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台山游记【7】罗睺寺

    五台山五大禅处的两座黄庙,一座是菩萨顶,另一个是罗睺寺,这个寺的名字少见,是以释迦牟尼的儿子罗睺罗命名的,创建于唐代,明万历年间重修,清代再经大规模改建,并由青庙改为黄庙。罗睺寺是五台山保存最好的大型寺庙之一。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出家前与妻摩耶夫人生有一子,取名罗睺罗。

       释迦牟尼成佛后,他唯一的儿子愿意追随他出家,做了小沙弥。沙弥是指7岁以上20岁以下学过十诫的出家男子,俗称“小和尚”。罗睺罗成为第一个沙弥后,学习很努力,修行很认真,位列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也是十八罗汉之一。

       我们来到罗睺寺的大门口,一眼就看出寺门不一样啊!大门是“Ω”字形的,檐下有斗拱和廊柱和雀替,颜色以浓厚的蓝绿为主,匾额上用汉、藏、满三种文字题写“罗睺寺”。朱红大门上镶嵌漂亮的金色装饰,门前有两只石狮。

  门口的抱鼓石造型生动,雕工上乘,狮子趴在石鼓上,也许是怕从石鼓上滚下来,母狮子不是用爪子按着小狮子而是用肚皮压着。

  

  

  

       门两边的青砖墙上各有一幅汉白玉浮雕,雕刻着两尊菩萨,手拿法器坐在莲花座上,神情安详,衣裙飘逸。我看着像是把原来开的券窗给堵上,加浮雕装饰。

  

        这么漂亮的大门却挂着锁,拍了拍门环,没反应,很失望。

        溜溜达达顺着围墙走,看到了罗睺寺另外一个门,是侧门吧?门敞开着,正疑惑是不是能进,见里面出来几个僧人,于是壮胆进去了。

       门里有个影壁,“佛”字下面蹲着个面目狰狞的黑狮,看不出是石狮还是铁狮,只觉得开门见黑狮,让人一凛。

       天王殿房顶上是两只金鹿跪拜中间的金法轮,在拉萨大昭寺的金顶上也有这样的金鹿法轮,我以为这代表了寺庙的高级别。殿前几乎没有游客。

  

       月台上的两尊石狮居然是唐代的,颇有大唐风度,造型粗大雄壮、威风凛凛。现在能看到品相这么好的唐代石狮,非常难得。在五台山中心区,唐代的石雕卧狮,就此一处。

  

       天王殿里的四大天王是密宗的天王,造像比汉传佛教的天王更夸张一些。图片是网上的。

  

       沿着罗睺寺中轴线接着走,进入文殊殿。

  文殊菩萨高高地坐在莲花宝座上,下面是回首仰望的狮子,网上有资料说这里的“文殊菩萨的面色是白的,而不是金色的,肩膀两边还添了伸出的肩花,肩花上一边放着智慧剑,一边放着经书。这是喇嘛庙文殊菩萨塑像的一般特征。”我看了半天,文殊菩萨的脸都是泛着金子的光芒,死活看不出文殊菩萨的脸是白色的,也没看到什么“肩花”。确实是密宗文殊菩萨的造像啊,是不是文殊的主像换了一尊?

  

       主像的下面有很多小一些的菩萨像,都是文殊菩萨的各种造像。

        这两张图片记不清是在哪座殿堂里拍的,造像都很华丽,好像是观音菩萨的密宗造像。

  

        唐卡,中间是坛城图像。藏传佛画具有浓郁的装饰特点和鲜明强烈的色彩。

        大雄宝殿是罗睺寺喇嘛念佛诵经的场所,摆着条形桌子,桌子间放着莲花坐垫。殿里高悬乾隆御匾“慧灯净照”。

        佛坛上端坐着的是横三世佛。三佛前坐着“师徒三尊”,宗喀巴大师和他的两位弟子贾曹杰和克珠杰。

       图片是从网上找的。

大藏经阁是两层阁楼,殿门上方高悬着蓝底金字 “开花现佛”的匾额。

       大殿内正中砌高台一座,成正方形,台正中装一木制圆盘,上刻水浪图案。水浪之上,站立18罗汉,盘外塑24诸天。圆盘正中,装木制红色大莲花,高达3米,八片莲瓣合围于外。据说是有机关的,可以转动机关让八瓣莲花徐徐绽放,里面的四尊佛像展现出来,随着花瓣的开合,转盘上的18罗汉过江也随之旋转起来,就是“开花现佛”了。可惜这次我们没有看到。图片是网上的。

       十几年前,我见过现代版的“开花现佛”。

无锡有个佛教“灵山圣景”,里面有个“九龙灌浴”。在白色的圆形大理石水池中,矗立一座含苞待放的巨大莲花铜雕,水池周围有九条铜龙,张牙舞爪,昂首挺胸像是要扑向池中的莲花。一会儿九龙口中一齐喷射出数十米高的水柱,交织在那高高的莲花顶上,刚才紧紧合拢的莲花瓣正徐徐打开,一个卷发胖胖的金色小孩从莲花中冉冉升起,他的小胖手一只指着天,一只指着地。一会儿那九条龙又喷出了高高的水柱,笼罩在金小孩的上方。莲花瓣渐渐的合拢,“九龙灌浴”结束了。现代版的“花开现佛”,每天会有三四次。

      藏经阁大殿里的文殊菩萨像。

        还有金子和珠宝打造的坛城,第一次看到,实实在在的金碧辉煌,是用佛教徒虔诚奉献的财富打造的。

     寺内还珍藏一部北京版的《藏文大藏经》,康熙三十九年所赐。

史籍资料记载:圣者阿罗汉佛子罗睺罗尊者在善住阁院显圣,踏石留下脚印,还留下了如孩童模样的肉身。在藏经阁二楼,有一不太明显的佛龛,供奉着罗睺寺的镇寺之宝——罗睺罗真身像。据说这尊像塑于两宋年间,木刻罗睺罗像身高约80厘米,通体贴金。肉身罗睺罗像就被封藏其中。

         我们没能到藏经阁二楼,自然也没有瞻仰到罗睺罗真身像的荣幸,图片是网上找的。

这座寺庙的级别很高,清康熙、乾隆、嘉庆都曾几次到罗睺寺来,多次驻跸在这里的“行宫院”中,赏赐过两通御碑、四块御匾及大量供物。很多蒙藏的高僧和贵族来这里进香,看到藏经阁里的莲花开放,佛祖亮相,觉得见到了真佛,掏空兜里的金银敬献于寺内,才满意而去。

日本学者伊东忠太于上世纪初(1902年)来五台山考察,写了一本《中国纪行》,关于罗睺寺有一段话:“往罗睺寺。正巧,一位蒙古王爷在奴婢下人的前呼后拥下朝拜五台并下榻此寺。此人在大清朝爵高位重,傲慢至极,旁若无人,就连横川君也顿时神情惶然,气势全被压倒。”

       罗睺寺因为有“花开现佛”的“圣迹”,有罗睺罗的真身像,所以对佛教徒更有神秘感和更加崇拜。很多匾额都是汉满藏三种文字的,藏传佛教寺庙风格突出。

顺便说说藏传佛教。

       佛教除了有大乘和小乘的区别,还有显宗与密宗之分。密宗是佛教中秘密教的简称,是公元7世纪左右,印度大乘佛教的一部分派别与印度教和印度民间信仰相结合的产物,宣扬众生依法修炼“三密加持”。三密是:“身密”:结手印,“口密”:念咒语,“意密”:臆想佛。做到“三密加持”,就能成佛。密宗的修行显然比显宗方便,但需要师父秘密传授,实际是很难的,而且很神秘。公元8世纪佛教密宗传入西藏,成为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寺庙里有很多活佛,大约就是通过修持而即身成佛了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分辨观音、文殊、普贤、大势至菩萨的造像?掌握这4点很简单
龙门石窟介绍
晋见之遇见五台:五台山诸寺之罗睺寺
罗睺寺漫写
难怪成五大禅处之一,文殊菩萨曾落脚现身说法?您看对联写得多神
【大美祖国之五台山】朝圣五台山一次信仰之旅,去寻找心灵的净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