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先进的治疗手段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

以前,虽然听说过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采用在血管里放支架是一个治疗的好办法,事实上也有许多这类病人接受了这种治疗。但作为我们来说,一直没有过多地关注过有关放支架的详细细节,也没想过要走近这个群体,来个近距离地接触、了解。

曾有机会走进了心脏内科的病房,身边一下子出现了好几例心脏病人,于是,就借此机会多了解了一些现在医学条件下,对于心脏病人是如何治疗,什么情况下需要放支架?这也算是偶然的一个学习机会吧。

在没有来到这些病人中间时,原以为需要放支架的病人都是年龄比较大的,病情很严重,不放支架就无法缓解病情的人。可来到心脏内科的病区,才知道过去的认为是个误区。18床就是一位46岁的男同胞,他住进病房,三天后接受血管造影检查并放支架,后来听说他一共放了4个支架,同时还装了一个心脏起博器,以帮助应对随时停跳的心脏再次起跳。看着他瘦小的身材,真不敢想象他对自己的描述,心脏病已经患了多年,并且很是严重,每年都要住好几次医院,他已经是这里的常客,医生、护士都早已认识他了。可就是这位在我们眼里病情不轻的人,天天中午挂完水后就外出吃饭,一直到半夜才回来,第二天我在病房陪护病人时,他是夜里3点才轻悄悄地推开病房的门,他告诉我们朋友来看他,下午一道去了趟马鞍山,而护士几次来查房询问他回来了没有,都扑了空,无奈地直摇头,直说他每天都这样,曾经因太晚未归打110报警都找不到他。

我们看着他如此病情,刚做完手术就这样不爱惜自己,不由地感叹,这样的生活方式,就是再好的身体又怎能抗得住这样乱了生物钟的生活?

后来的18床是一位安徽来南京的75岁的老爷子,他去年三月在安徽请了南京这边的医生过去放了6个支架,今年来南京复查,告诉医生春节时心口有不适感,这次来复查进行血管造影检查时被告知血管又有一处被堵了,于是征求家属的意见后立即又放了一个支架进去,这下一年里,先后二次就有7个支架进入血管在支撑着了。老人住进来时是老伴、女儿、女婿送他来的,女儿忙前忙后地办手续,女婿站在一边像个木偶,夜里老太太留在病房陪夜。第二天女婿快到中午才从宾馆来到病房,这个看上去40多岁的男人坐下就是低着头玩手机,后来听说提前回了安徽,老太太一人留在南京日夜陪伴着老爷子。

16床先是一位79岁的老爷子,听说血管里放了3个支架,儿子们天天轮流来医院值班陪护,一天一位儿子告诉我们支架选用的是国产的,我问国产的和进口的价格相差大吗?他说差价不小,其实国产的和进口的差不多,虽然听说一个进口的能用40年,但老爷子身体不好,根本就活不到40年,能再活个3年他们就心满意足了。反正医保能报销一部分,剩下的部分老人工资拿出几个月来也能应付了。这位老爷子平时喜欢烟、酒、茶,做完手术后,他一边挂水一边要去外面走廊抽烟,甚至回到病房偷偷地拎起酒瓶对着瓶口就将剩下的足有一纸杯的量一口气喝了下去,心脏病人刚放了支架就敢这样过酒瘾的?我们见了直伸舌头。他儿子只能站在一边无奈地摇头。

后来的16床住进来时,这位77岁的老爷子说当时是心口不舒服来医院看门诊的,可医生要他住院,他只好先来病区办手续,要回家通知老伴一声。家里只有他和老伴,而老伴也是一个病人,身体不好的,儿子媳妇都在上海定居。

第二天各项检查、挂水。身材发胖、满头白发的老伴也来到了医院日夜陪护。进行血箮造影检查的当天早上,听说儿子一早正从上海赶来,路上打来电话说来看一下就要回去,老人拿着电话一个劲地说,今天造影检查,要放支架,你怎么能看一下就走呢?你今天要在这里待一天,明天再走。这位体魄超胖的儿子来了后,静静地坐在病房,老二口对着儿子说个不停,可这儿子话很少,只是听。后来护士通知可以进手术室做造影了,他才站起身推着老爷子往外走。

不一会,他又推着老爷子回来了,我们都感到奇怪,手术这么快?谁知老爷子满脸微笑,说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说他血管没有问题,好得很,像年轻人一样,连西藏都能去。不需要放支架的,他没病。没病?没病怎么被门诊医生送到病区来了?这时也不管这么多了,先挂水尽快排除打进体内的药水才是王道。而这位早上刚从上海赶来的儿子,此时拿起背包立即准备回上海,这时才十点多钟,连等到下午再走都不肯。老二口一直将儿子送出病房外,走过走廊到电梯口才折回到病房。就这样,老太太又在病房里陪着老爷子,而老爷子心疼老伴不要太累,晚上执意让老太太回去休息,第二天再来。

老爷子退休前是南京一家大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去年老太太满70岁后老两口自助游去了西安、云南等地,他们表示既然没病,那等明天出院后准备再出去旅游。老太太则笑着告诉我们,老爷子在家老是说自己有病了,要走在自己前面,将存折的密码都一一写下,告诉老太太,说自己一旦不行了,这些钱好取出来,因为这类病是说不行就不行的,到时是说不出话来的。老太太说这些时满脸笑容,洋溢着幸福的光彩。

我眼见着病房里上演的一幕幕病员、家属、医生、护士的合作曲,听着各病人自述病前症状和曾经的治疗方案,以及这次治疗的结果。可以说,有的人是因为年龄大了,器官在自然退化;有的人则因有其他病症,这类病的并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而有的人无疑发病过早,不可否认,没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有着重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是致命的。

小小的病房也是一个小社会,先后住进来的病人仅有一位40多岁,其他均超过了75岁,在这样的年龄生病住院,又是心脏放支架的大事,可前来日夜陪护的大多是白发老太太,即与老爷子们相互扶持着走过一生的老伴。看着他们满头白发、不再轻巧的身影,我有时悄悄地在心里落泪,这是一份感动,更是一份敬重。少年夫妻老来伴,在此时的关键时刻,站在最前面的还是知冷知热的爱人,虽然他们都有儿女。在病房,老太太们毫无怨言,满是绉纹的脸上堆着和蔼的笑容,有时还不时地交流着生活的经验。他们的心态、他们的暖意,真让人羡慕啊。

在和医生的交流中,我知道了,对于心血管病的治疗,放支架并不是唯一的治疗手段,也不能肯定是所有治疗方案中最好的治疗措施。病人的病情不同,轻重不一,身体条件也有差异,体质、年龄更是一道坎,针对不同的病人,有时放支架的风险要远远大于治愈的疗效。而保守治疗、血管造影并放支架在具体的病人面前,各有优势。有时,保守治疗似乎是一个更合适的选择。因此,在病症和先进的治疗手段面前,病人及家属的冷静、客观、分析、权衡对于积极治疗、保护健康、保证病人生活质量尤其显得重要。

【坚持原创,感谢我们能够相遇。原创图文,欢迎关注、收藏和以分享链接的方式转发。谢绝未经授权转载、摘编、洗稿及其他方式变相引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7病房
[今日头条]张实的散文《命悬一线》
医生讲述临终故事:死亡如此多情!看完我哭了……
人情冷暖:908号病房
《急诊医师值班日志》225(“无常”的胸痛)
孝心的轨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