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魏晋时期的楷书简介

汉魏时期的隶书,有桓灵时期的兴盛开始走向衰落。原因是出现了民间流行的俗体书,经书法家整理为可以“传秘书、教小学”的章程书了。这种新型的字体兼有隶书的结体和章草的转折、挑趯,充满了勃勃生机。它摆脱了隶书的装饰性的波磔而带出一种更简洁、更精炼的收锋与勾趯。钟繇的《戎辂表》就是这种新体的代表作。

汉末的民间俗体,我们可以从今年在河北沧县出题的汉墓朱书砖中看到,其长横都没有了波挑,改成了楷书顿笔的收锋笔法。

“俗体”向“章程书”的转变,我们可以从1996年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吴简中看出。

有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一方面是隶书走向僵化,一方面是民间楷书初步兴起。魏武帝禁碑以后,书家为碑石书丹的机会少了,一旦有机会书写,难免矜持放不开。所以,曹魏的《孔羡碑》、《曹真碑》虽然方硬刚健,但是已经刻板。《曹真碑》中的“公”字,笔画写成了三角和圆圈,简直成了美术字,毫无生气可言。这种僵化的笔法也为《二爨》等楷书碑的诞生做了铺垫。

曹真碑

被认为是楷书入碑鼻祖的是东吴时期的《九真太守谷朗碑》。此碑虽经剜改,但其结构笔法尚能反映出刚由隶书脱胎的楷书状态。蚕头、雁尾都没有了,这是真书的雏形。《谷朗碑》的字形结体也都是楷体,它不再是扁而方形,多是正方乃至长方形了。

谷朗碑

钟繇的表启文字是比较可信的《宣示表》、《力命表》、《荐季直表》、《戎辂表》、《还示帖》等,罗振玉从魏景元四年简证之,他说:“魏晋以后诸书,楷法亦大备。昔人疑钟太傅诸帖传抚失真,或赝,作者以此卷证之,确知其不然也."

钟繇是个苦学的书法大家,他将自己的才思与功力都用在这种新兴的字体上,所以能建立起楷书的规矩与法度,又能表现出生动的姿态,钟繇的朴实厚重也是后人难以企及的。

王羲之父子对真书的贡献主要在于将”古质“变为”今妍“。在《十七帖》中,王羲之偶尔用真书写了几行字,这些字十分古朴,与他传世的小楷《黄庭经》、《乐毅论》、《东方画赞》不大相同。这其中有两个原因:(1)历代翻摹失真;(2)王羲之会古通今,《十七帖》是王羲之晚年的书札,流露出一些旧体是很自然的事情。

王羲之《十七贴》

王献之的小楷《洛神赋十三行》更是一篇精彩的作品,章法潇洒流落,比王羲之更多了几分风流,若将其字放大,真有《瘗鹤铭》的意趣。

魏晋时期,楷书已经发展成熟,特别是以钟繇、王羲之为代表的书法家已经将这种来自民间的俗体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规矩和法度,而且将这种新书体作为艺术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

产业人网专栏作者:初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一个写楷书的是谁?一起来了解,楷书的来龙去脉
关于楷书简明书法工具书之三
书法论坛 | 南北朝书风的分派与交流
楷书是最后出现的,为啥还成了学书法的基础了呢?答案在这里
隶书《曹全碑》十一种基本笔法图示
看了东晋《晋故曹夫人碑》,你觉得《兰亭序》真是王羲之的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