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让儿童拥有话语权”的理性思考
(2013-05-19 18:19:47)
标签: 童真语文
童真课堂
话语权
教育
分类: ▋▍▏童真理念
在镇“童真课堂”的展示活动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尴尬的现象:高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举手的人寥寥无几,很多时候就是老师一个人在那里唱着“独角戏”。执教的老师很努力地想把话语权交给儿童,可儿童就是不接招。或许是后面坐着听课老师,儿童就变得更加沉默了,于是老师只好请没举手的同学来发言。下课后,我在走廊上听到了几个孩子清脆的“童音”——“幸好老师没叫到我,吓死我了。”“是啊是啊,我也紧张,总算下课了。”……课堂发言本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可如今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如此害怕发言?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活跃的身影,听到孩子清脆的童音。甚至很多孩子还会把手举到老师的眼皮底下,嘴里还不住地嚷着:“我!我!我!”可见,低年级的时候,孩子是喜欢发言的。但随着年级的升高,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孩子越来越少,很多孩子主动放弃了话语权,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沉闷的语文课堂怎么学得好语言?学语言,儿童不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又怎么行?怎么样让孩子在语文课堂上真正拥有自己的话语权,这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深思。
思考一:发言是一种义务
儿童之所以不喜欢发言,是因为很多时候发言只是课堂里的一种形式而已。什么时候发言,请谁发言,怎样发言……实际上都是老师说了算。说得好还行,万一说不到老师的点子上,徒增烦恼罢了。因此有很多儿童认为:不发言比发言更安全,更自由。为了举手发言,必须非常认真地听课、必须非常主动地思考,否则就表达不出自己的真实思想。不发言就自由多了,轻松多了,甚至有时听不听都没关系。还有儿童认为:课堂上发不发言与自己关系不大。我不发言,自然还有其他同学呢。一旦儿童形成了“发言与我无关”“发言可有可无”这样消极的认识,课堂自然就是一片沉寂。
要让儿童真正拥有话语权,教师必须要让他们明白:发言是每一个人在每一堂课上应尽的义务。我经常跟孩子们说:“要相信自己的思想,你的声音对大家来说很重要!如果一节课上,你只有倾听没有发言,那么你的学习是不完整的。老师相信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尽到自己发言的义务。”一堂课结束了,我就引导孩子学着问问自己:我发言了吗?我主动发言了吗?只有坚持经常这样做,我们的孩子才会真正认识到:“发言是我的事情,我必须要承担这样的义务。”当然,一节课的时间是个常数,要让每个儿童在集体交流时一一发言,这是有难度的,也是不现实的。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还要为儿童创造在小组内发言的机会。让儿童在小组内展开生生对话,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历练。
那天举行的是“季科平‘童真语文’工作室专场”的活动,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是《黄果树听瀑》(人教版五上),后面听课的专家、老师有近100位。工作室成员议课时讲到:据确切的统计,班内有32个学生参与了课堂发言,参与面比较广,真正体现了“以童为本”的理念。专家和听课老师均认为:这样的参与发言率是非常高的。课堂上,儿童真正经历了学习的过程。课后,我做了调查,发现班内45个孩子在这堂课上都曾举过手,100%的举手率!我为孩子们感到自豪,每一个孩子都有积极发言的意愿。可见,“发言是一种义务”的认识已经在孩子们的心里扎下了根。学生叶涛在“微作文”中这样写道:“我举手了,可季老师没叫我。我没有放弃,心想,季老师,你快叫我呀!季老师似乎读懂了我的心声,我毫不犹豫地站了起来。”学生周金丹写道:“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我的心里不免有些着急了。我不停地向季老师‘发信息’,可季老师好像在应对众多信息,硬是忽略了我。终于,季老师叫到我了。”学生钱嘉涛甚至写道:“啊,终于叫到我了,万岁!只不过我一时着急说错了话。可是我记得‘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这句话,它让我信心十足。”学生的感觉是最重要的感觉,当课堂上学生盼望着老师叫到自己,让自己有机会表达真实的想法,这是多么好的学习状态!课后,没机会发言的同学不是庆幸,而是惋惜。有的甚至当面向我“抗议”:“季老师,你怎么不叫我啊?我还向您‘发信息’呢。”这样的抗议让我感到甜蜜。学生徐一杰这样写道:“在季老师亲切的微笑里,我渐渐的不害怕了。同学们都踊跃地回答问题,那一只只举起的小手仿佛一面面自信的旗帜。我想:季老师到底是用什么让我们产生了如此大的动力呢?忽然,我想到了答案,是——信赖。”
思考二:出错是一份权利
按理说,拥有话语权就拥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儿童不应该感到害怕。可实际上有很多儿童就是因为害怕而主动放弃了话语权。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变得越来越要面子,越来越希望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课堂上,儿童怕自己说不好,怕自己说错,怕同学取笑,怕老师责怪。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很多孩子形成了这样的意识——举手发言就必须回答正确的答案,回答老师需要的答案。在这样的意识的支配下,孩子没有绝对的把握是不可能来举手发言的,他心里更多的是在揣摩老师的想法,而不是考虑学习本身。女儿曾经告诉我,他们的语文老师特别喜欢叫她回答问题,因为她往往能答到老师的心坎里。她说:“我知道语文老师想要什么样的答案,尽管很多时候我不是这样想的。”看着女儿,我很无语,我问她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真言”说出来,她说老师不喜欢。
课堂上,儿童的话语不正确、不规范、不全面,这是非常正常的。如果儿童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说清楚了,那么也就不需要展开学习的过程了。我们要让每一个儿童明白: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出错是自己的学习权利!语文课堂上,只要儿童站起来发出自己的真实声音,无论回答正确与否,我们都要予以尊重。儿童表达清楚,老师要肯定赞扬,听到精彩的发言,老师要带领大家向他学习;儿童表达模糊了,老师要引导纠正,时常还不忘说上一句:谢谢你的提醒。允许学生尝试错误,这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应该做到的。只有这样,儿童才会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是安全的,才会渐渐地消除内心的恐惧,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交流发言,这样他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课堂话语权。
每每新接一个班,我就在班内大讲特讲: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出错是我们自己的一份权利。陈神通是当时班里比较特殊的学生,他不爱语文学习,也很自卑,总认为自己比别人笨,刚开始时,上课根本听不到他的声音。就是这样的一名学生,在我一次又一次“出错权利”的鼓励下,他甚至也敢在公开课上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那天我执教的是《给予是快乐的》(人教版四上),后面坐着80多位听课老师。课前谈话时,我问学生今天快乐吗?神通说:“今天,学校里来了许多外国老师,我感到很高兴。”他把“外校老师”说成了“外国老师”,大家都哈哈大笑。我走到他身边,摸着他的头,笑着说:“神通可真了不起,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确实让人有点儿紧张的。不过他们不是外国老师,而是……。”我巧妙地引导着神通纠正了错误。后来这个学生越来越喜欢举手发言,越来越喜欢展示自己,越来越喜欢学习语文。他变得充满阳光,充满自信。他说自己是季老师最好的学生,永远永远的好学生。
思考三:举手是一个习惯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有好些孩子失去了举手发言的好习惯。他渐渐的习惯了被动倾听,习惯了主动沉默。当课堂上提出问题没人举手的时候,老师就只能请没举手的同学来回答。可奇怪的是,没举手的同学一样可以把问题回答清楚。为什么儿童明明知道问题的答案却不举手发言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观察、课后询问,我才明白原来我们的孩子正在渐渐地失去举手发言的好习惯。没有举手,儿童又怎么来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呢?
要让举手成为一个持久的好习惯,我认为首先要丰富举手的方式,让儿童知道自己的小手会“说话”。新接一个班,我就会和儿童聊聊举手的话题。“你会举手吗?”当我这样问时,他们确实感到有点意外,“会吗?”我又追问。好多孩子都在点头。“那就举起来看看!”一些孩子下意识地把手举了起来。“你知道吗?举起的小手会‘说话’。”我示范了一个标准而最常见的举手姿势,让他们也跟着这样举举,然后问他们:“这样举,小手似乎在说什么呢?”有的说:“小手好像在说‘我知道’。”有的说:“小手好像在说‘我要回答’。”……我又示范了一个高高扬起的举手姿势,让学生也学着样子这样举举,说说这样举,小手又似乎在说什么呢?有的说:“小手好像在说‘快叫我回答吧!’。”有的说:“小手迫不及待了。”有的说:“小手好像在说‘我的答案很精彩’。”……“如果真的很想很想回答问题,你还可以让举起的小手手心朝前,并尽力张开五指,让老师注意到你。如果老师还是没注意到你,你还没有争取到过发言的机会,你就向着老师‘发信息’——晃动手掌。来,我们一起试试看。”他们兴致勃勃地做着这一切。在这样的交流中,他们自然地一次次举起了自己的小手,饶有兴趣地了解了举手的新方式。在语文课堂里,孩子们一次次实践着这样的新方式,兴趣盎然。很快我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当别的同学回答出问题后,没争取到机会的同学总是很失望,甚至有的还怪同学抢了先。于是我故作神秘地告诉孩子们:放下的小手也会“说话”。孩子们特别惊讶,放下的小手会说什么呢?“放下的小手在说‘英雄所见略同哦!’。当同学回答完问题,你也把小手放下时,老师就知道你的想法和同学的一样,你也一样的了不起!”于是课堂上再碰到这样的情况时,孩子就会非常自豪地把手放下,不再嘟囔,不再失落。
习惯是需要强化的,用“精神鼓励”“物质奖励”的方式来强化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一部分学生课堂发言越来越积极。但光有这些还是不够的,有的学生就是躲在角落里不出声。于是我采用“堂堂清”的方式来督促每一个儿童都来举手,逐步养成主动发言的好习惯。一段时间内,在每节语文课结束前的五分钟,我请举手发言过的同学把时间和空间让出来,让这一堂课里还没完成此项任务的同学来举手、来发言。同时,老师有意降低问题的难度,让这些孩子更有勇气举起自己的小手。实际上,对儿童来说,最难的是“第一次”,突破了这道坎,一切就会自然起来。习惯的强化需要不同的方式,更需要持久的时间。据说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坚持21天,就能让儿童养成这样的好习惯,何乐而不为呢?
小学语文是“童真语文”,“童真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是真实的语文。我们一定要用心呵护儿童的话语权,从儿童的实际出发,让他们尽发言的义务,享出错的权利,养举手的习惯。鼓励儿童用自己的“真言”来表达自己“真思”,大胆而自信地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只有这样,小学语文课堂才能洋溢着“童真”,充满着生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
学生倾听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方案
六年级一班家长会发言材料
小学生倾听习惯培养策略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如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