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占鳌头,张扬个性——如何把学生的习作引向个性化

习作教学必须充分创造条件,多“给”学生一些东西,以便张扬他们的个性,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和完善,写出富有灵魂和个性的习作。那么,习作教学应该多“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才能把他们的习作引向个性化,张扬他们的个性呢?

一、给“钥匙”——指导读中学写

课文不仅是教的蓝本、读的范本、还是学生习作的样本。一般说来,选入课本的作品,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到体裁的运用,从对生活的思考方式到对情感的表达习惯,无不显示出作者各自不同的创作个性。学生只有在阅读中体察到这些个性,并有所感悟,才能从中获取张扬自己个性的“钥匙”,从“读”的此岸到“写”的彼岸。

1、学习个性语言。小学生记忆力强,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出自名家之笔,文质兼美,让学生把课文中具有特色的词、句、段、篇,甚至全文背下来,绝不会是过重的负担。通过背诵,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库存,并从中学习各种语言风格,领悟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妙,这将使他们受益终身。因为只有积累丰富了,个性化语言表达才能做到“新、活、奇、妙、精、准”。如《燕子》一课的第一自然段,作者运用“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等词语来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就显得十分生动形象,我们就应该要求学生加以学习积累,并让他们仿照第一自然段来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的外形,也用上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学习表达方法。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也就是要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并把从阅读中学到的习作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如《桂林山水》一课,让学生明白桂林山(或桂林水)一段的中心句和它的与众不同的地方,然后让学生探究、回顾,学生很快就悟出作者的表达方法的精巧:首先通过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桂林山与众不同的地方。其次抓住景物的特点,通过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景物的特点描写具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这一训练,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作者的表达方法。除此之外,还要结合语文课,进行改写、扩写、缩写、续写、仿写的练习,或进行对话描写、肖像描写、场面描写以及写景状物等片段练习,把语文课上学到的表达方法,用学生自己的笔表现出来,变成自己的写作技巧。

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学生就会学到“大家”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技巧,进而能动、创造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从而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

二、给“自由”——倡导放胆习作

习作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就必须让他们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自由;就必须让他们做到我眼看世界,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也就是要倡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只有这样做,才会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自由表达”。

1、题目拟定自由。俗话说:“题好一半文”。的确如此,因为拟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审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立意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材构思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自由拟题的能力。在一节作文课上,我出了一道话题作文:“和谐是一阵春风,轻轻拂过你的脸颊;和谐是一束阳光,让心中的坚冰融化;和谐是一片天空,它包容着世界万物。和谐的音符无时无刻不在跳动,奏响着心灵的乐曲;和谐的旋律无时无刻不在耳边回响,畅想心灵的篇章;和谐的芬芳无时无刻不令人回味,留下心灵的足迹。和谐,一个远在天边而又近在眼前的词语,曾让多少人怦然心动。请你用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以“和谐”为话题,叙述一个编织和谐的动人故事,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在我的稍加点拨之下,学生就自由拟定出了一些生动形象,精练紧凑,含蓄隽永,能使文章锦上添花的文题:①运用修辞:《和谐如虹》、《和谐如花》、《和谐是金》(明喻)、《生活中的阳光》(暗喻)、《一句话,一辈子》(引用)、《若为和谐故,诚信不可抛》(拟用)、《和谐是什么?》(疑问);2、仿化名作:《吹拉弹唱交响曲》(电影《锅碗瓢盆交响曲》)、《和谐无价》(电视剧《情义无价》)、《和谐的翅膀》(歌曲《爱的翅膀》);3、佳句改装 :《只留和谐满乾坤》(王冕《墨梅》“只留清气满乾坤”);4、移花接木:《爱心投标》(借工程用语)。以上这些妙趣横生、精彩纷呈、充满个性的题目,怎不让人耳目一新?这些美妙、新鲜、亮丽的题目,真是一看就令人爱不释“眼”。

 2、写作内容自由。写什么,要让学生自由选择。让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哪怕是某位老师的滑稽动作笑得前仰后合,某个家长的不理解或批评痛哭流涕,某个小问题争得不可开交,某个小游戏玩得如痴如醉等等都可以在笔下自由表现。既可写真善美,也可写假恶丑;既可写真实的生活,也可写合理的想象。以习作《童年》为例,既可以绘声绘色地描述小时候捡贝壳的趣事,也可以详细地描写在广场上放风筝的情景;既可以向大家展示自己童年与众不同的骑猪经历,也可以向大家细致地刻画愚人节的一出闹剧;既可选取小时候喜欢模仿大人做事而发生了一次意外,也可叙述像一颗“怪味豆”的童年,酸甜苦辣,五味杂陈,让人过目不忘。

3、表现形式自由。小学生作文是不拘形式、自由的表达,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写作水平自由选择表达形式。如日记式、书信式、观后感式、诗歌式、散文式、剧本式、相声式、题记式、访谈式、小标题式(大标题下再列小标题的形式)、应用文式(广告、产品说明书、民事诉状、调查报告等)镜头组合式,以及用资料连缀成文的形式等。因此,在习作的表现形式上,我们应顺应学生的天性,引导他们有意识地摆脱习作程序化的严重束缚,力求习作构思的与众不同。如,引导学生通过运用不同体裁来推陈出新,达到不落俗套的目的。有位教师就做得非常好。他带领学生参观了本地鞋厂,回来后,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结果,学生的习作出现了“万紫千红”的景象:日记《参观鞋厂记》,书信《给厂长的一封信》,诗歌《鞋厂畅想》,散文《鞋赞》,访谈《听厂长“实话实说”》,广告《迷你鞋》,说明文《鞋》,观后感《观鞋厂有感》,调查报告《鞋厂的今昔》,想象作文《没有鞋的世界》,童话《鞋家族的风波》,科幻小品文《未来的鞋》,相声《鞋的明天》……等等。凡此种种,充分说明了具有不同阅历、不同思维特点的活生生的学生已经能够去选择最能抒发自己内心独特感受的表达方式来演绎习作了。同时也衬托出他们不凡的创新意识与个性品质。不过,我们要告诉学生,优美的形式应该是为文章服务的,应该是自己能够驾驭的,不然,只能弄巧成拙。

4、表情达意自由。《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这是一个新的理念,是指学生特有的、与众不同的感受,是发挥学生自主性,体现了主体地位,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决不能让学生写那些没有真实体验的空话、套话,特别是不要强加给学生所谓“立意深刻”的要求,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在自己对生活的自我认识和体验中张扬自己的个性。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学生个体的亲身体验和真切感受。为了写好《记一次登山活动》的习作,我特意组织了一次登山活动。由于活动充实了学生的心灵,净化了他们的灵魂,启发了他们的生命意义,于是,他们的思潮就自由奔放:有的从漫山景色,感受到山中的幽静与爽朗;有的从登高望远,感受到家乡山水的壮美;有的从登山的艰辛,体会到战胜困难的喜悦;有的从登石阶时,想跨越两级而摔了一跤,想到学习必须循序渐进的道理;有的从采摘野果中,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无限乐趣……

我想,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注意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从而有感而发,轻松自由地表情达意,他们所写的作文就一定个性鲜明。

三、给“灵性”——引导独立思考

习作展示个性,是学生勇于独立思考在习作中的具体落实。因为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只有勇于独立思考,学生才能充满灵性,才能有真正的和有个性的自我。

1、想象是独立思考的翅膀。《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写作教学中提出:“能写简单的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于是,在教学中,我十分珍视学生的想象力,努力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引导他们大胆地想象,深刻地思考,编写情节完整、想象丰富的精彩故事。如,根据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让他们续写或扩写;通过实物、漫画、图画、音乐等材料让他们想象作文;通过让他们依词(句)编文、成语新编、寓言新编、童话练写等,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想象潜力,,促进他们独立思考,进而挖掘内部的灵性,使其更大地生成和发挥。他们文思泉涌,想象放飞,作文内容之广,感情之深,语言之流畅,都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想。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节习作指导课,快下课时,我动情地说:“亲爱的同学们,在晴朗的夜空中,有很多很多有趣的现象,月圆月缺、群星闪烁、银河灿烂、流星飞逝……这种种奇异的情景常常激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也轻轻地张开想象的翅膀,仰望夜空,自由想象,自由表达吧。”我的话激发了学生的习作灵感,他们有了表达的欲望,就不感到无从下笔了。第二天,一篇篇生动感人的习作就交到了我的手上,一一细读,心生喜悦:有的飞向太空,尽情遨游;有的登上月球,科学探索;有的联系生活,编写故事;有的描绘奇景,抒发心情……。这就说明了想象作文,学生“爱它没商量”。

2、创新是独立思考的归宿。“文章最忌百家衣”!但学生的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写母爱离不了下雨天妈妈送伞、半夜里妈妈送“我”上医院这两件事。写做好事离不了送盲人过街、路上捡到钱包归还失主这些事。他们的习作无法体现自己独到的东西。所以,作文教学不要把学生的眼光锁在狭小的人云亦云中,应注重对他们进行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训练,开放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独立思考,大胆地去创新。在平时的习作中,可以让学生一题多做,进行同题的“自由表达”创作。或设计不同的开头,或设计不同的结尾,或设计不同的“总——分——总”构段方式,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努力消除他们的从众心理,从而在习作中学会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激发起创新灵感,写出有创意的、有个性的、与人截然不同的佳作。比如大家都歌颂春天时,有人却写出《那讨厌的春天》;大家都批评狐狸时,有人却写出《我爱的就是你——狐狸》等等。这些习作看似“另类”,却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他们敢于创新,值得我们加以赞赏!

四、给“磁力”——诱导亢奋情感

写作过程是一个倾诉的过程,是情感和思想的流泻。常言说得好:“缀文者情动而辞发。”的确,语言文字如果没有丰富的情感作为依托,它只是一堆抽象的文字符号。“情动”而后才能“辞发”,只有有着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先的高尚灵魂,才能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生辉的名句;只有有着背井离乡、背亲离友的惆怅失意,才会留下“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独特“愁”的感悟;只有有着壮志凌云的胸怀和蓬勃的朝气,才能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

学生的生命状态不一样,人生体验不一样,流露出的情感也就自然不同,但他们的情感是丰富的,他们的心灵是纯真的。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准确地揣摩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轨迹,努力地寻找他们表达喜、怒、哀、乐的突破口,利用一切能够引发他们亢奋情感的手段,发掘他们潜在的情感,将他们的习作情感唤醒至最佳水平。比如,用煽情的导语或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带动、引领学生的情感。以习作《我的妈妈》为例,动笔前,教师可激情谈话:“亲爱的同学们,刚才我们各自对母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谁能说自己的母亲不是最可亲可爱可敬的人呢?她们为你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太多太多。她们的爱,仿佛涓涓细流,滋润着你们的心田……现在就请你们用如椽之笔去描写自己的妈妈吧。”这样煽情,就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在他们的笔下,爱的鼓励,爱的关怀,慈祥的爱、严厉的爱……纷至沓来,富有个性。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的实验也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只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激励,能力能发挥80﹪以上。因此,我们还可以通过习作比赛、习作展示、习作结集、报刊发表、作文星级评比等激励手段,来提升学生的自豪感、荣誉感、成就感。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持久的亢奋习作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习作”,达到“欲罢不能”的境界,从而主动地尽现自己的真情个性。

要想让学生喜欢习作,张扬他们习作的个性,教学时,就要多“给”他们一些东西。当他们收获满满,那么下笔时,那种开放的思维,大胆的创新,情感的倾泻,就会使文章妙笔生花,充满个性。

(作者:福建省连江县安凯学校  庄华荣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浅谈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有效指导
作文教学反思三篇
小学基础作文开放式教学
教学生在快乐中作文,在作文中享受快乐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