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南惊现《东汉玉简》真迹
近日,东汉第一位帝王刘秀颁诰天下的玉简诏书,悄然现身于湖南长沙一藏家手中,引发国内外收藏界热议,藏宝大师们纷纷赶赴长沙,一睹真伪。
这是一篇东汉光武帝(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登基后第二年祭祀太庙(皇家供奉祖先的祠堂或皇帝的陵墓,此处特指刘邦的高庙)、阐述从起兵到称帝全过程并证明其皇位合法性的诏文,规格极高,权威性强。诏文由当时的皇家史官以隶书(汉隶)的形式刻录(玉刀雕刻)在玉质简牍上,形制完整,字迹清晰,线条流畅,纹饰精美,并填有金粉,是目前已见的、为数不多留存下来的完整诏文实物,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文物研究和艺术价值。
玉简共22片,每片玉简长约20 cm,宽约3cm,厚约0.3cm。从右至左,第1、第22两片玉简刻录的为装饰凤鸟纹,背面刻有龙纹;第2、第21两片玉简刻录的文字为吉语(长乐未央,天禄永昌),各4字。诏文全文(含吉语)共133字,用词凝练,涉及汉高祖刘邦、孝平皇后王嬿、汉平帝刘衍、安汉公王莽、光武帝刘秀等汉朝名人,直接或间接描述了刘邦称帝、文景之治、王莽乱政、春陵起兵、昆阳大战、刘秀登基等重大事件,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
东汉继承了西汉王朝的基因,进一步稳固和传扬了汉文化,加深了西域与中原的文化技术交流和政治军事合作,初步奠定了我国的民族版图,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开拓精神)和物质财富(文化艺术)。作为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将分崩离析、混乱不堪的社会秩序重新凝聚成一个统一、强大的整体,延续汉朝近200年,为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政治军事、人才教育、交通运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古代中国一等强国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汉唐遗风”至今令人神往。
(一)《光武高庙奉天祭祖诏文》玉简解读
1、玉简全文
(玉简全景图)
(长乐未央)汉室自高皇以降,奕叶重光。迨至孝平之世,元始以来,贼臣王莽篡窃神器,皇纲解纽,炎德陵迟,国步维艰,几成沦鼎。上赖天地宗庙之灵流庆,朕躬始以白水从戎,继发昆阳翦逆。恭膺天命,仰受贞符。遂从臣民之请,爰稽司禄之仪,谨以建武二年三月上旬恭诣高庙,琴式入筵敬上,嶶号曰:(嵩呼万岁)。圣祖高皇帝敕下,相符使闻天下(**)。刊之玉册,以彰崇典。(天禄永昌)
2、原文翻译
汉朝自从高祖皇帝刘邦登基以来,历代皇帝都留下了文治武功,积累了深厚的光辉。等到孝平皇后的时候,自从元始皇帝登位以来,不忠的臣子王莽以不正当的手段趁汉朝危难之际(指皇帝年幼、太后执政)夺取了皇位,皇室纲常崩溃,法度难行,道德衰微,国运一天比一天艰难,几乎快到了灭亡的境地,皇位成了被觊觎的对象。还好,天不亡汉。有赖于天地厚土的帮助,得益于汉朝历代皇帝建功立德,福泽后世。我自己在舂陵白水乡这个地方和哥哥一起拉起一支反抗王莽的起义军,不久就发兵攻占昆阳,还在这个地方一举击败王莽前来讨伐的大军。我顺应上天的旨意,恭敬地接受了让我当皇帝的灵符(请愿)。于是我遵从大臣和百姓的请求,按照司仪官安排带上了冠冕称帝,在登基第二年的三月上旬去太庙告慰先祖。在太庙里摆上各种祭祀的供品,上前敬奉祖先。这个时候,大家一起齐声呼喊:万岁、万岁、万万岁!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发布圣旨,朝庭把这件事以诏告的形式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史官把这件大事刻印在玉简上,用以弘扬和记载光武皇帝的辉煌业迹。
(二)为了有效还原玉简记载的西汉颠复至东汉重建这一重要历史过程,我们必须了解影响该段历史的几个重要史实:
1、西汉开国皇帝刘邦(高祖皇帝、高皇帝)
秦国灭亡周朝的那一年(公元前256年)刘邦出生在沛县丰邑,世代为农。刘邦从小不务农事,对下田种地不感兴趣,到处游荡,被同乡人认为是不务正业(乡痞),没有什么出息。不过刘邦倒是钦佩信陵君式的人物,喜欢游侠四方结交激进侠义之人,曾投入信陵君门客张耳门下。
魏国灭亡后,张耳被秦国通缉,其门客都四下散去,刘邦也回到家乡沛县。由于结交甚广,与当地官吏们关系较好,不久就做了泅水亭长,并以巧妙的方法赢得了吕公的器重,得娶其女吕雉为妻。有一次押送囚徒去咸阳的路上遇上秦始皇出巡的队伍,刘邦不无羡慕地说:大丈夫就该这样。
由于路途艰苦且遥远,囚徒逃散大半,刘邦估计即使到了咸阳也是没有完成押送囚犯的任务,是要被追究严苛的责任的,于是在路上就把囚徒都放了,但是有十个人愿意跟随刘邦一起闯荡天下。
适逢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纷纷举兵响应,。刘邦也在家乡沛县集合3000人起义,自称赤帝子。楚汉相争的前期,实力相对较弱的刘邦集团,对项羽的战争屡战屡败。而凭借知入善任和约法三章,刘邦最终击败项羽,建立汉朝,一个不务正业的小小亭长最终称帝天下。
刘邦称帝后还乡,写下著名的《大风歌》。刘邦晚年对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的猜疑心理逐渐加重,很多人遭到清洗,杀白马定下了“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西汉各地的封王由异姓王转到刘姓王手中,仅有长沙王吴芮幸免。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度,恢复了分封制度。
刘邦建立的汉朝,结束了秦末的混乱局面,避免了更大范围的战争摧残,以大一统中央政府的形式凝聚起来各地零散的力量,这为后来对抗强大的匈奴部落、保存和传扬汉文化提供了重要条件。
2、王莽专政与废汉改新
王莽为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之侄。王氏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族中之人生活侈靡。唯独王莽生活简朴,为人谦恭。而且勤劳好学,行为严谨检点。对外结交贤士,对内侍奉诸位叔伯,很快便声名远播。公元前22年,王莽24岁入中枢为官,由于恭敬谦让,得到朝中一致赏识。6年后,王莽被封为新都候。公元前8年,王莽出任大司马(高级军政长官),年仅38岁,开始掌握汉朝核心权力。
公元前1年,王莽立年仅9岁的汉平帝(元始)登基,王莽的政治野心开始显露出来并逐步控制了朝政,形成了以王莽为首的权力集团。公元1年,王莽被推选为“安汉公”,其权力已经无人可及。公元6年,王莽立只有两岁的孺子婴(刘婴)为皇太子,根据群臣请愿及太皇太后的授意,王莽代天子朝政,臣民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与真皇帝无异),改年号为“摄政”。这段时间汉朝无名义上的皇帝,实际操控者为王莽及其家族势力,西汉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建立新朝,正式代汉自立。王莽通过20年的蛰伏和10年的准备,终于从一个道德楷模进化成一个新朝代的缔造者。但是,在汉室看来,王莽称帝具有非法性,是通过强制手段从刘家汉室手中篡夺皇位的。
3、新莽王朝农民大起义
王莽建立新朝后,依托古制(主要是周礼)对当时从西汉末年积累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同时新朝梦想建立理想化的统治王朝,于是从币制、经济、官制、军事、外交、土地、吏制等方面全部按照新的设计来推行改革。但是,这些改革看似庞大,其实很多都是断头式的,重设计轻落实,重理想轻现实,比如对太学的改革,导致的结果就是太学生毕业后没有合理的流向,像刘秀这样的太学生怨气很大,“毕业就是失业”,催生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不仅如此,王莽采取的这些改革措施过于激进,有些要求回到周朝的生活,有些要求发展高水平的商品经济,有些还涉及到了操作技巧要求极高的金融改革,这些无疑都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对各阶层的利益都造成了直接的损害,因而激起了大规模的起义。
反对王莽的起义早在王莽未称帝之时就发生了,如安众侯刘崇起义、东郡太守翟义起义、期门郎张充等六人起义。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四月,徐乡侯刘快率数千人起兵。另有真定人刘都等密谋举兵造反。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各地起义开始集中爆发,仅在河北就有数十支起义军,较大的有赤眉军。而南方的起义也是风起云涌,较大的起义军有绿林军等,而新莽王朝的掘墓人刘秀、刘演就是来自这支起义军。在起义成为风潮的情势下特别是昆阳大战后,新莽王朝已经无力回天。
4、光武皇帝刘秀复兴汉朝
刘秀是西汉景帝刘启之子、长沙定王的第五世孙。推行由董仲舒主持的推恩令(各诸侯王的所有子孙都可以分享封地,时间越久,封地越小),刘秀的父亲刘钦只做到了济阳县令这样的小官。到了刘秀这一代,已经与稍稍富足的农民家庭没有什么区别了。
元始三年(公元3年)刘钦去世后,年仅9岁的刘秀和兄妹成了孤儿,只好回到祖籍枣阳舂陵白水乡白水村生活,依靠叔父刘良抚养,成了普通的平民(不过土地比一般农民稍多)。刘秀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喜欢读书也勤于农事,而其兄刘绩(演)性格豪放,喜欢结交侠士,因而刘秀常被嘲笑为“胆小”“懦弱”。不过,刘秀谨慎的性格只是一种表象。
19岁时,由于通读经典,为人谦和,刘秀被推举到王莽的太学深造。也是在这个时候,刘秀结识了阴丽华和执金吾(官职,相当于京师城防司令),发出了“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感叹。5年后,刘秀从太学毕业,而这时他发现:他失业了。王莽设计了太学的学习流程,却没有设计太学毕业后学员的走向,这导致了包括刘秀在内的一大批太学生的怨念。无奈,刘秀只好又回到家乡当农民。但这时的刘秀已经是一个有学识、有谋略、见过一定市面的农民了。
绿林军起义后.很快发展成为南方最大、最强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到了地皇三年(公元22年),经过充分准备和深思熟虑后,刘演、刘秀兄弟联合族人和乡邻打着“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旗号,于舂陵白水乡正式起兵反抗王莽的统治,被称为舂陵军。起义之初,兵少将寡,装备落后,刘秀甚至是骑着牛车上阵(将马匹给老弱骑乘),一时传为佳话。不久,春陵军与绿林军汇合,打败了前来征讨的王莽军队,声威俱震。
地皇四年,西汉宗室之后、刘秀族兄刘玄被绿林军拥立为帝,这就是历史上的更始帝。刘演、刘秀等族人极为不满,无奈绿林军实力过于强大,所以只能顺从。更始政权建立后,于当年5月连续攻取了宛城、昆阳、定陵等地,王莽大为惊恐,急忙调集43 万大军前来镇压,号称百万。
昆阳汉军不足九千人,众将自知难挡王莽大军,欲弃城退守荆州故地。刘秀以“合兵尚能取胜、分散势难保全”为由,终于说服诸将固守昆阳。刘秀率13名骑兵乘夜出城,赴定陵、郾县等地调集援兵,先后有步兵、骑兵一万七千精锐赴援昆阳,与城内守军一起前后夹攻王莽大军。
王莽大军统帅王邑、王寻等轻视了刘秀及其请来的救兵,未作周密部署和防备。刘秀亲自率领1000名精锐骑兵为先锋、后队3000人作为敢死队,勇猛向王莽大军中军大营快速冲杀过去,势不可挡。昆阳城内守军此时突然从城内杀出,王莽军队不久就全线崩溃。经此一役,王莽新朝再无能力剿灭起义军。
同年9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战,新朝覆灭。不久,刘秀之兄刘演被更始帝猜忌杀害,刘秀强忍悲痛和愤恨,接受了更始帝让他安抚河北的任务。更始帝本想借助河北混乱而危险的局面将刘秀困住,没想到刘秀将河北经营成牢固的根据地。刘秀击败并收编了数十万的铜马起义军,将精壮之士编入主力军队,实力大增。公元25年,在众将领的拥戴下,刘秀在河北高城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国号汉,东汉王朝正式建立。
(三)玉简价值简析
1、艺术价值(汉隶)
我国书法艺术起源于秦朝。秦始皇推行“书同文”,以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文字,对于统一的文字,人们已经不再追求字形的异同,而是书写的美观程度,此时的书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观赏价值。
但是秦朝仅仅14年就宣告灭亡,其在书法艺术上影响有限。继承秦朝的汉朝,在书法艺术的最大成就是汉隶,尤其是东汉的隶书,已经成为我国后来近2000年隶书(书法艺术)的典范。汉隶上承古隶,下接八分,将隶书的形、神、力量、典雅发挥得恰到好处又淋漓尽致。
东汉是书法大发展、大交班的时期,是书法走向自由的时期。其基本书体业已完备,古典书法理论已经建立,书写提醒初步形成,进入了书法的自觉形态。这一时期,简牍书法完全是一种书法自由精神的体现。(据长沙简牍博物馆)
作为皇家奉天祭祖的诏文,东汉光武皇帝玉简上的汉隶不仅规格高,书法艺术水平也较高(官修),是当时汉隶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同时由于东汉距今时间较长,能保存下来的汉隶作品极为稀少,仅有的也多为残缺,完整的汉隶艺术价值、收藏价值极高。
2、历史价值(东汉)
简牍作为我国古代文字的载体,始于春秋战国或更早,盛于秦汉,衰于魏晋(轻便的纸张的出现),先后使用了一于余年,因而留下了辉煌的文献资料,成国我国文物宝库中极为珍贵的宝藏。在纸张发明和推广之前,简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播和承载的重要工具。(据长沙简牍博物馆)
《光武高庙奉天祭祖诏文》包含了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揭示了西汉发展整体脉络,阐明了光武皇帝承受皇帝位的合法性、正当性和必然性。通过这幅简牍百来字的描述,我们可以获得研究西汉、新莽、东汉初年丰富的历史与社会信息。
3、玉石价值(玉器崇拜)
我国自古就有玉石崇拜的习俗,认为玉是灵气、永恒、富贵的象征,而皇家玉器更是玉中精品。能保存近2000年且完整如初的玉制品,其价值已经远远超过玉器本身。承载着汉朝皇家家族历史、汉隶艺术和千年古玉的玉简,已经是稀世珍品的代名词。
据悉,此东汉玉简曾在湖南省图书馆由中国世家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北京市文物局副研究员华义武先生亲自鉴定,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全程拍摄了华义武先生的鉴宝过程。(刘洗涌、向路)
举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秀为什么会被称为“成语之王”,他发明的这些成语你都知道吗?
东汉宗庙会供奉西汉皇帝的牌位吗?看完你就明白了
名人兄弟之十五:刘縯与刘秀
光武帝
历史上的王莽与刘秀,他们之间的曾经发生过哪些故事
西汉王莽篡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