罗城也逐渐成为繁华的商业城镇,作为华北与东北的交通要道,信息和商品集散地而发挥作用,城墙维修基本停止。

现存东罗城东门即为关门上建服远楼,城门之外有一长方形瓮城护卫。另外两座城门,南门渤海门,北门为衮龙门之上的门楼早已坍毁,无可考察。东南、东北转角各设角台,上建敌楼。罗城设南北二水门,东北南三面护城河。



 山海关一景  2023.6摄
 山海关一景  2023.6摄
 山海关一景  2023.6摄
 山海关一景  2023.6摄
 山海关一景  2023.6摄
 山海关一景  2023.6摄
 山海关一景  2023.6摄
 山海关一景  2023.6摄

                          2023.6.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里长城(3)山海关 居庸关 大境门 紫荆关 雁门关 嘉峪关等九大关隘
嘉峪关
四大名关之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
甘肃散记(4):西风热血兮嘉峪关
大明朝山海关的军事城防有多完美,看过之后就一个大写的“服”字
【摄影】九门口长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