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72. 圣人为什么能?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这一句老子又推出圣人做榜样。圣人为什么能这样?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是以圣人不行而知’,圣人不上天,不入渊,能知天下者,以心知之也。'不见而名’,上好道,下好德;上好武,下好力。圣人原小知大,察内知外。'不为而成’,上无所为,则下无事,家给人足,万物自化就也。”说圣人内心强大。

王弼注:“得物之致,故虽不行,而虑可知也。识物之宗,故虽不见,而是非之理可得而名也。明物之性,因之而已,故虽不为,而使之成矣。”说圣人能掌握事物的根本,从而能不行、不见、不为也能达到目的。看现代名人的解释:

余秋雨说:“确实也有不少比别人更'知天下’的高人。一问之下,他们的主要功夫还是集中在有限的研究空间。德国哲学家康德,思想经天纬地,却几乎没有怎么离开过他居住的村庄。其实,老子、庄子也大体如此,它们的'逍遥游’因为游在自己心中,所以能够横贯北海南溟,直穿亘古当今。”(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142-143页。)意思是高人善于研究。

陈鼓应今译:“所以圣人不出行却能感知,不察看却能明晓,无为而能成功。”并引述:“老子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依循着某种规律运行着,掌握着这种规律(或原则),当可洞察事物的真情实况。老子认为我们应透过自我修养的工夫,作内观返照,清除心灵的蔽障,以本明的智慧,虚静的心境,去览照外物,去了解外物运行的规律。”(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248-249页。)他认为圣人善于自我修养。

圣人不是一般的读书人。圣人知书达理,不仅能“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还可以“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所以,圣人不远行也能知道天下大事,不自我表现却能名扬四海,无为而治造就不朽成就。而一般人为什么做不到?那就是缺知识、少文化,不爱学习。所以,“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这一句也有不同的理解和翻译。

“不行而知”,分歧就在“知”是知识还是知道?相对第一句,这里的“知”就应该是“知道”,圣人不出门,不远行也能知道天下大事。从哪里知道?从传授、交往、书籍中知道。

“不见而名”,“名”是名望还是明白?《韩非子·喻老》为“不见而明”。“名”变成了“明”,有些版本引用。理由是“名”“明”同音,古时假借或通用,但查无实据。“名”就是名,圣人不自我表现而有名望。若翻译成“不亲见就能明了”,反而讲不通。

“不为而成”,“不为”还是“无为”?“不为”就是“无为”。把“不为而成”翻译成:“不去做就能成功”,这完全违背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本意。“不为而成”就是“无为而成”,也就是“无为而治”。圣人善于“无为而治”而事业顺利成功。

一般而言,行走天下,必然见多识广;通过实践必定积累经验。但这一章老子是讲求学之道,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理论指导实践,知识提高能力,书中蕴含乾坤。圣人能够“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是因为圣人知识丰富,智慧超群,品德高尚,知行完备。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掐指一算便知天下大事,那是以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识作后盾的。

本章核心思想就是提倡读书,求学之道不可忽视。老子采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教。先说有知识的好处,再说不读书就没知识,最后推出圣人做榜样。

知识就是力量。在现实社会中,有知识、有技术、有智慧的人,必定见多识广,有些事情通过推理便知分晓。有文化的人,能明察秋毫见微知著,未暴露、没看见也能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那些有本事、有能力、德高望重的人,人们就会敬重他、拥护他、帮助他,有事情招呼一声就行了,不用自己去干。“不为而成”,这是做事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圣人见多识广,善于借力而因地制宜,无为而治。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开头就是“为学日益”,其实这两章是相互关联的,按理“为学日益”应放在本章开头更为合理。“为学日益”是提倡读书,日积月累知识丰富,大有裨益。“为道日损”是指修行,减少欲望,宁静致远。这两种行为都是学习,一个是读圣贤之书,一个是修圣人之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处入手细处做起
《道德经》现代意译(前言)
《道德经》心得体会(1-8)
解读《道德经》
《道德经》中的十句经典名言,洞见老子智慧精髓!
这个字只在《道德经》出现过4次,却是老子智慧的精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