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5.《道德经的现实意义》——圣人积德,一心为民(第八十一章)

205.《道德经的现实意义》——圣人积德,一心为民(第八十一章)

【原文分析】:

本章文理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从“言”“辩”“知”,到“圣人不积”,再到“道”,看不出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三段文字三种意思。

【现实意义】: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之道,有利于天下而不加害于天下。圣人之道,是有所作为而不争功。最后一句看看古今学者的解释:

河上公章句:“'天之道,利而不害’,天生万物,爱育之,令长大,无所伤害也。'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法天所施为,化成事就,不与下争功名,故能全其圣功也。”

陈鼓应今译:“自然的规律,利物而无害;人间的行事,施为而不争夺。”他把 “天之道”译为“自然的规律”,是不合理的;“人之道”又说是“人间的行事”就更不对了;“人间的行事”不可能“施为而不争夺”的。

刘笑敢认为:“'圣人之道’,帛书乙本作'人之道’,以'天之道’与'人之道’对举,与众不同。……第七十七章的'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恰与'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相对立。显然本章与天之道一致的人之道,应与第七十七章与天之道相对立的人之道有所区别,故加'圣’字可防困惑和误解。”

天之道,也可以简称为天道,但天道不能等同于天或自然规律来讲。天对万物是有利有害的。虽然天生万物,但天也伤害万物的。比如天灾:有山洪暴发的水灾,有天崩地裂的地震,有骄阳似火的酷暑,还有冰天雪地的严寒等等。天道则不同,自然而然,只有天利没有天灾。

在《道德经》中有四章提到的天之道:

一是,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二是,第七十三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三是,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四是,本章“天之道,利而不害”。

从中可以看出“天之道”的四大特点:一曰成功,二曰善胜,三曰均衡,四曰利害。很明显,“天之道”不是说天。

人之道,可以是圣人之道,也可以是俗人之道。但在本章,说俗人之道“为而不争”是说不通的。如果人人能为而不争,那就进入大同世界,理想社会了。现代社会的人还远远不到这种境界。

圣人之道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有所作为也不争功,有所成绩也不炫耀。所以才能称为圣人,这是值得大家永远学习的。

社会上通常会看到两种人,一种是默默无闻的工作、奉献,不追求名利,寂寂无名,甚至论功行赏的时候,他还会刻意地把功劳推给别人,这种人当然是懂得圣贤之道的;还有一种人,喜欢自夸,特别爱表功,有了一点点成绩吹得比天大,深怕别人不知道,到处去说自己的功劳,名利熏心。争抢功劳必然会引起同事之间的摩擦,招来他人的嫉妒,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埋下祸根。只有器量大,才会不屑于居功自傲。

有功不居既是一种崇高的修养,也是人们立身处世的一种艺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是一个人深厚的涵养和宽阔的胸襟,是一种大智慧。

附: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新译】:

   诚实可信的言辞不华丽,华丽的语言不可信。善良的人不狡辩,狡辩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会博取别人的喝彩,那些卖弄知识以博取别人赞美的人,往往是一知半解没有知识。

圣人不为自己积累财富,既然一切都是为了人民,自己就愈发拥有了;既然一切都交给了人民,自己就愈发丰富了。

天之道,有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于万物。圣人之道,是有所作为而不争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二篇 天之道
天之道,利而不害
《老子》第二十一章解读
国学:值得收藏的福利《阴符经》入门讲解
《道德经》讲义(第32讲)
道德经圣解(九十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