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恨此身非我有,人生不如意时,有必要读一读苏东坡的这首词

苏东坡被贬斥居住在黄州,患红眼病,一个多月没有外出,有人还怀疑他得了别的病,过路人就传说他已经去世了。有人把这一消息告诉住在许昌的范镇,范镇绝没有存疑,就挥袖大哭,召集子弟准备金帛,派人周济东坡家属。晚辈中有人不慌不忙地说:“这样的传闻没有经过审实,应当先写信去询问是否平安,获得逝世的实信以后,再去吊唁抚恤也不为迟。”范镇就派仆人到黄州去。东坡启开范镇询问平安的信大笑。所以后来东坡量罪移置汝州,上神宗皇帝谢表说:“自己疾病连年,人们都相传已经去世。”不久,东坡又与几位客人在长江上饮酒,晚上才回家。这时,江水接天,风露满空,与东坡的心胸相融治。于是,东坡就作了一首词: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客人们狂歌数遍才散去。次日,黄州便喧传东坡昨夜作《临江仙》词,将士大夫的衣帽挂在江边,驾小船长啸远逝了。郡守徐君猷听到这消息,又惊恐又担心,认为黄州走失了罪人。于是,他更急命仆人备马驾车去拜会东坡,却见东坡打鼾如雷鸣,还睡着没有起床哩。然而,东坡走失的消息终于传到了京城开封,就是神宗皇帝听到后也产生疑心了。

苏轼因声名赫赫,又不与新党合作,便遭到新党中奸佞小人疯狂的政治迫害,割裂诗句,无限上纲,制造了宋代有名的“乌台诗案”文字狱。经过上上下下的救援,逮捕关押五个月,最后才以“责授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黄州[闭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结案。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至元丰七年,苏轼谪居黄州共计五年。这是他政治上的失意时期,却又是他文学创作上的丰收时期。他的许多诗、词、斌、散文名篇都作于这一时期。他的弟弟苏辙在其《东坡先生墓志铭》一文中说:“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也。”

这则“州失罪人”佳话,叙述了苏轼在黄州的艰危处境,以及他超然对待、泰然处之的人生态度。苏轼这首《临江仙》词,有题为《夜归临皋》。临皋即临皋亭,在黄州城南长江边上,是东坡到黄州不久以后的迁居之地,词作于神宗心丰五年(1082)儿月。上片写 他的醉态。醉饮归来,已经半夜,家人熟睡,敲门不应,他就拄着拐杖在门外倾听江涛奔泻之声。虽然只是叙述式地描写场景,但作者一种超然醉意已经活泼泼地呈现出来了。下片抒发感慨。他希望摆脱终日“营营” 的世俗生活,去过“江海寄余生”的隐居闲适日子。

“营营”一语出自于《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是往来不绝、忙忙碌碌的意思,后引申为为功名利禄而奔走劳神。《庄子·庚桑楚》就说:“无使汝思虑营营。”苏轼要忘却这“营营”的生涯,就表明他对世俗官场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生活已经厌倦,希望自由自在地弃官归隐江湖。这大致也就是孔子所说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念头。他还在《江城子》一词中说:“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其实,苏轼与陶潜是很不相同的。正如后来苏辙所说:“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年,为狱吏所困,终不能悛(quan,悔改),以陷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以落日比喻人生晚年),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当然,严酷的政治现实使苏轼产生“江海寄余生”的隐退思想,这应当还是真实可信的。也不过,苏轼虽然飘逸超脱,终究还是事业中人,一时的念头并不能指导他-生的行动。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苏轼虽然贬谪黄州,名气却依然有增无减。不但许多老朋友不断与他通信,常常来看望他;同时,他在黄州还结识了许多新朋友,追慕他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即如这则佳话里的范镇,误听其死讯便“举袂大恸”,不顾一切地为其安排后事,以致闹出一场笑话。郡守徐君猷,虽然负有看管罪人的责任,却一直对苏轼很好,任他自由来往各地,并经常在生活上帮助他,与他一起宴游。这些都充分证明,无论小人怎样猖狂于一时,天理人情还是不可泯灭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我们为什么喜爱苏东坡?
苏东坡的浩叹,也许我们都曾有过
苏轼写作素材集锦
夜读东坡——用舍、行藏
旷达背后深藏的苍凉与悲怆——细读苏东坡《临江仙·夜归临皋》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