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养生之道浅析

作为道家核心人物的庄子 ,有一种强 的免害保身的重生意识 ,提倡全生尽年,重视养生 , 了独具特色的养之生道。探讨庄子养生 之道 ,继承其中科学合理 的成份 ,对促进我国养生 文化的发 展必定大有稗益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华夏祖先为了生存和健康,发展起中华民族独具特色 的养生学。在中华养生学形成的漫长岁月中,毋庸置疑 ,道家对养生学的形成与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道家一向提倡摄生、卫生 希望实现长生久视与天地万物同归。为此而对养生之道作了多方面有意义的探讨 ,提出过许多开创性的见解 ,从而形成了颇为系统的道家养生之道。道家的养生之道博大精深 ,而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的代表人物,其主张又有不一样的地方。本文不拟也不可能对它作全面的涉及 ,只想就道家核心人物庄子的养生之道作一些初步的探讨。纵观庄子之思想 ,我们可以发现庄子哲学是生命哲学, “重生” “养生” “保身 “全生 ”和“尽年”是贯穿 庄子 全书的基本思想。庄子视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有一种强烈的免害保身的重生意识。庄子 ·让王 篇有尧让天下于子州支父 ,子州支父不受的故事。子州支父认为,自己的生命比天下更重要 ,故不愿以天下害其身 “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 ”庄子把生看得比“天下”更为重要 , “天下”尚且不能比生重要 ,何况他物 可见 ,他把人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精神自由是置于国家社会之上的。庄子更是鄙视那些为追逐名利,不惜以自己生命为代价的“倒置之 民” ,庄子 ·让王 “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者,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 ,皆重失之 ,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又说“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 ,非所以养生也。今世俗之君子 ,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 ”能看重生命的人 ,无论是处在富贵之中还是处在贫贱之中都不应该用与养生无关的东西来伤害自己身体。如果为了一点点利益 ,便去牺牲自己的生命,实在是很悲哀很糊涂的事 可见 ,庄子将生命存在的意义 又摆到 了名与利之上。他针对一般人的贪物而伤害了自己的本性 ,甚至牺牲了自己的身躯,进行了比较广泛而深刻的批判。《 庄子·骄拇 “故尝试论之 ,自三代以下者 ,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 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 以身殉家,圣人则 以身殉天下 。故此数十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 ,其伤性 以身为殉 ,一也。 ”总之,庄子把对生命的惜爱当作人生理想的 目标 ,认为人所有的生命活动的方 向应指向“全生保身” ,主张“保身”“尽年”活到生理极限的年龄。怎样才能活到 生理极限的年龄 庄子重视养生,认为养生方可长生。 “养生之道”是庄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涵 。所谓“养生之道 ”包括养神与养形两个方面。养神是从心理上进行防护保健 ,以便从中产生出延缓衰老的积极成果 养形是在养神的基础上进行多层次的身体保健以求延缓衰老。通过养神与养形 ,人有了健康的心理和生理 ,就会有健康的生命 ,从而长寿。庄子是我国最早从神形两方面来描述概括人的生命活动整体的哲人。《 庄子 ·徐无鬼 有“劳君之神与形 ,《庄子·在肴》有“女神将守形” , “抱神以静 ,形将 自正 ,必静必清,无劳女形 ,无摇女精,乃可长生 。在庄子看来 ,形是指人的生命存在的物质方面 ,神是指人的生命存在的精神方面 ,形与神作为人的生命存在的两方面互相区别又互相依赖、互相作用。庄子正是从人的神形两方面来探讨养生之道的 。不过 ,就养神和养形两者相 比较而言 ,庄子更注重养神,庄子 ·天道 “形得仁义 ,神之末也。”《 庄子 ·刻意 》说 “纯素之道 ,唯神是守。”本人以为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看庄子的养生之道第一 , “缘督以为经”的持中之道。这是庄子养生之道中最重要的一条。《 庄子 ·养生主》说 “为善无近名,为善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 ,可以保身,可以全生 ,可以尽年。 ”这可以视作庄子养生的秘诀。 “缘督以为经 ”含有生理和哲理两个方面的含义。在生理上讲,是指丹田之气沿着人体之中脉自然运行。王夫之 庄子解 身前之 中脉曰 任,身后之中脉曰督,· , ·…缘督者,以清微纤妙之气,循虚而行,止于所不可行, 自顺以适得其中。 ”这很清楚地说明了“缘督以为经”的生理含义。从哲理上讲, “缘督以为经”是主张顺着中道而行 不走极端,创造出一种人与人,人与物相互统一的和谐气氛。以便随俗应变,与世俯仰。如是则可以保全夭性 ,可以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命。庄子名篇 庄子 ·养生主 以“厄丁解牛”喻养生之道,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庄子所谓“吾闻魔丁之言,得养生焉” ,主要是说凡事顺中道就会迎刃而解。《 庄子·达生 篇还说 “闻之夫子日 ,养生者,若收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鞭后”的意思是说外患,内栽皆是吞噬生命的力量。普养生者,应当是外有所防,内有所养 偏内偏外,偏入偏出,皆为不当。应当是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庄子 ·达生 。不遁入偏僻的地方把自己匿藏起来,也不出入仕途而彰扬显露 自己 ,象没有感情的搞木一样 站在两者之间。显然,庄子称之为“缘督“ “鞭后” “柴立其中央” ,实际就是持中的意思。第二 ,主静。保持寂静的心理状态,不过度劳累精神,是庄子提倡的主要养生方法之一。《 庄子 ·在肴》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长生。 ”只要能够守住精神而归于沉静,形体也就自然而然地正了。只要保持绝对安宁,内心清静,形体就不会疲劳,精神就不会动摇,这样就可以长生了。《 庄子 ·外物》 “静然可以补病,毗妓可以休老,宁可以止遵 ”静默则神气恢复 ,可以补养疾病的损失,保持双 目不左右流盼,闭目养神,则可以心神安定,防止衰老。《 庄子 ,夭道 》说 “静则无为 …无为则俞俞,俞俞者优患不能处 ,年寿久矣。 ”宁静就会无为,无为就会从容 自得,从容 自得的人 ,心中就不会藏着忧患,这样的人一定会长寿。第三 ,守性 ,节欲。庄子认为养还要守性、节欲。即坚守住自己的本性 ,不淫欲。庄子·天地 “留动而生物 ,物成生理 ,谓之形 形体保神,各有仪则 ,谓之性。 ”《 庄子·庚桑楚》 说“性者,生之质也” ,自然的天性是生命的根本,如果这种本性受到伤害,就会有疾病产生,甚至丧身。所以庄子认为要想养生就需守性而不能失性。什么是失性呢 庄子 ·天地 篇中作了详细的描述 “失性有五 ,一日五色乱目,使 目不明 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 三日臭薰飞扬,困傻其颈 四日五味浊口 ,使口厉爽 五日趣舍滑心 ,使性飞扬。此五者,皆生之害也。 ”以上五个方面正是失去本性的表现 ,它们对于人生是有害的。这就是说,要养生,就必须保持人的本性。而要想保持人的本性,就一定要节欲,不过分淫逸。如果情欲过度,就会伤害人的生命之源,不利于养生。庄子 ·刻意 篇说得好 “平易恬淡,则优患不能入 ,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纯粹而不杂,静而不变 ,谈而无为 动而以天行 ,此养神之道也。 ”当然 ,在庄子看来,正常的欲望人人都有 “养性必先以物” ,即养生并不排除必要的物质条件。但如果贪物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特别是欲壑难填时,就会自取危害,使人的身心备受损失,达不到养生之目的。正如 庄子 ·大宗师 中所说“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第四 ,阴阳调和。庄子的养生论,无论是养形还是养神 都是以阴阳学说为基础的,他强调阴阳调和对养生的重要性。庄子认为“通天下一气耳 , ‘人之生 气之 聚也 ”《 庄子 ·知北游 。气在具体事物中的表现形态多种多样,但就其基本性质而言,却只有阴与阳两种。庄子 ·则阳 “阴阳者,气之大者也” 。庄子 ·秋水 “自比形于天地而受之于阴阳。 ”在一般事物的存在状态中,阳表现为刚强 ,阴表现为柔弱 在人的心理状态 ,阳表现为喜悦,阴表现了衰怨。 “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 庄子 ·天道 , “以巧斗力者,始乎阳 ,常卒于阴”《 庄子 ·人间世 。这样,无论在自然的方面或人的方面 ,气在具体事物中的显现 ,最后都可以归结为阴阳的对立或合成。庄子认为,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过程有一个条件,即阴阳二气只有在一种合乎秩序的相互作用下,才能生成万物。若是“阴阳错行” , “阴阳之气有诊” ,就会导致事物的解体,人的病态。人的形成和生长发展的规律离不开阴阳 , 庄子 ·大宗师 “父母于子,东西南北 ,唯命是从。阴阳于人 ,不翅于父母” 。即儿子对父母无论东西南北 ,都要唯命是从。人对阴阳 ,正如儿子对父母一样。在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要保持阴阳的相对平衡,如果出现了一方偏衰 ,或一方偏亢 ,就会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导致人的病态。人的衰老或病态,或为阴虚,或为阳虚,或阴阳俱虚。故防治衰老,贵在调和阴阳, 庄子 ·在青 “天地有官阴阳有载,慎守姗。我守其一以处其和 ,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 ”如何保持阴阳调和呢 庄子 ·人间世 说“事若不成则必人有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 ”《 庄子·在有 “人大喜邪毗于阳 ,大怒邪毗于阴,阴阳并毗 ,四时不至 ,寒署之和不成,其反伤人性。 ”这就是说人都有成败的阴阳失调。得失之心,会产生 …人体内部阴阳一旦失调 ,人体就不能适应四时气候的变化,从而产生出种种疾病,不能长生。所以 ,庄子认为,要达到养生之 目的,就必须始终保持恬淡无欲的心态,保持心理和精神上的和谐安定,既不大喜,也不大悲。这样就能阴阳调和 ,健康无疾,从而达到养生长生之 目的。第五 , “真人之息以踵”的气功养生。这可以看作是庄子养生之道的精翻。纵观 庄子 一书,我们可以发现涉及气功的文字很多。庄子把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皆归结为气的存在和气的某种运动。如 庄子 中写道 “未达人气”人间世 , “矜其血气以规法度”《 在有 , “志气欲盈 ”盗肠 , “忘妆神气 夭地 , “神气不变, ,田子方 ,等等。庄子认为养生应当养气、守气,因为养气、守气便可以使自己与万物的自然境界相通,从而使自己处在无始无终的运动之中。庄子认为只有达到这 ,才算达到养生的极至 。庄子 ·刻事 “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 鸟申,为寿而已矣, 。庄子·达生 “一其性 ,养其气,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夫若是者,其天守全 ,其神无隙,物奚 自入焉 ”那么 ,如何守气、养气呢 庄子主要是从调身、调息、调心三方面来论述的。调身是从练气功的姿势来看 ,庄子 ·齐物论 中有 “南郭子某隐机而坐 ,仰天而虚 ,答焉似丧其辆。 ”庄子 ·知北游 中有 “形若搞骸,心若死灰。 ”这是说练气功时要身体极其放松,与自然界浑然一体。调息,是从练气功的呼吸和运气方面来看, 庄子 ·应帝王 中有“合气于 ,庄子 ·达 中有“纯气之守 。庄子 ·大宗师 中有 “古之真人 , …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从这些描述可以看出,调怠运气是凝神、排除杂念。而要调息运气则应“息以踵 ”而不要“息以喉” ,即要用“脚后跟 ”呼吸。调心,是从练气功的守惫方面来看的,庄子 ·在有 中有“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和“解心释神,莫然无魂 。《 庄子 ·人间世 中有“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无听之以收而听之 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万物者也。唯道集虚。 ”意思是说练气功时,要做到凝神静虑 ,做到忘利、忘名、忘我 、忘人,使心灵空虚寂静,即达到“心如死灰”的境界,于是就进入了气功的最高境界,也进入了养生的最高境界。庄子论述气功,目的是要使人的惫识活动停止游思浮想,以免除杂念对人生命活动的干扰,从而使人体生命活动按其固有规律正常运行 ,最终达到养生长生之目的。当然,庄子重视个体生命的存在,主张免害保身,重视养生,以求全生尽年,我们不能由此认为庄子怕死。其实,庄子根本就视生死为 自然而然 , “生也有涯”庄子 ·大宗师 ,生死根本就不值得为之或悲或喜, “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庄子 ·大宗师 。只不过 ,庄子在面对“方今之时 ,仅免刑焉”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生命伦落的社会生存环境 ,为了避免生命之不幸 ,提出了他们的养生哲学。以上粗略地论述了庄子的养生之道。从总体上看 ,庄子的养生理论并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其中甚或有些是不科学的,甚至是近乎荒诞的。但毕竟也有不少极富真知灼见 ,对于促进今天人体养生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我们应当认真总结这份珍贵遗产 ,进一步推动我国养生文化的蓬勃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形神兼养:先秦时期体育养生观涌现,这对现代体育养生有何启示?
《黄帝内经》与养生之道:第35集 道家的养生方法
道家哲学,永恒的养生主题
直播回顾 | 白宗让博士解读《黄帝内经》中的长寿养生之道
潘华信教授《灵兰剔藓》谈养生
气功与人类文化:第三章 古文明的巅峰和古气功的鼎盛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