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74. 人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吗?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一句很明显是接着“为道日损”而说的。修道,不但要“日损”,而且要“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人能做到无为,那是少之又少;若要“无不为”能做到吗?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损之又损’,损情欲,又损之,所以渐去。'以至于无为’,当恬淡如婴儿,无所造为。'无为而无不为’,情欲断绝,德与道合,则无所不施,无所不为也。”河上公的理解,人若做到“情欲断绝,德与道合”就能“无为而无不为”。

王弼注:“有为则有所失,故无为乃无所不为也。”王弼没说清楚。看现代名人的解释:

余秋雨翻译:“少之又少,至于无为。说是无为,却事事可为。”(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146页。)人不可能“事事可为”。

陈鼓应今译:“减少又减少,一直到'无为’的境地。如能无为那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了。”(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251页。)他的意思是能无为就能“无不为”。但他没说明“无为而无不为”的主体是圣人还是道。

刘笑敢引论:“道家之圣人能够无为而无不为的关键是创造万物自然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万物有了好的发展条件,能够健康发展,就自然达到了'无不为’的效果。总之,无为是圣人治理天下的方式,无不为是圣人辅万物之自然的效果。为百姓提供了安居乐业的条件,百姓能够安心生产,自然可以达到'功成事遂’的'无不为’的目的。”(刘笑敢:《老子古今》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484页。)他说得很明确,圣人能够做到“无为而无不为”。

其实,本章老子没提圣人,与第三十七章有点类似,是说给侯王们听的。这里的“无为而无不为”,与第三十七章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不是一回事。道能够“无为而无不为”,但圣人不行,侯王更不行。圣人和侯王最多是“为无为,则无不治”,但不能“无不为”。“无不治”不能等同“无不为”。在《道德经》中有5次提到圣人无为,但都没说“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为侯王们治国理政树立的理想标杆。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侯王们要想以道治国就要天天减少欲望,不要老想着称霸天下。不仅要“日损”,而且要“损之又损”,也就是说要把欲望减少又减少,没有任何想法,就可以达到无为的境界了。

“无为而无不为。”道是无为的,但它又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无所不为;但侯王做不到“无为而无不为”,只能学学“无为而治”,能达到“无不治”就很好了。

无为不是不为,或无所作为,而是无意而为。无意而为就是自然而为,不刻意做作,没有私心、没有目的、没有欲望,顺其自然的行为。“无为而无不为”作为修道理念,是一种理想目标,现实中的人类不可能做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要做有为青年还是无为圣人?答案出乎你的意料!
河上公老子道德经章句 下
通知丨精神层次越高的人,活得越简单
道家五大人生启示,注重内心的平静,养好自己的灵魂
国学三百句 2012年2月19日
孔老论道之五《庄子》:老子向孔子解释什么是道,妙不可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