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玉胜:22万成8400元,缩水的不只是存款

  1989年,丹江口市民盛忠奎夫妻拿出2000元积蓄存入当地某国有银行,办理了两张保值储蓄存单,上面写明24年到期后本息共22万元。今年,存单终于到期了。可当盛忠奎夫妇去银行取钱时,却被告知存单已失效,22万元缩水为8400元。

  一直以来,银行系统被人们视为最讲信用、最安全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对国有银行存款业务笃信不疑。可有谁会想到,白纸黑字、明确标注24年到期本息22万元,且不受存款利率、保值贴补率调整影响的定期存单,却并不靠谱。22万元变8400元的惊天逆转背后,缩水的不只是储蓄本息,更有对银行部门的信任。

  盛忠奎夫妻两人当年把省吃俭用的2000元积蓄存入银行,并同意24年后支取,不仅是其对金融部门高度信任的庄重选择,更是为退休养老积攒一笔财富的希望预期。可以想见,22万元不菲钱财的幸福萦绕着夫妻二人24年的日日夜夜。如今竹篮打水一场空,幸福预期成南柯一梦。难怪当事人会感到“震惊”,梦醒时分也许正是这对老夫妻对银行的信任坍塌之日。

  诚然,根据银行方面的解释,他们的确是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办事的。但问题是,类似这样被蒙在鼓里的客户竟多达70多户,24年来为何不采取措施通知他们?明知存单“无效”,为什么非要让客户苦苦等待24年后才让其“恍然大悟”?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该银行负责人提供的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对保值储蓄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的传真电报,显示时间为1989年9月18日。而从盛忠奎夫妻把今年9月21日视为两张存单到期的日子推算,其当年的存款日期应该是1989年的9月21日。也就是说,盛忠奎夫妻存款时,银行方面已经收到了停办该保值储蓄业务的传真电报。从这点解读,该银行无疑是在玩政策棚架、愿者上钩的愚民把戏。

  事实上,当银行向客户签发相关存款单据时,双方就已经形成了合同关系。如果期间发生因政策因素而变更相关条款的情况,银行应该及时通知客户。无论是当年玩“打时间差”的模糊策略,还是如今把责任推给“政策规定”的卸责有理,都难掩其维护既得利益、漠视客户权益的地位垄断和责任缺失。

  尽管该保值储蓄合同客观上被认定为无效存单,但全部过错应该在银行方面。对此,银行部门不但要认真反思其懈怠职责行为,更要向相关客户表达歉意,并参照原来承诺的可比照利益,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这既是对客户利益的尊重与补偿,更是对银行公信力的拯救与维护。

  相关评论:

  22万存单变8400 银行该担何责

  22万元缩水为8400元 银行岂能耍无赖

  解决保值储蓄纠纷应尊重契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2万成8400元,缩水的不只是存款(图)
银行承诺2000元存24年收益22万 到期兑现8400
市民24年前存2000元预期收益22万 银行只付8400元
银行承诺2000元存24年收益22万 到期后只兑现8400元
市民24年前存2000元说好获利22万变8400
保值储蓄存单该不该兑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