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化疗后严重骨髓抑制怎么破?


骨髓抑制是化疗过程中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需引起足够重视。如何早期预防并进行相关救治?请跟随小编一起来听听解放军总医院李瑾昱博士对这个话题的精彩见解吧。


作者:张淑杨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化疗通过抑制和杀伤生长活跃细胞而起效,这就意味着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骨髓造血干细胞、消化道黏膜以及皮肤等亦有损伤。


临床上不同的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特点(包括抑制强度、抑制最强点时间和恢复时长)不同,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化疗方案给予个体化的救治措施。


骨髓抑制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粒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下面将进行分类探讨。


第一篇: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发热了,化疗≥1个周期的实体瘤患者约10%~50%会出现发热,化疗≥1个周期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80%以上出现发热。


同时,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危害更严重,FN患者出现明显感染或隐性感染的概率>60%、发生菌血症的概率>20%,而致死率更是高达14%,这就导致了一些恶性肿瘤患者或许不会很快死于疾病本身,却因感染而丧命。


如何预防FN?


(1)预防感染很重要


一般措施是严密消毒隔离、工作人员严格清洗并消毒双手,皮肤、口腔、肛周护理,每日检查中心静脉导管,食物洁净、微波炉消毒等。


(2)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我们可以参考《NCCN骨髓生长因子指南》,制定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预防措施,具体内容见下表:




治疗应及时


FN是肿瘤急症第一位,据2010年美国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在FN致死的患者群体中,86%为2 h后接受治疗患者;因此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指南要求,一旦诊断粒缺伴发热,须2 h内进行治疗。


首先,根据《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对患者进行分类。




随后,根据临床症状、微生物学或放射学资料,评估可能感染的部位及病原菌,尤其注意血管内装置、消化道腔隙和肺、窦道等情况,及时进行药物调整。应注意,初始治疗开始,但无G 菌感染的证据,在2天后停用万古霉素或是其他G 菌药物。


在药物治疗方面:患者出现FN,且无预防性使用CSF,同时存在感染风险,考虑使用CSF。但应注意,一般在化疗结束后24~72 h后开始应用,不宜与化疗及放疗同时应用。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那些需要接受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患者。


  • 粒缺(ANC<500/mm3)或预计48 h ANC降低至500/mm3以下),符合标准发热的患者,需要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 粒缺,未发热,但有新的腹痛发作、精神状态改变、呼吸系统症状或其他与感染可能相关的体征或症状的患者,需评估并作为潜在高危患者进行经验治疗。


第二篇:血小板缺乏


CIT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输注血小板/使用促血小板生长因子,但有2点注意事项需要引起注意。


(1)血小板生长因子停药指征:血小板≥100×109/L或至血小板较用药前升高50×109/L。


(2)白介素-11(rhIL-11)用药注意事项:


  • ①肾功能受损患者须减量使用;

  • ②老年患者,尤其有心脏病史者慎用,可能增加房颤发生率;

  • ③对于既往有体液潴留、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房性心律不齐或冠状动脉疾病史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不推荐使用rhIL-11;

  • ④蒽环类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慎用rhIL-11。


第三篇:红细胞缺乏


化疗药物直接损伤造血系统或者特定细胞毒性药物的肾毒性会引起贫血,治疗主要包括输注红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补充铁剂和口服药物及食补。




(“医学界肿瘤频道”原创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收藏!乳腺癌化疗之毒性管理
九问九答 | 化疗期间骨髓抑制,你想知道的全在这!
骨髓抑制相关不良反应处理建议
“聚焦新药,为肿瘤治疗保驾护航”系列访谈(一)
如何预防性使用升白针?这些高风险化疗方案尤为重要!
打升白针前,先 Get 这些知识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