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淮安:项目化管理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将上级的部署要求变成了具体项目,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年终检查变成了过程管理。”在对淮安市惩防体系建设进行调研后,江苏省委惩防办主任、省纪委副书记陈健说,“淮安惩防体系建设项目化管理是工作推进和落实的载体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在全省领了先。”
在惩防体系构建的创新探索中,淮安市运用现代经济管理中项目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将惩防体系建设重点工作任务转化为具体项目,以项目集聚资源、落实责任、提高绩效,形成“项目转换——分解量化——过程管理——构建体系”模式,有效促进了惩防体系建设各项任务的推进和落实。
项目转换——让惩防体系建设具体化、项目化
中央惩防体系《工作规划》出台后,淮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孙健意识到,作为一种目标指向明确、过程控制精细、推进手段复合性强的科学管理模式,项目化管理对于基层惩防体系构建,具有事半功倍的借鉴价值。
如何将中央、省、市关于惩防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转化为可供实施的工作项目?淮安市纪委监察局经过调研达成共识:“必须将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等各项具体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放在同一工作平面内进行统筹谋划,形成母系统和子系统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互相渗透、互相支撑、互相促进的统一体。”2008年,《淮安市惩防体系建设2008-2012年工作任务》正式出台,淮安市惩防体系建设由此驶上项目化管理的快车道。
这份文件以项目的形式为全市惩防体系建设描绘出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将2008-2012年全市惩防体系建设工作任务转换为制度创新、效能建设和惩治腐败等11个方面98个工作项目,同时明确了每一年度的规划目标,形成了惩防体系建设项目总体框架。
在项目转换过程中,淮安市纪委将全市惩防体系项目总体框架细分为“共性项目”、“个性项目”和“追加项目”三大类。
“共性项目”侧重于体现中央、省委惩防体系建设的普遍性工作部署和要求。具体包括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权力监控机制建设、重大事项督查、查办案件等支撑体系的基础性项目,以及招投标平台建设、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等解决共性问题的重点项目。
“个性项目”更多地着眼于解决各地各部门反腐倡廉建设中遇到的个性问题。譬如“效能淮安”建设、“信访直通车”、制度执行力建设“一评三书”制度等在解决地方或部门突出问题中形成的特色或创新项目。
淮安市还根据形势和实践需要,及时筛选确定了部门权力内控机制建设、“廉政网际快车”等18个“追加项目”。
分解量化——让项目责任明晰化、体系化
惩防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涉及领域广、覆盖面宽,而且工作关联度高,一些重点工作项目甚至需要十多个单位的协作配合。如何落实项目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成为项目推进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市纪委提出项目责任“三分法”构想,通过实施项目责任“内分”、“外分”和“下分”,在全市形成“党委抓全面、纪委抓协调、县(区)抓联动、部门抓深化、基层抓延伸、群众广参与”的惩防体系项目化构建新格局。
——项目责任“内分”:将项目推进的组织协调职责明确到市纪委13个职能室,强化督查指导。
——项目责任“外分”:按照“谁立项、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将年度重点项目分解到市直各主办、协办单位。建立定期联席会议、情况通报制度。明确规定,“如遇涉及其他部门职责分工范围内的事项,主办部门要主动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部门之间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可以报请市纪委协调”。
——项目责任“下分”:县(区)将市委提出的98个工作项目,细化为具有本地特色的具体项目,每个项目明确一个主办部门、一个主管领导、一个实施方案、一个推进措施、一个完成时限,并统一纳入全市项目化管理。
“全年惩防体系建设主要抓哪些工作项目、每个季度抓什么、谁来抓、怎么抓,在表格中一目了然。”市人社局纪检组长徐承光翻开手边的《2010年全市惩防体系重点项目任务分解表》告诉笔者,“项目化管理让我们承办部门更加清晰地找准了自身在体系构建中的坐标定位。”
过程管理——“挂图作战”,狠抓项目落实
“如果说科学的项目转换是项目化管理的基础,那么严格的过程管理则是工作落实的关键。”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王登玉对笔者说。
市纪委实施过程管理“八步工作法”,即按照“明确目标→拟订方案→立项报批→组织实施→跟踪检查→考核评估→奖惩激励→成果运用”等8个工作步骤实行“挂图”作战,形成时间倒逼、有序推进的工作态势。
对筛选立项的项目,实施“四个一”管理,即一套方案、一个完成时间表、每季度一次进度通报、年终一次考核奖惩。每年年初,督促各县(区)、市直各部门明确工作项目、项目责任人、进度、保障措施等,分年度编制《全市惩防体系建设重点工作项目目标任务》,以市委文件下发。
同时,市纪委出台制度,对项目的申报和立项、变更和追加、项目责任分解、督查和通报及评估考核和表彰予以规范,将项目化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考核奖惩是落实项目责任最有力、最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市纪委项目化管理办公室建立项目管理台账、安排专人对重点项目进行跟踪督查,每季度下发一期督查通报。三年来,先后对实施中的项目开展9次督查、下发7次通报,5次向市委常委会作专题汇报。另一方面,市委出台考核办法,明确提出“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惩防体系建设情况作为业绩评定、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从2009年起,在全市开展惩防体系建设绩效考评,先后评选表彰了20个惩防体系建设优胜项目。
构建体系——放大项目化管理的创新效应
“项目化管理拓宽了基层谋划工作的视野,使得体系构建既见‘树林’又见‘树木’。”对于项目化管理的功效,淮安市淮阴区纪委书记蔡绍忠深有感触。
随着工作的深入,愈来愈多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认识到,项目化管理实现了惩防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良性互动、有机融入,实现了教育、制度、监督等各项工作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避免了惩防体系建设的分散化和碎片化现象。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淮安市坚持把服务发展大局、破解难点、保障民生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挥项目化管理以点带面、攻坚克难的综合效应,有力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中央扩大内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后,市纪委及时将监督检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政策措施落实作为重点项目,分解为12个子项目,分别落实到财政、水利、民政等15个主办协办部门,进行项目化推进,实现全市321个中央投资项目开工率、资金配套率、问题整改率“三个100%”。
部门权力内控机制建设是运用项目化管理手段推进的成功典范。自2008年起,市纪委将内控机制建设任务分解为18个子项目,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高年和制度体系框架构建年等工作同步推进,市县两级29个机关部门和61个乡(镇)的140个站所通过“制度确权、科学分权、公开亮权、实时监控”,排查廉政风险点3326个,制定内控基本规范5160个,有效破解了基层部门权力运行内控机制缺失和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
三年来,借助项目化管理模式,淮安市惩防体系构建驶上了项目化实施、制度化推进、过程化管理的轨道。目前,一个以“拒腐防变教育机制、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源头治理预防机制、纠风治乱长效机制、从严治腐惩戒机制”等5大机制为重点,以“支撑惩防体系框架的基础性制度、解决突出问题具有本地特色的创新制度、保障制度执行的制度”等3大类制度为支撑,具有淮安特色的“5+3”的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形成。(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淮安市纪委---关于上半年全市惩防体系建设重点工作项目推进和落实情况的通报
淮安市纪委建设项目化管理五项工作制度的通知
在市纪委派驻组调研会上的汇报
江苏淮安:“季度工单”唱响履责“四季歌”
节流我市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纪实
近600根5G智慧灯杆在淮安经开区即将亮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