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圣解(九十一)

道德经圣解(九十一)----萧天石

(2012-08-24 11:33:05)
标签:

杂谈

分类: 道门语要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1)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2)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 余。 (3)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4)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 不处,其不欲见贤邪。(5)

【注释】

     (1) 乎,傅、范本作“欤”。王弼本作“与”。此从河上本。强本成疏引经文云:“天之道,其犹张弓乎。”是成本作“乎”。此乃以举 张弓以喻天道。

     (2) 补,河上本作“与”。顾本成疏:“不足者与其福善。”是成本作“与”。《文子·十守篇》云:“天之道,抑高而举下,损有余补不 足。”同王本。严君平云:“夫弓之为用也,必在调和。弦高急者,宽而缓之;弦弛下者,摄而上之;其有余者,削而损之;其有不足者,补而益之。弦质相任,调和而当。故弓可用而矢可行。”

     (3) 御注本作“损有余补不足”。强本成疏及荣注引经文云: “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是成荣并无“而”字。下句“损不足以奉有余”,碑本无“以”字。强本成疏及荣注引经文云“损不足奉有 余”,是成荣并无“以”字。河上注云:“与天地合德,乃能包之,如天之道,如人之量,则各有其身,不得相均;如唯无身无私乎,自然 然后乃能与天地合德。”

     (4) “有余以奉天下”,御注本作“以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碑本作“唯其有道者”,傅本作“其唯道者乎”。

     (5) 功成,敦煌辛本作“成功”。处,傅奕本作“居”。“其不欲见贤邪”,碑本作“斯不见贤”,敦煌辛本作“其欲退贤”。强本成疏引 经文云:“是以圣人为而不恃,成功不处,其不欲示贤尔。”荣注引经文云:“是以圣人为而不恃,成功不处,斯不贵贤。”奚侗谓:“三 句与上文义不相合,上二句已见二章,又复出于此。”然蒋锡昌评曰:“此言圣人为而不恃有余,功成而不处有余,以其根本不欲见 自己之有余也。三句正承上文而言,奚说非是。”

                                         总阐天道损益均衡原理第一

    夫天之道,在损益均衡,有无等量,高下相一,有余不足相平,为圆成一切之自然相制原理。天道之盈虚消息,盛衰生灭,无不循环 不息,周行不殆,且复平等不二;不得其平,则损益以生矣。万物相对相生,相生相克,相杀相成,相根相因,而无可或易者也。夫天下 不平则鸣,不均则倾,不齐则轧,不一则争;盖不得其平等,即不得其均衡;不得其均衡,即不得其中和;不得其中和,即不能“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而有违天道矣。故老子于本章首曰:“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此在求其平等 均衡与和谐之原理也。老子继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能之。”损有余 而补不足,使小大相均,有余不足相一,乃天道之平等均衡也;损不足以奉有余,使高者愈高,下者愈下,贫者愈贫,富者愈富,乃人道之 不平等不均衡也。欲本天道以立人道,率人道以法天道;均有无而一小大,平高下而齐多少,以己之有余,而奉天下之不足,使人人能 自足于心,自足于性,自足于道,自足于有无,而自足于天命,则唯有道者能之。夫以有余奉天下者,固不在财富也,固不在物质也;予人 以财,固远不若予人以法,予人以德,予人以道也。以道德救人者,唯有法天道之无为自然,而使其自为自化自然自成!盖道不远人, 道在自心,自求即得也。故老子最后继曰:“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见贤耶?”圣人无我,神人无名。故不欲见知于人, 有名于世也!立德而不以德为德,功成而不以功为功,为道而不以道为道,大化行于天下万世,而不以化为化。有天下而若无天下,又 有何见贤之是务哉?为而自恃之是务哉?凡一切有我,且有我心,则自小人矣!小人者,自限于天地之内,自囿于功利主义之中,自拘于人我思想之域,而不能超然卓立,而与宇宙精神合流也。

    老子本章,在以“损益”为神用;既曰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又曰人道则损不足以奉有余。由是观之,人道之去天道远矣!此一损益 原理,实出之于《易》。《易·损·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上行则必损,损其所当损,而不损其所不当损,则善为损者也,故必 “损益盈虚,与时偕行”。凡损下以益上者,损必及其身;故居于泰卦而损下益上,变之而为损也。《易·益·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 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又曰:“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故居否卦而损上益下,而变之 为益也。老子体之,而以天道人道分为之训,尤足见其慈悲心切也。夫君人者之大道,在损己以利人,损上以益下,损我以利天下,损一 时以益千秋万世,此不易之道也。

    陆希声解本章有曰:“《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阳主升,阴主降,阳升极天则降,阴降极地则升;此则抑高举下,盖张弓之象也。

    天道盈虚,一章七闰,损日之有余,补月之不足。人道则不然,损其不足之民,而奉有余之君。孰能法天之道,以为人道;损己之有余, 以奉天下之不足。其唯有道者乎?在《易》损下益上曰损,损上益下曰益,以下为本也。是以圣人能为之而不恃其事,能成功而不居其 所,以其不欲见贤于人。故天下谓之似不肖,皆损有余奉不足之旨也。”其言得之。夫能牺牲一己以为千秋万世计者,其唯圣人乎!损 上以益下,损己以益人,则自可如老子所云“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也。无我,而我自在其中矣。

                                            参证章旨第二

    本章旨在举天道之平等均衡和谐,以为天下法。夫天下之所以不治,与其所以争、所以乱者,在不平等也,不均衡也,不和谐也。为 治之道,在使不平等为平等,不均衡为均衡,不和谐为和谐;此要为社会国家之序,亦为宇宙天地维持运行不息之序也。故吕吉甫解本 章有曰:“天之道,无为而已矣。无为则无私,无私则均。犹之张弓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遵于均而已矣。 失天之道,非故以抑高而举下也;无为任物之自然,则高者为有余,不得不抑而损;下者不足,不得不举而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 道是也。人之道,不能无为;不能无为,则不能无私;不能无私,则至于损不足以奉有余,不足异也。夫唯有道者,知未始有物,而有为之 与功名,皆我所余,而天下之所不足而争之;故损之以奉天下而不有此。故曰:孰能损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圣人则有道者也,是 以为而不恃,功成不居。其不欲见贤者,无他,凡以法天之道而已矣。”

    而李息斋解本章亦曰:“。裒多以益寡者,天之道也。裒寡而益多者,人之道也。唯圣人能以己有余,而奉人不足。故其能及万物而 不恃其能,功盖天下而不居其功,利泽施于天下,而不欲见其贤。唯有道者,而后能如此。”凡上所举,要皆为善解者也。故特选录此二 节,以为参证章旨之一助焉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龙渊《道德经讲义》——天道章第七十七
道德经讲义77:《天道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道德经》第77章
第七十九课:让王权成为社会运行的调节中枢,这个理念在老子时代是个伟大的创举
还原版《道德经》第十五章:天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