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蜀道传奇 | 改变历史的古蜀道

日前,以蜀道为载体的10集大型文化纪录片《蜀道风流》播出后引发了各方的强烈反响。

蜀道,是一个历史进程。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首《蜀道难》称得上是“谪仙”李白诗歌的代表作,后人对古蜀道少得可怜的认知便是来自于这首家喻户晓的天才著作。

事实上,蜀道这个历史名词远非一个“难”字可以概括,作为中国古代一条建造时间最早、存在年代最久、跨越朝代最多、沿用时间最长、线路艰险复杂、战争达数十次的古交通要道。它是能与丝绸之路、万里长城、大运河比肩的,被当代文化遗产研究者称为中国四大线性文化遗产,甚至有人说一条千年古道,半部中国历史。 6park.com

剑门关古栈道。 6park.com

在众多历史节点,四川和蜀道都扮演着主角,或是大一统的肇始者,或是王朝的拯救者,与其说这是一种巧合,不如说是一种得天独厚的历史必然。

几千年来,许多涉及到出川与入川的重大历史事件,都和蜀道有关。这些事件,有时候关乎四川或西南,有时候则关乎全国。

●金牛道开通了,古蜀灭亡了

因为有五丁开道、李白“蜀道难”这些知名的传说、典故,对于蜀道,很多人形成了一种误解,认为古代蜀地的交通如何如何不便利。但实际上,四川作为连接关中中原与西南地区的重要媒介,虽有一定的地理条件的限制,但交通却是四通八达,是古代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金牛道,古蜀历史上首次见于史书的道路,南起成都,北止于广元七盘关,全长约450公里。从建成以来,金牛道便成为沟通川陕最重要的蜀道。而现代的川陕公路、宝成铁路,还有如今的西成高铁也是基本沿金牛道修建。

金牛道又称石牛道,其得名源自一个传说:秦惠文王告诉蜀王说泰国有一种石牛,牛粪很不一般,落地便是金子。蜀王想要这石牛,但是秦惠王说道路艰险,运不过去,蜀王便派了五个大力士去凿山开路,于是就有了金牛道。随后,秦军长驱直入,葭萌一战,古蜀国也就随之灭亡。

秦灭巴蜀后,对巴蜀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秦破赵,迁卓氏……诸迁虏少有馀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史料显示,葭萌,就是现在的昭化。2014年,考古学家在昭化发现了一座距今2000多年前的西周古城址,以及一批战国至西汉的墓葬,具有秦文化的特点。这似可证明,当年秦人入川,正是从这里的金牛道上走过。

公元207年,46岁的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见到了27岁的诸葛亮。在给刘备提出的远景规划中,诸葛亮要求刘备立足荆州之后,立即着手夺取四川。刘备听取了诸葛亮的意见,3年后,当他应刘璋之邀入川时,也是沿着古蜀道入川。刘璋仅仅因为刘备是同宗而对这个急于想找到根据地的野心家赋予了空前信任。两人在富乐山上饮酒高歌,长达数十日。此后,在得到刘璋的大批补给后,刘备以讨伐张鲁为名,前往葭萌关屯驻。

富乐山与葭萌关均位于古蜀道上,其中,富乐山在今天的绵阳城郊,金牛道就从山脚经过,历来是当地士人游玩的好去处。葭萌关是现在的昭化。后来,刘璋给刘备增加了军队并补充了粮草之后,刘备却迟迟不肯北伐张鲁。不久,又借口刘璋杀死了建议迎他入蜀的张松,引军南下,攻取涪城,围攻成都。刘璋在极度的懊悔中出城投降,刘备从此据有益州。刘备果然如诸葛亮策划的那样,以天府之国为基础,创立了他偏安几十年的蜀汉王国。

后来刘备把葭萌关改名为汉寿,寓意蜀汉的统治与日月同寿。不过,到了宋朝,赵匡胤派手下大将王全斌经金牛道攻打后蜀国,结果王全斌一路烧杀抢掠。赵匡胤知道后,为示安抚,便把这里改名为“昭化”,寓意“昭示帝德,化育人心”。

古时的昭化,不仅是金牛道的要冲,也是重要的水运码头。嘉陵江在城东与白龙江汇合,直通古渝州(今重庆),因此城中终日是舟船川流不息,车马络绎不绝。“桔柏古渡”是古今文人吟咏之地,唐代的杜甫、明代的杨慎都有题咏。

●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金牛道上,最险要之处就是剑门关。绵延数百里的大剑山七十二峰形如利剑,其中有一个天然的缺口,便是今天“剑门关”之所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说的也正是这里。

以一敌万自然是夸张了,但剑门关确实是从未被人从正面攻破过。蜀汉后期,姜维以三万之众,凭借剑门关的天险,抵御钟会的十万大军,还多次取胜。直到邓艾偷渡阴平,刘禅不战而降,诏令姜维投降,剑门关这才失守。

五代时期,当时还是后唐大将军的石敬瑭,也无法从正面攻破剑门关,他只能派人绕道,前后夹击方将剑门关拿下。后来,徐向前率领的红军也是从东、西、南三面包围才攻下剑门关。徐向前对剑门关的地形记忆犹新:“战后,我去剑门关一看,真是个奇怪的地形。你从北面来的话,它是个高山,一壁千仞,险恶万分。你从南面来的话,它是坡地。南攻容易北攻难。”

骑友“老河”从北面的昭化骑行至剑门关,路程只有短短38公里,但是这却是他经历过的坡度最大的一段路,他整整骑了6个小时才抵达剑门关景区。一路上,他看到了不少金牛道的遗存。不过到了剑门关的关楼,却发现这座楼实在有点“新”。原来,剑门关那座历经千余年的雄伟古关楼,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被全部拆毁,仅存一块长方形“剑门关”石碑。现关楼是1992年在原关楼旧址上重新修建的一座更为壮观的仿古式关楼。

剑阁往东北约50公里,有明月峡。这里原名朝天峡,因唐玄宗来此避难,当地官员在此接驾朝拜而得名。明清后,取李白“清风清,明月明”的诗意,改为明月峡。

这段峡谷特别之处,就在于这里集水道、纤夫道、栈道、驿道、公路、铁路古今六道于一峡:有远古时候山民们走出的羊肠小道,有通过这里的金牛道,有峡中江边船工们修建的纤夫道,有嘉陵江上的船道,有民国时期修建的川陕公路,还有川陕公路对面的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宝成铁路隧道。所以,这里也被誉为“中国交通史博物馆”。

想要开通金牛道,就必须想办法通过明月峡。古人的办法是在崖壁凿孔架木,修建栈道。到了近代,栈道无法满足交通需求了,就必须在此开辟公路。但是明月峡全是石壁,简直是无处下手。工程技术人员只好沿明月峡古栈道的上方崖壁,用炸药硬生生炸出一条凹槽式的道路。现在,这段凹槽式的公路仍留在明月峡上方,就是老川陕路上有名的“老虎嘴”公路。 6park.com

明月峡古栈道。 6park.com

●故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修公路不易,修铁路就更难了。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先后跨越秦岭、米仓山和剑门山,地势险要,因此工程相当艰巨。这条铁路的北段基本沿着故道(陈仓道)建设,进入秦岭后沿清姜河行进,从杨家湾站到秦岭大隧道直线距离只有6公里,但升高却达680米。为了把坡度改为每千米只升高40米,能够通行火车,只能把铁路线反复迂回盘旋,在6公里的直线距离内盘绕了27公里,形成三个马蹄形和一个麻花形。就这样,在秦岭主峰上,7个隧道口坐落在同一个山梁上,隧道重隧道,铁路重铁路,山回路转,景致壮观。因为实在太绕了,所以哪怕宝成铁路经过多次改造后,从成都前往西安,特快列车还是需要近14个小时。

在翻越秦岭的古蜀道中,故道确实是最绕的一条。故道的得名,是因为其大部分线路是顺嘉陵江上游河谷而行,秦时这里设置有故道县。故道道路最长,但比较平坦,且有嘉陵江水运之便,所以汉中、关中、四川之间的战争,多数都是沿故道进行。

故道又称陈仓道,是因为道路北端入山处为陈仓县。楚汉争霸时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便是发生在这里——刘邦采用韩信的计策,假装重修被烧毁的子午道,军队主力却绕道陈仓道的远路来到宝鸡,然后东进长安。子午道在东,陈仓道在西,这也是一个“声东击西”的故事。

隋唐定都长安,汉中及四川成为唐王朝的一个大后方,长期没有战争,民间交流相当频繁。故道沿线驿站不断,仅大散关至宝鸡一段不到130公里的路程就有15处之多。所以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前往蜀地避难,就是选择经由故道到达汉中,而后从汉中出发,走金牛道来到成都。

●子午道:兵家险地,荔枝快道

最靠东的子午道,历史上也是战火不断,以关中为根据地的政权常常将子午道用作进攻汉中、安康以至四川、湖北等地的通道。与此同时,以南方为根据地的政权也将子午道用作攻打北方长安的通道。

宋金对峙时,南宋除了在大散关屯戌重兵外,还在子午谷口置立堡塞,以备金人进袭。清康熙平定吴三桂叛乱,曾派大将图海由子午道进攻汉中。到红军长征时,红二十五军沿子午道北上。西安解放时,胡宗南由子午道南逃。

最有名的例子,还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大将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由他率兵五千,走子午谷直取长安,诸葛亮再率大军走褒斜道与其会师。但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认为该计划过于冒险而未采用。

有人批评诸葛亮太过于保守,但如今回看历史时就会发现,带兵走子午道的,大多没能成功。曹魏大将曹真后来伐蜀时,就取道子午道,结果遇上大雨连绵,栈道断绝,曹真用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路程,只好撤退。东晋名将桓温伐前秦,他让部将司马勋由汉中出子午谷进攻西安,结果未出谷道就被秦军击败。明末,闯王高迎祥从汉中进攻西安,在孙传庭的严守下无法攻克,他便想从子午道偷袭,但是孙传庭却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劳,双方激战4天后,高迎祥溃败,后被俘,送往京城处死。这之后,才有了闯王李自成。

作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子午道以险峻难行著称。汉代的摩崖石刻《石门颂》中对子午道的险状作过这样的描述:子午道上,上面是悬崖连绵,曲流绕山;下面是幽谷深渊,飞瀑直泄。平缓处道路泥泞,苔藓遍地;山道上荆棘丛生,乱石塞道。行至险处,如履虎尾,空车快马也难行进。毒蛇猛兽时有出没,秋天未到,寒霜就毁了庄稼。

那时的子午道,甚至连牲畜都不能通过。所以,货物通过子午道,只能是人来背。从子午道北口的长安县子午镇到南口的西乡县子午镇,总共300多公里路,背夫一天只能走25公里。不过到了后来,子午道辟为长安、汉中、四川间的驿路,就好走多了。

子午道的鼎盛在唐朝。官府对子午道不断修治,道上行人越来越多。诗人杨凝在《送客人蜀》中写道,“明朝骑马摇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说明他送的客人正是从子午道入蜀。玄奘也是从子午道经由汉中前往成都,“西逾剑阁,既达蜀都”,接下来的路线依旧是金牛道。

子午道又以“荔枝道”闻名于世。古时的四川也产荔枝。唐朝天宝年间,荔枝就是由涪陵运往长安,驿使们把采摘下的荔枝带叶密封于竹筒中——土法保鲜,防止途中挤压和偷拆,然后装笼上马,10公里一换人,30公里一换马。先由洋巴道翻越巴山,再由子午道通过秦岭。走这个路线,只需要七天七夜就将荔枝送到京城,呈到杨贵妃面前的荔枝,仍然新鲜如初。所以子午道和洋巴道都被称为“荔枝道”。

明清时,荔枝道最为兴盛,商贾多由此道入川。川陕交界处,荔枝道沿线贸易集市兴盛一时,如盐场坝、渔渡坝等街市,其名一直沿用到现在。因为来往的人多,沿途也有许多歇脚的旅店,人称幺店子。据当地的老人说,这些幺店子,几乎每天晚上都要歇一二百人,有时候过往客商实在太多了,屋子里住不下,客商们就把马拴在院子旁边的树林里,人在空地上烤火歇脚。

●傥骆道:三国古道,杜甫生路

在翻越秦岭的四条蜀道中,傥骆道是最短的一条。从周至县入山,南下,出傥水谷至汉中盆地,经洋县至汉中,长约240公里。从西安飞往汉中的飞机航线,就是沿着傥骆道飞行的。如今西成高铁的线路,也与傥骆道高度重合。

这里最快捷,也最艰险。傥骆道靠近秦岭主峰太白山,途中要翻越太白山周围的五六座分水岭,人烟稀少,猛兽出没。所以傥骆道的形成时间最晚,第一次在历史上出现已是三国时代。曹爽伐蜀、姜维伐魏都是经由傥骆道。

傥骆道的全面疏通,主要是刘备的功劳。刘备在汉中建立了对付曹魏的军事基地,傥骆道是通往北方的首选道路,路上遍布亭帐馆舍,以备军旅之用。诸葛亮对在山中行军也有重要规定:“金鼓不闻,旌旗不睹,此谓慢军。”“十里之内,数里之外,五人为部,持一白幡,登高外向,明看隐蔽之处……凡候见贼百人以下但举幡指,百人以上便举幡大呼……”由此可见傥骆道沿线的地形条件极为复杂。

当年的古蜀道今天大部分路段都已铺设了公路,只有傥骆道仍保留着原始风貌。傥骆道这一路,途中有支锅石、蟒岭、汉王山等地名,都是相传因刘邦或者刘秀在此的事迹而得名。踩在脚下的羊肠小道,也能看出荒草淹没下的3米多宽的路基,石阶梯也依稀可见,可以想见当年的繁盛。

傥骆道唐代时最为繁荣。这里成为官道,官员赴任、述职,使臣出使,多由此路。公元784年,唐德宗李适为了躲避朱泚兵变,也是经傥骆道逃难来到汉中,一百年后的唐僖宗为躲避黄巢起义也经此入蜀。

杜甫带领全家逃难去成都,从长安出发走的就是傥骆道。他的诗中写道,“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自说二女齿背时,回头都向秦云哭。”可见“安史之乱”给当时百姓带来的苦难。

杜甫一家走过傥骆道,接下来就是金牛道了。金牛道好走得多,但也有不少险隘。除了剑门关,还有白马关。白马关原名绵竹关,后叫鹿头关,唐朝时王建依刘备骑白马典故改作白马关,龙泉山脉自东南而来,在此处与金牛道交汇,成为威都北部最后一道可以依仗地势死守的险关。当年刘备入蜀,在涪城关等地都轻松拿下,唯独被白马关阻挡了整整一年,还折损了庞统。白马关一破,成都城便唾手可得,刘备破白马关后,便轻松劝降了刘璋,几十年后,他的儿子刘禅,也是在白马关失守后,向魏国俯首称臣。

在白马关,杜甫写了《鹿头山》一诗:“鹿头何亭亭,是日慰饥渴。连山西南断,俯见千里豁。游子出京华,剑门不可越。及兹险阻尽,始喜原野阔。”艰难旅程即将抵达终点,他的诗中也开始有了喜悦之情。是啊,经过连日的翻山越岭后,他终于看到坦荡开阔的成都平原。

●链接|唐王朝两度从蜀道走出危局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白居易在他的《长恨歌》里这样描写唐玄宗的仓皇幸蜀。公元756年农历六月,在获悉安禄山叛军马上就要攻打长安的消息后,唐玄宗决定弃都而逃。逃跑的目的地是陕西以南的四川,逃跑的路线,则是由褒斜道而入金牛道。

“蜀土丰稔,甲兵全盛”,这就是当时的四川,也是唐玄宗为什么要选择逃向四川的原因。庇护过唐玄宗的成都被升格为府,号为南京。

历史往往惊人地相似。当年唐玄宗逃往四川时,他恐怕不会想到,再过124年,到了他的后裔唐僖宗当政时,还会重复这条逃亡之路。当时,黄巢起义军兵逼长安。不过,唐僖宗走的是傥骆道。

籍由穿山越岭的蜀道,两位唐朝皇帝才能在大难临头时逃往相对宁静和富庶的四川,并以此为基地作一次咸鱼翻身般的艰难挣扎。唐朝两度走出历史的危局,都由同一个省份和同一条古道来完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46期/丁晨作品《话说蜀道》
汉中栈道——中国交通史上的伟大奇迹
川陕交通
消失的古蜀道——从开山凿石直至栈道腐朽
阆中,自然融汇的关键中心地带04
金牛道:古蜀亡国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