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表文章的秘诀(独家传授)


             山百合

      

朋友见我发表了很多文章,遂询问我有什么秘诀。

  这引发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我才毕业参加工作时,虽然有着当学校校报记者的底子,美其名曰“文学爱好者”,但是真正写论文发表仍是捉襟见肘。

最初我是写不出什么像样的文章来的,连拟题目也很费劲。等到拟出题目来,却“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勉强凑出的字数,自己看着都别扭,别说投给编辑看了。

当时,有一位前辈针对我的这种情况,指导说,只要写,不管写什么都行,有感触就好。

其实,我最有感触的就是每天在骑着自行车下班的路上,看到卖菜的小贩,掏出自己的工资为父母买点菜回家。这透着一种自豪感。于是,我那时写过的一首诗歌的题目就是《买菜回家》。刚交往的男朋友看了之后,大惑不解:“这也叫诗?”不过,他倒很支持我写东西,还自告奋勇地说:“没关系,无论‘干’啊‘湿’啊,随便写,我给你当第一读者。”这首自然不太好,但是,当时我给大学舍友写的《弹起吉他》《多好》等篇目还是诗意盎然的,散发着朦胧的青春美丽气息。拿出来显摆一下,男友给了赞语。

的第一篇论文稿《爱是教育的真谛》,是当班主任有感而发而来的,参加论文评选了,投稿未中。

后来,学着写了很多篇稿子,投稿后都是“石沉大海”。

这没关系,当学生时,我就积累了一大摞日记本。语文老师特别偏爱我,上作文课就把我的文章当范文读,还拿到别的班里去读。前几天,在济南偶遇了30多年未谋面的初中同学,不是一个班的,她竟然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的作文。这情形也发生在小学同学那里。从孩童起,我就对文字有着天然的亲近,哪回发下语文书不是一气读完的呢?看到带字的印刷品就有着强烈的阅读兴趣,读到美妙的唐诗宋词就爱不释手。因此,文章不发表丝毫打击不了我的写作热情。

夏天,汗流浃背,在单身宿舍挥汗“爬格子”;冬天,戴着半截手套,握着钢笔在纸上挥洒。

亲们,看到那些醉心于“码字”的“痴人”不要惊奇。比如像我,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不会打太极拳,就给自己找到了这个合适的爱好。至于发表以及出版完全是“副产品”。发表的文章竟然对职称晋升助了一臂之力,至于稿费,更是不在预料之中的意外收获。

写作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不愿意沾染功利。

可是,在图书馆可以看到的刊物上发表自己的文字,依然有着巨大的诱惑。自我解嘲说这不是功利,是得到了编辑认可,就像是一个评价标准,过关了。这只是借口,真正出自心灵的东西还需要别人的鉴定与肯定吗?显然不必。但我不能免俗。

怎么能够发表?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还没有到来,全靠杂志与报纸印刷文字的年代。

要说发表文章的秘诀,仔细想想还真有。

我遵从了很多文学大师传授的办法:多读多写。

凡是能读到的书我尽量借来读,那时书的资源不是太多。读了有感触就写,随性写。

当时,文章是用钢笔工工整整誊抄在方格纸上的。因为要修改,一篇稿子有时要写好几遍。如果不是兴趣使然,就没有这份执着。享受的是写作的过程,快乐的是成稿后的满足感。

我想,如果给编辑投一篇稿子不发表,十篇还不发表,那么我就投100篇,而且时间不能隔得太长。

记住:针对同一个刊物的同一个编辑,每周投两篇稿子,坚持投100篇。用邮票和信纸寄出,“见字如面”。——这就是发表文章的秘诀。

事实证明,还没有投到100篇的时候,就有文章发表了:第一篇白纸黑字印出来的是《论内疚感的德育功能》。

发表第一篇后就一发而不可收,一投就中的情形也多起来。比如,读教育心理学有关书籍,读到“习得性无助”,想想自己班里孩子们的情形,就很感慨,据此写了《谨防学生“习得性无助”现象发生》,没出三月就收到样刊了。《炸鸡店老板的智慧》《跨越千年的微笑》、《灯》组诗等是在文学类期刊发表的。类似《教育发展研究》《中国教育学刊》这样的CSSCI期刊,运气好时也投中过稿。

后来,有编辑开始向我邀稿了,客客气气地请我帮杂志社的忙。

基本情况是:粗略统计,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近300篇。稿子多了,出书就是“水到渠成”,不花钱,还有稿费。当然,这都是自娱自乐而已,不值得一提,让方家见笑。

这里还得说一个事,在我的职业经历中,曾经作了十多年《泰山教育》杂志的编辑。这个岗位培养了我“咬文嚼字”的职业病,哪里文字不通顺、标点符号不合适就有修改的“冲动”。因此,我投给编辑的稿子一般都是精心修改过的。

现在,在高校工作,要求写正规的学术论文,应该文献综述详尽,定义科学周延,论证严谨周密,学术语言规范的才合适。也写这样的文字,职业所需,却谈不上痴迷与爱好了。

我的毕业班的学生们在写论文之前,眉眼间流露出期盼与欣喜的神情,特别是完成论文后认为自己写了一篇“宏篇巨制大杰作”。看着年轻人这种初出茅庐的劲头,我为他们高兴,也提醒他们写论文其实“水很深”,这只不过是“小试牛刀”。

现实中,眼见很多高校教授写的是风趣的生活小品文、散文,甚至打油诗,评职称根本派不上任何用场。这是因为,有些人不愿被绑架在“专业的战车上”,“自由撰稿人”是个很帅的词!

亲们,我上面说的文章发表秘诀,由于目前形势发生了变化,很多杂志不再接受纸质投稿,改为网络投稿,也不是投给某个编辑了,所以有些细节就不能照单执行了。

无论如何,写一篇文章就想发表,无疑像买彩票中八百万,难上加难!而写100篇文章想发表,等不到写到100篇的时候就已经发表了。不信?您不妨试一试到底灵不灵。


        徐洁简介:齐鲁师范学院副教授,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职于山东省泰安南关中学、泰安市泰山区教研科研中心、泰安市教育局等单位。本真教育研究发起人和倡导者,“国培计划”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专家,山东省课程专家,山东省普通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指导专家,山东省教学能手。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出版有《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教师的心灵温度》《叩问教育的真谛》等著作,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近300篇,应邀到全国各地给教育管理干部、骨干教师作讲座200余场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头条 | 他们是普通的教师,但写作让他们与众不同!
论文发表八步走,一发即中!
教师如何进行教育写作?这三个字挺重要!
擦亮编辑的眼睛——论文撰写与投稿的点滴体会
一个真正谈天的朋友
【语文渡渡】跨年,和我发表文章的部分刊物合个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