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0后”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培养的关键问题研究
摘 要:以“90后”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模式、精力投入与综合效率、行为目的与行动原则、解决问题与思路方法、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等基本问题为突破点,重点分析各类基本问题存在的基础、演变的过程和影响结果,为创新解决“90后”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问题提供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关键问题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153-02
  “90后”大学生是指1990年到1999年年底为止出生的进入大学的中国公民。翻阅东北农业大学新生入学记录可见,2008年入学的大一新“90后”大学生生中,大部分出生于1990年,这也意味着大学已经迎来首批““90后””学生。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总体上个性张扬、乐于表现,目标明确、意识客观,但是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问题需要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重视[1]。“90后”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培养过程中主要面临学习方法与思维模式、精力投入与综合效率、行为目的与行动原则、解决与问题思路方法、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等基本问题。
  一、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
  以东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为例,即将毕业的本科生通常面临着找工作和读研的两种选择。
  对于读研的同学来说(尤其是选择考研的同学),如何将学过的专业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大家培养出一种正确的复习方法。简单重复的书本学习不仅会让复习过程变得事半功倍,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也不可能为知识的运用带来突破性的进展。能够检验和强化所掌握的知识理论的方法只有实践,在复习的过程中则集中的体现为运用最大偏差消除法来做题。具体的步骤是:首先,通过综合题型的训练,找出自己不熟练或不知道的部分;其次,针对上述生疏部分的查找并复习书本上的相关知识[2];再次,对于综合题型中没能正确、快速、清晰解答的题型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题练习;最后,在对专题练习中不熟悉的细节进一步学习。通过这样一个复习过程,真正完成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同时也可避免出现遗漏。
  对于找工作的同学来说,同学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这主要是由于大家所表现的行为一致性造成的。思维方式的倒退是造成这种行为一致性的原因,是“思维一致性—目标一致性—行为一致性”。每年600万的大学毕业生中有400万(约67%)的学生由于上述思维固化问题需要接受再培训。因此,我们经管类的学生要想在求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开辟“蓝海”,获得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学会从自然科学出发,运用经管类的专业知识,多学科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3]。
  二、精力的分配和效率问题
  现在的用人企业普遍反映本科毕业生缺乏经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本科生精力分配的不合理。目前,很多大学生将自己大量的时间都安排在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以应付考试,即出现所谓的“用功过度”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导致大学生缺乏足够的精力去吸收来自于外面的信息(如企业、行业、产业、社会等方面的相关信息),造成了其实际经验的匮乏。因此,大学生应首要关注的问题就是精力的合理分配[4]。
  另一方面,可从增加有限的精力角度来解决问题,即增强时间的有效使用,提高效率。提高效率,就要求大家培养一种学习习惯,以最短的时间去学习最核心的知识或完成工作。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效率最有效的途径,它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训练来形成。例如,通过纪要的整理:对于所要整理的内容,首先,凭记忆罗列出整体结构,强化自己短时间捕捉讲课或谈话要点的能力和对关键知识点的记忆力;其次,依靠笔记进行内容的扩充;最后,再利用录音查缺补漏,对纪要的内容进行补充。
  三、做事的目的性、科学性和情景性原则
  除了上述的学习方法、思维模式、精力分配、行事效率的问题外,做事的目的性、科学性和情景性原则也是重要的问题之一。具体包括:一是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时,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只有在正确的方向指引下才有可能获取成功;二是解决科学性问题,在科学依据的约束下寻找尽可能多的实现路径,以便下一步找出最优的目标实现方案;三是对所有可能的路径进行情景分析,在现实情景的条件限制下,建立评价体系,以有效性、成本、实现难度、可能的代价和风险以及方案的局限和负效应5方面的指标为标准,对可能的路径进行评价、筛选,实现路径的优化选择[5]。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在实际教学和管理中我们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拥有多少条件,而是掌握、获取这些条件,对其进行选择、组合并加以利用,以使自己和相关主体在条件应用过程中创造价值的方法,即“方法论”。这种“方法论”的建立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不应只是简单的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获得、利用并进一步创造知识的思想方法。利用这种思想解决问题的具体的步骤为:(1)针对所有可能方法实现的难度、风险等基本问题进行初步的筛选;(2)将通过筛选的方法根据其特性的不同进行类别的划分;(3)对每一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依据其优劣排序;(4)方法的情景选择和灵活运用。
  五、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
  在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发现,平时我们在看事情、想问题时应当注意抓住事物的本质,看清其背后隐藏的规律,才能帮助我们去真正的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看待问题,就如同电影导演剖析故事情节和电影结构,通常都是基于人性、文化和制度三者之间出现的冲突展开故事情节的。如图1所示,其中制度的约束力最高,但约束范围较窄;而人性的涉及面最广,但约束的力度较低。当出现变革时,制度会由于革命变得混沌,从而变宽;而此时人性会由于强化作用变高。
  在此基础上,可见认识事物的本质,是获取知识、挖掘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抓手。
  六、知识的学习与应用
  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对知识进行拆分的过程,将整体性、体系化的知识拆分成一个个的关键点并掌握;而知识的应用则是一个融合过程,将头脑中的关键点在一定的载体或对象基础上进行连接和融合,从而解决问题。针对不同人对知识
  图1 人性、文化和冲突的关系
  的反应的不同,可以将人分成3类:如图2所示,A、B和C分别是本文作者选择的3类学生,A属于适合搞科研的人,B属于对知识一知半解的人,而C属于对知识完全无反应、无效应的人。
  图2 不同人对知识的反应
  七、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习惯是指人在无任务或非刻意的情况下的行为。
  1.习惯的特点
  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比如,当我们养成用右手写字的习惯之后,就不会去用左手写字,无法更好地锻炼左手和右脑。习惯可以锻炼人的专向能力。比如,某些没有手的残疾人的脚会异常灵活,盲人的听力特别敏感等。
  2.养成良好习惯的必要性
  通过上述对习惯的分析,在大学生中素质较高的人争取全面发展,暂时没有条件的人可以利用良好的习惯专向发展。比如,在工作前夕,学习非专业知识,增加自己的转向能力,使自己可以很快地进入角色。
  参考文献:
  [1] 王小丽,胡代弟.根据九零后大学生特点因材施教[J].新西部:理论版,2013,(Z2):168-180.
  [2] 黄京华,王笛,滕藤.兼容并包的多元化需求——解读九零后大学生喜爱的电视剧[J].中国电视,2012,(1):75-78.
  [3] 黄京华,赵晓初,钟活灵.九零后大学生的网络认知定势对其微博应用的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4):99-104. <br>  [4] 陈梦婷.九零后大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建设的探索[J].企业导报,2013,(3):22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个高效自学的技术,让你学什么都快!
追求高效学习的今天,你还在低效学习吗
一个大学生:我拖延严重,这三种时间管理的方法让我告别拖延!
怎么样学习效率高
316李心妍:大学生如何兼顾课程与社团
学霸不神秘,人人都有学霸潜质,找对方法是突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