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甲午战争大事解读07.16

大事记1894.07.16

清朝:1894年7月12日,中国驻美公使杨儒电李鸿章:美国已致电其驻日公使劝日本早日撤兵;英国驻中国公使斡旋中日关系失败。7月16日,光绪皇帝严谕李鸿章布置进兵事宜。

日本:7月12日,日本外相陆奥宗光电令驻朝公使大鸟圭介:不妨采取任何借口,以挑起战端。7月14日,日本公使向清政府递交第二次绝交书。

深度解读

从联日到防日——解读李鸿章早年对日本威胁判断

    作者:张明(国防大学博士研究生)

    早在1863年李鸿章在其致曾国藩信中谈到其对日本的看法。李鸿章当时敏锐的察觉到,日本虽为一个小国,但在采用西式舰船武器后,居然能与打败过中国的英、法等国相抗衡。李鸿章以此说明变计图强的重要性,激励清政府加紧变革。但其对日关系上还有两个基本判断。一是从长远看日本将是中国的威胁,二是从近期看日本与英、法等西方国家是相互对立的国家,而西方列强又是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敌人的敌人应该可以拉为朋友的理念在李鸿章内心深处泛起一丝涟漪,中国应实行“联日”的政策。

    李鸿章据理力争,积极斡旋,终于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较为平等的中日《修好条约》。虽然形式上,以法律名义达到了避免侵略中国,联合互助,但随着清王朝的国力日衰,这种想法更多的是一厢情愿。就在李鸿章沉浸在缔约成功的气氛中时,日本政府却因为缔约没有达到先前期望的利益而要求与清政府改约,并开始进行入侵台湾、琉球的军事准备。

    清政府和李鸿章的妥协退让没有换来日本的积极配合,反而更加刺激了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1879年(明治十二年),日本趁法国入侵越南,沙皇俄国重兵压境图占伊犁之际,废琉球王室,改琉球国为冲绳县。此时李鸿章已从日本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落井下石与得势不让人的霸道中,清醒地认识到日本的侵略性,并认定日本终究为中国之患。“联日”幻想彻底破灭。此后,李鸿章真正开始为防范日本进行军事准备,向西方大量购买先进舰艇,中国的海防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阅读全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淳风:泪血琉球6
冲绳群岛的主权到底是谁的?
100多年前,李鸿章曾告诫后人:倘若想中国没后患,必须先灭其国
1879:琉球的血色黄昏(转)
晚清首位出使日本的浒山人亲历琉球亡国 文/陈科杰
中华人民共和国 琉球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