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稻二化螟

水稻二化螟
 
 
 
 
 
简 介 
  英文名  Striped stem borer
  异名  蛀心虫、蛀秆虫、枯心虫。
  学名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分类  鳞翅目,螟蛾科。
  寄主  水稻、茭白、玉米、甘蔗、小米、芦苇、蚕豆、油菜等。
  危害  我国水稻主要害虫。一般年份因二化螟为害造成减产3%~5%,严重时减产达30%以上。近年来,全国各地水稻二化螟的发生均呈上升趋势。
  分布  在南北稻区普遍发生。


  详 细 资 料 
形态特征 
    (1)成虫:雄蛾体长10~12毫米。翅展20~25毫米,头、胸部背面淡褐色,复眼黑色或淡黑色,下唇须向前伸,前翅近长方形,黄褐色或灰褐色,翅面散布褐色小黑点,中室顶端有紫黑色斑点1个,其下方有斜行排列的同色斑点3个,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翅白色,近外缘渐带淡黄褐色。雌蛾体长12~15毫米,翅展25~31毫米。头、胸部背面及前翅为黄褐或淡黄褐色,翅面小黑点很少,无紫色斑点,外缘也有7个小黑点。后翅白色,有绢丝状反光。
  (2)卵:卵扁平,椭圆形,长约1.2毫米,宽约0.7毫米。初产为乳白色,渐变为乳黄色、黑褐色、灰黑色。卵块大多数呈长椭圆形,由数粒至数百粒卵粒组成,排列呈鱼鳞状。
  (3)幼虫:多为6龄,也有5龄或7龄,极少为8龄。老熟幼虫淡褐色,体长20~30毫米,体背有5条褐色纵线。
  (4)蛹:蛹长11~17毫米,圆筒形,初化时为淡黄褐色,腹部背面尚有5条棕色纵纹,以后变为棕褐色,纵纹渐消失。后足不超过翅芽顶端。臀刺扁平,有1对刺毛,背面有2个角质的小突起。 
为害症状 
    以幼虫为害水稻,初孵幼虫群集叶鞘内为害,造成枯鞘,2龄以后幼虫蛀入稻株内为害,水稻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造成死孕穗,抽穗起造成白穗,成熟期造成虫伤株。 
生活习性 
    (1)成虫:在芦苇、茭白中越冬的幼虫羽化成的蛾子发生最早,稻桩中次之,再次为春花植株的,稻草中的发生最迟。成虫白天潜伏于稻丛基部及杂草中,夜间活动,趋光性强。成虫羽化后当晚或次晚交配,可交配数次。卵多产在叶色浓绿及茎秆粗壮的稻株上。在水稻苗期卵块多数产在叶片上,圆秆拔节后大多产在叶鞘上。每雌可产卵2~3块,卵块有卵40~80粒,每雌可产卵100~200多粒。
  (2)幼虫:初孵幼虫先侵入叶鞘中为害,受害处出现水渍状黄枯,造成枯鞘,到2、3龄后才蛀入茎秆,造成枯心苗、白穗和虫伤株。幼虫3~4月份化蛹,幼虫老熟后转在叶鞘或稻茎内结薄茧化蛹。在温度20~30℃之间,湿度在70%以上,有利于幼虫发育。 
发生规律 
    (1)发生世代:黑龙江1年发生1代,辽宁1年发生1~2代,北纬32°~36°之间的山西、河南、安徽北部、湖北北部、四川北部、江苏北部等地1年发生2代。北纬26°~32°之间的长江流域稻区,如四川南部、湖北、湖南、安徽、降低、浙江等地,每年发生3~4代。北纬20°~26°之间的附件南部、江西南部、湖南南部、广东、广西等地,每年发生4代。北纬20°以南的海南省,每年发生5代。
  (2)越冬及虫源:2~6龄幼虫在稻桩、稻草、茭白、三棱草及杂草中越冬。捣春季在稻桩中越冬的未成熟幼虫(4~5龄),春暖后能侵入蚕豆、油菜、紫云英、大小麦等植株为害。
  (3)发生时期:越冬代发生早迟,取决于3、4月温度的高低。若早春气温回升快,不仅使在绿肥留种田内的能全部羽化,而在绿肥田稻桩内也能安全化蛹羽化,提高了越冬羽化基数。越冬代发生早,也促使1、2代发生早,提高了二代在早稻收获前的羽化率。上海稻区二化螟越冬代成虫在5月中旬末至6月下旬发生。
  (4)发生因素:①气候因素。二化螟在大田化蛹时期如遇上台风暴雨受淹,则能大量淹死螟蛾,减少下代发生量。夏季高温,特别是水温超过30℃以上,对二化螟发育不利。7月至8月阴雨天多,气温偏低,易出现二代螟虫灾;秋季晚稻收获前多雨,往往使越冬二化螟下移缓慢,结果稻草中越冬二化螟比例大,反之则少。②栽培因素。在三熟制地区,由于春花面积扩大,增加了越冬虫源田,加上迟熟早稻的扩大,有利于提高二代二化螟的有效率,随着早稻插秧季节的提早,有利于二化螟的侵入和成活。在秧田,本田并存条件下,本田产卵多于秧田、本田的卵块密度,一般稀植高于密植,大苗高于小苗。在水稻生长后期与螟蛾发生期相遇时,成熟越迟的产卵越多。抛秧稻在整个生育期基本不伤根叶,秧苗始终保持嫩绿,螟害偏早、偏重。一般籼稻重于粳稻,特别是杂交稻,叶宽杆粗着卵量大,为害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切实处理好越冬期间未处理完的稻桩和其他寄主残株,破坏其越冬场所,压低越冬虫源。施用硅肥后水稻抗性提高,对二化螟有一定预防效果。在老熟幼虫和初蛹期,放干田水,降低二化螟化蛹位置,后灌水15~20厘米浸田,杀蛹效果良好。水稻收获后,将稻桩及时翻入泥下,灌满田水,幼虫死亡率很高。
  (2)药剂防治:根据水稻二化螟发生规律,可采取“狠治一代、巧治二代、兼治三代”的防治策略。防治关键在于抓好合理冬作安排,保护天敌、减轻虫源等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基础上,抓适期抓指标做好药剂防治。防治适期一般掌握在卵孵高峰期后5~7天。药剂防治参见水稻三化螟。此外,还可以选喷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或42%特力克乳油2000倍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8.二化螟(钻心虫)
水稻虫害危害症状、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附高清虫害图)
水稻二化螟如何防治?抓准防治时期很重要,要在卵孵化盛期用药
水稻虫害
二化螟
5月狠治一代二化螟,水稻二化螟卵孵高峰期防范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